APP下载

普通高中学分制和校本课程实施“实景”与反思

2015-07-22郭忠民

学周刊·下旬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分制实景学分

一、背景

学分是一种衡量学生课程学习量的标准计量单位。也叫“卡内基单位”“学期学分时”或“季度学分时”。关于学分制,《国际高等教育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管理辞典》《高等教育辞典》都从不同的角度做了定义。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制和学分积累为核心创制的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它以选课制为前提,以学分为单位计算学生学习的量,以修满规定的下限学分为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基本条件,并以量化的分值方式来记录和反应学生在相应的课程领域中的成长经历以及所达到的发展程度和履历。它是实施课程计划的一种管理方法,是对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一种模式。

高中学分制就是以选课制为前提,以学分计算作为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基本计量单位,以取得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高中教学管理制度。即在全面打好基础的原则上,以选课制和学分的积累作为培养学生个性、完善学生素质结构的一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与传统意义上的学年制相比,高中学分制给学生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更有利于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育理念,是更为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

课程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一些瓶颈的问题也暴露出来,比如学校课程计划编制不够科学、课程建设与实施不够有效、课程评价不够规范、课程管理不够到位。

由于家长和社会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还缺乏充分认识,急功近利,盲目追求升学率;重视了“育分”而忽视了“育人”。

选修课的开设、校本课程的开发写了汇报材料之中,校本课程由课程表“实施”。从理论上讲,教师都明白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

二、实景剪辑

下面是三位学科教师和两位学生、一位班主任就校本课程、选修课选择、学分制实施的简短对话,从中折射出一些“实景”。

(一)关于选修课的谈话

学科教师1和一名高二学生于2011年11月的一个下午就新课改中的选修课和校本课程在学科教师1的办公室进行了简短的谈话。教师问及新课程改革中学校设置选修课及校本课程的类型和课程选修后的学分计分情况。这位学生非常坦诚地向教师道出实话。他说‘我们的老师说了,由于我们遇上了我省实施新课改的第一次学业水平考试,担心成绩考不过对手学校“市***高中”,没有时间上选修课。至于选修课和校本课程的学分问题,要同学们不用着急,选修课的学分老师全都给同学们写上了,关于选修课和校本课程的具体情况要同学们查阅学校相关手册。

(二)学生眼中的学分制实施

学科教师2与高二学生就校本课程实施和学分计分在2013年12月16日谈话。当教师问及校本课程时,此学生很惊讶。学科老师将校本课程的概念:“校本课程就是校本课程就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背诵了一遍。该学生才明白:“有,课程表上有的,但是从未见过有老师上过。”至于计分办法,该学生直白地说,“那不简单嘛,老师找了课代表,不到十分钟,全部把学分登记表填满了。真可笑,有一个教师竟然在逐个学生对照“认真”填写。”其实,一开始很多老师自己曾经也“认真”过。到后来,也直接把表给课代表,做了一番交代后,由课代表“全权”代表完成。

(三)课程表中的“校本课程”实施

一某学科教师为了“增加一节课”给学生免费辅导学科知识,与一位班主任在2013年8月27日进行了一段极为有趣的对话。该学科教师想在班级课程表上显示为“校本课程”上课时间加一节自己学科时间。班主任一本正经地讲到,“校本课程”没有人上,况且,每周四下午“校本课程”的时间是职工大会时间,单位严格考核。后来,从开学的第二周开始,每周排“校本课程”的时间成了全校***科目周测的“法定时间”。

学校如此“严格”执行新课改精神,制定了详细的学分认定办法和登记表,表中的项目涵盖了学分评定的逐项要素,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评价地位,但只有课代表和任课老师见到过学分认定表。

三、几点反思

(一)课程为学生而设,课改因学生的发展而显生命力

问题的根源:办学者没有以学生发展为本,没有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并贯彻新课改精神。

当前,考试仍然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但考试制度改革不够彻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改革的进程。课程实施中,抓必修,必考科目,“知识本位”“学科至上”的弊端并未根除。校本课程成了上级检查时的“应景之作”。

办学者应对自己的学校教育哲学重新思考,学校为谁服务?学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学校拥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形成和体显学校的办学特色,这是决定学校办学长久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发展的“折射点”,是真正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的“精神食粮”。

校本课程是体现学校教育哲学、实现学校培养目标、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窗口。开发校本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完善学生的个性为目的的校本课程,能够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的人文关怀,能够反映学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能够为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提供丰富多样、可供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多样化,可以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和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还可以使学生充分享受学校独有的学校文化和课程内容,如校史、校训、校歌等,在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

(2)新课程切实呼唤“真枪实干”

任何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都必须展示在学生的学习成效上,学校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从理论上讲,学生是课程的主人,开发校本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是根据价值取向做出的体现特定主体需要和意愿的价值判断。评价标准的产生以价值共识为前提,当共识不能形成时,价值商谈就很重要。更为重要的是当学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和体验这些价值商谈、价值评判活动时,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也在不断的得到提升。评价以人文精神为导向,着眼于终身教育,重建评价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实现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统一,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

新课改强调评价的过程性,评价贯彻于教学研究和实践的全过程,使其成为新课改深化和实践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把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化过程与阶段成果转化为评价改革的过程和重要资源。

参考文献:

[1]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黄显华,朱嘉颖.课程领导与校本课程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郭忠民(1968— )西北师范大学在职教育硕士;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研究兴趣:课程论、认知语言学、符号学。

注:此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课题《新课程视域下普通高中英语教师课程领导力研究》(课题立项标号GS[2014]GHB1241)成果之一。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学分制实景学分
金湖县创新“实景式”培训 提升精准执法水平
数字博物馆 线上实景游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学分美食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论山水实景剧与山水实景演出的区别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