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07-22王洋
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文/王洋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类型的信息,这使得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方式以及交往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同时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全面了解新时期网络信息化的情况,确定新的工作思路,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网络渠道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D432文献标志码:A
中国自1994年加入国际互联网起,就正式进入网络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习惯和社会发展。大学是提前进入网络时代的社区和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言,大学生的上网人数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增加,互联网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新的“课堂”,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
一、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不良信息的大量存在制约了大学生思想品格的塑造
网络信息有传播渠道多、信息量大的特点,各种消极、腐朽的恩想也在网络中迅速传播,不良思想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干扰着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体系。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以及思想品格,但是互联网的不良信息对大学生思想品格的塑造产生不良影响。
(二)错误的思想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地位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标准的、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控制的纸质版教材、资料为主,教育内容是依据教育目标而定的。但是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上充斥着复杂多样的信息,使大学生有了在传统信息和网络信息之间进行比较和选择的机会。网络信息化导致教师原有的信息优势、技术优势丧失,许多教师与时代脱轨。有错误思想的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带来严重的冲击。
(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时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中的大学生思想大部分不相符。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符合时代发展趋势,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过于落后,没有实现与时俱进,仅让学生固定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并且更加依恋于信息技术。从而逐渐导致学生无法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培养效果。
二、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一)使大学生对网络有正确的认知
当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网络接触较多,难免会受到复杂网络环境的影响。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网络会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举办“文明上网,拒绝沉迷”等专题报告会,向大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和理念,让大学生了解网络可以培养人们养成素质教育的学习习惯、成为人们终身学习工具等网络的优点以及网络的各种信息良莠不齐、长时间上网造成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冲突与失范、弱化大学生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意识等网络的缺点。使大学生对网络有合理的认知,对网络上的信息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
(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大量一成不变、让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因此达不到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而目前网络上随时都会有新的事件、知识,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教育内容的搜集,找到一些能够引起大学生共鸣、提升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素材。
(三)利用新媒体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新媒体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交流方式。目前大学生的交流主要是利用人人网、新浪微博、微信群等网络通讯工具,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与时俱进,申请相应的账号,为大学生建立一个能够畅所欲言的信息交流平台,在和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大学生存在的思想政治问题并及时解决。
三、总结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虽然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但是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网络可以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同时,在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增加了大学生学生辨别真伪的难度;部分拥有错误价值导向的网络信息可能会影响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正确利用互联网,让健康、积极、乐观的思想文化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同时防止一些人利用互联网对错误的思想和信息进行传播,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扩大影响范围,增强影响力。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
参考文献:
[1]江玲,张小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构建与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
[2]丁慧民.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力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