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
2015-07-22张荷花,杜建群
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
文/张荷花杜建群
杜建群(1967-),女,仡佬族,贵州贵阳,贵州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摘要:为了顺应国家1999年推行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高职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也在有序地进行着。通过对相关政策的梳理,并且在知网对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相关文献的搜索,发现学者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概念及特点研究、问题及策略研究、开发程序研究和开发实践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综述
关键词2015年6月10日,通过在中国知网的查找,以“高职+校本课程开发”为,共有148篇相关期刊文献,其中核心期刊文章21篇。为了更好的体现本文的研究主旨,最后只下载了篇名含有“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文献84篇。通过阅读该84篇文献,可以发现我国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作者简介:张荷花(1986-),女,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受贵州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贵州职业教育‘在线职业体验课程’设计及案例研究”(项目编号:研创2014(04))的阶段性成果。
一、概念及特点的研究
学者对概念的研究主要在分析“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 陈梅,康莉(2010)认为校本课程是以高职学校教师为主体, 通过对学生的需求的评估,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设计的课程方案。徐玉珍(2005)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学校进行的,依据学校自身课程资源,由学校成员独立或与企业合作完成的旨在满足学生的发展的一个动态的课程开发活动。张怀斌(2010)更是具体的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以高职院校为基地,各教育机构、教师及相关社会人士为主体,而进行的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的活动。 徐建俊、张杭明(2002)则认为高职校本课程开发应该具有创新性、适应性、科学性、实践性和发展性五个特点。
二、问题及策略的研究
凌云(2004)、徐兰文(2006)和阿荣(2006)认为高职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有课程制度的缺失、课程管理权力分享不足、教师课程角色规范意识淡薄和课程专家的缺失等。施爱云(2008)认为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有课程体系无特色、课程内容更新缓慢、课程组织中理论与实践的失衡等。夏德刚、宋华清(2004),尹昌善(2014)认为相应的策略有主动进行课程改革、加强企业交流合作、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加大教育投入等。付雪凌(2004)认为除了以上策略还应开发和推广校本教材。
三、开发程序研究
陈拥贤(2002),王洪亮(2004),董强、汪晶(2004),万平(2007),陈梅、康莉(2010)以及其他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包括树立正确的课程观,组建专门的课程开发队伍,确立课程开发的目标,学校情境分析,对课程开发人员的相关培训,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以及课程的评价。
四、开发实践研究
黄伟祥(2004)认为高职学校的校本课程可分专业课程类、技能课程类、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身心健康类等。杨永杰、邢泽静(2003)以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的与企业共同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实验为背景,得出了职业院校建立新的教育理念的迫切性、与社会、企业联系的重要性、校本课程开发开发的可行性以及理工院校开发人文综合课程的必要性几个方面的结论。
五、开发意义及价值研究
刘勇兰(2005)认为高职教育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或价值主要包括了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利于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四个方面。陈志新(2007)其意义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决策民主化实现的途径、是发展学生个性的基本方式、是提高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刘贤凤(2013)则认为除了以上几点还应该包括当代课程改革的需要。[9][10][11]
六、 研究的总体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虽然只是经历了短短的十几年,但已有的研究成果却不容小觑。即使如此,由于研究起步较晚,因此难免会出现不完善之处,比如理论研究中借鉴多于创新,没有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框架,实践研究中多停于表面问题探讨,提出的策略也大多是大同小异。而从时间上我们可以发现,在2000年刚开始进行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之初,学者对该领域保持了较好的热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到2010年之后,有关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成果凤毛菱角。在有限的研究成果中又很难发现其顺应时代顺应地方特色以及顺应学校需要的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可想而知,即使在职业院校中正在进行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也是一直在沿用陈旧的理论。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徐玉珍. 是校本的课程开发,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概念再解读. 课程.教材.教法,2005,11:5-11.
[2]张怀斌. 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62-65+69.
[3]徐建俊,张杭明. 关于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几个问题. 职业技术教育,2002,19:20-22.
[4]凌云. 论高职校本课程的开发. 职教论坛,2004,15:16-19;
[5]阿荣. 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03:60-63.
[6]付雪凌. 高等职业院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中国高教研究,2004,08:62-63.
[7]陈拥贤. 论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 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0,05:7-10.
[8]黄伟祥.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0:52-53.
[9]陈志新.对高职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7,(8):14-15.
[10]刘贤凤.对开发高职英语校本课程的几点思考.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3):52-54.
[11]刘勇兰.对高职校本课程开发的几点思考.职教论坛,2005,(10X):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