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学》课程改革探析

2015-07-22丁杰

亚太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金融学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学》课程改革探析

文/丁杰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给现有的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践带来了冲击,传统的金融理论、金融中介、金融工具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都有了新的变化。为培养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金融人才,必须要在《金融学》课程改革中融合互联网金融的新理论与新实践,丰富《金融学》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学;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丁杰(1981.08-),湖北襄阳人,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青年项目“我国网络微贷的目标偏移、模式异化及风险研究”(批准号:GD14YYJ0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项目“我国P2P网络贷款的可得性与风险性——基于投资者感知风险偏差的研究”(批准号:2014A030310428)。

2013年被称作我国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带来的不仅是金融实践上的冲击,也给现有的金融理论带来了冲击。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金融学》课程设计,为培养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金融人才,必须要在课程改革中囊括互联网金融的新理论与新实践。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

在国外,甚至在互联网金融的发源地美国,并没有“互联网金融”的提法。2012年的“金融四十人年会”上,谢平首次公开提出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成为当前学界与业界的关注焦点。谢平和邹传伟(2012)将互联网金融看作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目前,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实践中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

1.网络贷款。我国的网络贷款主要包括电商小贷、P2P贷款以及众筹融资。电商小贷是指电子商务平台以平台客户的交易数据作为放贷依据,为客户提供的融资服务。目前主要的电商小贷包括阿里小贷,京东小贷,苏宁小贷等。P2P贷款是指资金需求方通过在专门的互联网借贷平台上发布借贷需求,需求双方通过平台自行匹配达成借贷交易的一种网络贷款形式。目前主要的P2P网贷平台包括拍拍贷,陆金所,人人贷等。众筹融资是指项目的发起方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展示自己的项目,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从而获得所需项目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其特点是融合了社交网络和社会集资,主要的众筹平台包括追梦网、众筹网等。

2.互联网支付。互联网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中介机构,为资金交易双方提供在线的货币支付、资金清算、查询统计等支付结算业务。其特点是互联网支付只是起到资金中转的作用,平台并不拥有资金所有权,它主要解决不同开户行银行账户的网上对接问题。主要的互联网支付平台包括财付通,支付宝等。

3.金融网销。是指金融、保险或者理财产品的网上销售平台。金融网销是金融产品销售渠道的创新,通过互联网技术有效整合了碎片化的交易、支付和理财等金融需求,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客户提供一体化、多样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典型的金融网销平台或产品包括余额宝、天天基金、网上车险等。

4.互联网货币。又称网络虚拟货币或电子货币,是指可以在网络上传输的可以脱离银行实体而进行的数字化交易媒介物。主要用于网络虚拟商品的购买,如Q币。目前的一些新式互联网货币也可以用于互联网金融投资,在部分地区甚至直接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如比特币。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金融理论及实践带来的冲击

(一)传统《金融学》课程的内容框架

《金融学》课程是金融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基础知识以及基础理论。国内外目前有很多《金融学》课程的教材,但包括的内容体系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货币与信用。这一部分主要介绍金融业产生与发展的基础:货币与信用。关于货币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的本质及货币职能,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等问题。关于信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用的形式以及在经济中的作用等。

2.金融工具。主要介绍货币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各种金融工具及其特点,也涵盖了金融工具的定价,如股票,债券的定价。还有金融市场上各种价格的决定,如利率的决定,汇率的决定等。

3.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主要介绍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两大资金融通渠道。金融市场主要涉及到金融市场的分类、功能等,具体来说又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中介所涵盖的内容包括商业银行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业务等。

4.金融理论。主要还包括两个层面的理论:微观层面主要关注市场微观主体的投融资决策,包括资产选择理论与融资结构理论等;宏观层面主要阐述货币、金融与经济的相关关系,包括宏观调控理论、金融发展与创新理论、金融危机理论等。

(二)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理论与实践带来的冲击

1.金融理论方面。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对货币理论及宏观调控理论带来了冲击。首先,比特币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的发展会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机制,因为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由网络服务商、网络组织等微观经济个体所发行。其发行权具有明显的非权威性和分散性,发行量要么如比特币一般由系统设定算法自动调节,要么如Q币一样完全根据网络服务商经营状况与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原则来决定。无法充分考虑货币政策的执行对现实金融体系的影响,也无法考虑宏观经济环境下的各种复杂因素。其次,互联网金融使诸多新型金融机构突破原来不能吸收揽存的限制,如部分P2P平台通过构建资金池具备了吸储的能力。如果长此以往,互联网金融机构将产生存款派生能力,使货币供应源主体发生改变,会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与调控效果。

2.金融工具方面。互联网金融中的金融工具具有“单笔金额小微化,交易笔数海量化,边际成本超低化”的特征。互联网的开放、共享等特征使得小额闲散资金可以大量聚集,有利于整合碎片化的需求并形成规模优势,再加上互联网金融借助于于网络化的操作方式,操作流程标准化、能同时向多个客户处理业务,业务处理速度快,边际成本低。例如最早的余额宝业务,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短时期内就吸引了大量的闲散资金,为用户提供了几乎没有任何成本的余额增值服务。理财产品的起购点由传统理财产品的动辄一千,甚至数万变成了1元甚至1分钱起购;阿里小贷的人均贷款额度不足3万。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各种金融工具创新使得金融的贵族属性大大降低。

3.金融中介方面。互联网技术手段与金融服务的结合,使得金融中介的作用不断弱化,金融脱媒日益成为普遍现象。如P2P平台资金需求双方利用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了资金的匹配、定价和交易,降低了信息的沟通成本,提高了资金融通便利。这种“自金融”模式使得资金可以不通过中介直接游走于各个主体,无需实体分支机构撮合成交。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机构可以是一种金融信息的中介,而非局限于资金的中介。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学》课程改革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着传统金融并丰富了金融学的理论与实践,因此,《金融学》课程的改革中必须关注互联网金融的最新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革。

(一)课程内容上纳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我国金融业现实存在的金融抑制和金融需求的不匹配性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现实基础,互联网金融的长足发展必定要立足于这一基础。金融抑制主要体现在针对低收入群体和中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创新针对这部分群体的需求,提供与传统金融形成差异化和互补性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渠道。就金融产品而言,为避开与传统大型金融机构的直接竞争,互联网金融走产品驱动型发展道路,根据特定对象的需求特征,设计有针对性的创新产品,为客户提供便捷化、小额、成本合理的金融服务。就金融渠道的方面。互联网金融的特征之一是电子渠道对物理渠道的替代,同时建立电子化的沟通机制,以提高客户粘性。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相关领域的金融创新仍将不断加速,在《金融学》的课程中,需要纳入这些金融创新的前沿知识。

(二)教学方式上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低门槛性加强体验式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传统金融体系下,参与金融交易的门槛高,因为参与资金、参与成本的限制,无法让学生实际体验。互联网金融的一个特点就是准入门槛低,例如理财产品的起购点由传统理财产品的动辄一千,甚至数万变成了1元甚至1分钱起购;这样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体验式的学习,从中了解互联网金融的产品,特征及风险等。

(三)课程设计上注重互联网金融本身的多学科融合性

理论上一般认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最大的革新在于信息的生产与处理方式上(皮天雷,赵铁;2014),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客户的信息甄别成本和搜集成本大幅降低,对数据信息的分析结果成为授信依据,传统金融依靠线下审核、评估以及抵押和担保来甄别客户信用的方式被彻底颠覆。因此,互联网金融本身的发展就融合和传统的金融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多学科融合的特性,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应注重学科的融合性。

四、总结

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新发展对传统金融带来了冲击,我们需要不断归纳总结这些新模式,新变化与现有金融理论的冲突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丰富《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并以之提升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人才培养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莫易娴,刘仁和.论我国“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金融教育研究, 2014,(03):66-68.

[2]尼古拉斯·博斯特,孔莹晖.互联网金融推动中国金融体系改革.国际经济评论,2014,(5): 155-156.

[3]彭涵祺,龙薇.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研究——以新兴网络金融公司为例.湖南社会科学, 2014,(01):100-103.

[4]皮天雷,赵铁.互联网金融:逻辑、比较与机制.中国经济问题,2014,(7):98-108.

[5]孙杰,贺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及传统银行转型.财经科学,2015,(1):11-16.

[6]田光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框架与规制约束.宏观经济研究,2014,(12):42-48.

[7]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金融研究,2012,(12):11-22.

猜你喜欢

金融学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
浅述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