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解读诗词的钥匙
2015-07-22谢玲玲
古诗词是新课程下高中语文教材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教育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培养审美和语文素养层面,更重要的是让高中生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要实现古诗词课文的教育价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要突出古诗词的古典魅力,或情、或景、或境;让学生学习汉字的组合方法,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1]也是古诗词教学的需要。对此,本文基于意象思维,探讨了教师应如何发掘高中语文古诗词的“魅力”元素,让意象成为学生解读诗词的钥匙,旨在为教师打造高效课堂而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用意象发掘诗词中汉字的魅力元素
汉语言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为迅速的语言,汉字是人类语言史上的一颗最耀眼的明星,震古烁今,散发着古老的东方魅力。汉字是古诗词的基础,在古诗词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同时,汉字也是最灵活多变的一种文字,在古诗词中,替换一个汉字,可能会尽失诗词的本意。引导学生以意象来发掘古诗词中汉字的魅力元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是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首先,语境是古诗词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高中生来说,掌握古诗词的语境,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汉字运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对于一首古诗,教师需要重点渲染汉字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运用意象思维将具体的汉字抽象化,剖析汉字在古诗词中的作用,以此来提升学生对汉字的认识。
如《登高》一诗,这首诗共有8句话,每一句中都有一个关键的汉字,来凸显诗句的语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重点提取了这些汉字,将它们分成了四组,用因果关系表达出来。
第一组是“啸”和“飞”。其中,“啸”表现“啼鸣”,“飞”表现“飞翔”,在前两句诗中,仅就这两个字,配合“风急”、“渚清”,就勾勒出了一幅画卷,而这是需要学生重点学习的部分。
第二组是“下”和“来”。这两个字都突出了作者看到的场景,在引导学生用意象解读语境时,笔者引导学生们将这两个字分别去对应“萧萧”和“滚滚”,如此,则将山河壮阔的场景描画出来。
第三组是“悲”和“多”。同样,解构语境仍然以找与汉字对应的关键词为主,即“万里悲秋”与“百年多病”,重点引导学生用意象解读其寓意,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画面。
第四组是“繁”和“浊”。这两个汉字在诗中的意蕴是描写作者的际遇,表明了作者对上述三组汉字所勾勒的语境的对应,而引导学生将作者的情怀通过两个汉字解读出来,则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这首诗的客观认识。
此外,韵律也是古诗词中汉字的魅力元素。引导学生用意象思维去发掘古诗词中的韵律之美,能够使学生将具体的汉字或词语抽象为韵律和情感,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能够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运用工整的对仗来表现意境,突出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用意象发掘诗词中词语的魅力元素
与汉字在古诗词中的表现手法不同,词语在古诗词中的作用除了表现情感和作过渡语之外,还重点体现在了两个层面。
一是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很多古诗词意境的重要渲染方法,用“景”来表现情感,用“情”来塑造景象,是古诗词最大的魅力所在。如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的前四句重在绘景。然而,简单的用词语来绘景是缺乏说服力的,在绘景的同时突出对景象的情感,这样才更具艺术魅力。综合来说,《春望》的前四句共用了七个词语来表现情景交融,分别是“寒蝉”、“长亭”、“都门”、“兰舟”、“烟波”、“凝噎”和“暮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意境解读出来,而解读的方法则采用“串联法”。如“寒蝉”“凄切”“长亭”对应“都门”,“凝噎”对应“兰舟”,“烟波”对应“暮霭”,引导学生将词中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像到的用意象思维表现出来,如此,则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这首词的理解。
二是意境深沉。意境是古诗词的灵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诗中的词语来解构意境。如《锦瑟》,作为一首千古名篇,“沧海”和“蓝田”的对偶千百年来为人津津乐道,是表现诗灵魂的重要词语。然而,与词语对应的是语境,只有与语境组合起来,这首诗的意境才能完整的表达出来。因此,无论是沧海月明,还是蓝田日暖,没有“珠有泪”和“玉生烟”,则意境很难显现出来。因此,在教学这首诗时,首先引导学生解读词语,其次用“沧海”和“蓝田”来点睛,是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意象思维将全诗连贯起来,边读边想象。首先在心里形成一幅画卷,继而阅读完毕后将心中所想用文字表现出来,即兴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作文,如此,则对提升学生对诗的意境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总之,古诗词的魅力需要从构成诗词的要素来发掘。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运用意象思维发掘古诗词的魅力元素,才能让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古诗词,掌握古诗词,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培养语文素养[2]。因此,发掘古诗词的魅力元素,既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需要。
注释:
[1]王巧宁.中国古诗词翻译中的审美意象——评《古诗词英译文化理论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1):I0018.
[2]徐乃罗.畅想思维 解读意象——高中语文诗词中的意象教学[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上),2014,(8):37.
(谢玲玲 江苏省金湖中学 21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