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文补遗》斠补
2015-07-22罗顺
摘 要:由吴钢先生主编的《全唐文补遗》汇集了近年新发现的唐五代墓志、经幢等出土文献,为研究唐五代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笔者在研读《全唐文补遗》第八辑(三秦出版社2005年版)过程中发现若干问题,本文试就此提出校补意见。
关键词:《全唐文补遗》(第八辑) 斠补
《全唐文补遗》(第八辑)有墓志、石幢文、陀罗尼幢铭及村碑凡五百余篇,为研究唐五代政治、经济、历史、疆域、文化、民俗、宗教等提供了宝贵资料。笔者近来在研读《补遗》(第八辑)过程中,偶见其白璧微瑕,故依原文次序,逐条斠补。本文引文凡出自《补遗》,则于引文后用()注明页码,引他书则另加书名。
一、《大周故平州司仓姚君(无陂)墓志并序》
1.“吴兴武秦人也。”(P7)
有唐一代吴兴郡绝无武秦地。当作“武康”。《旧唐书·志第二十·湖州上》:“隋吴郡之乌程县。武徳四年,平李子通,置湖州,领乌程一县。六年复没于辅公祏。七年平贼,复置,仍废武州,以武康来属。又省雉州,以长城县来属。天寳元年,改为吴兴郡。”孙吴乌程侯宝鼎元年分吴、丹阳两郡置吴兴郡,取“吴国兴盛”之义。志主窆于神功元年,则志中“吴兴”,盖取旧称云,兹按。
2.“遂令夜大(犬)不惊,晨羊能饮。”(P7)
“晨羊能饮”意不甚通。核之原拓,“能”作,为“罢”字。“晨羊罢饮”与“夜犬不惊”对举成文且互文见义,赞其为政化民,社会乂安。
3.“不假褚衣之术,而贼帅归心;无劳墨籍之利,而奸雄屏迹。”(P7)
“墨籍之利”不词。核对原拓,“利”作。字左部“禾”尚清晰,右部微磨,字口不清,全轮廓颇似“利”字,然其右部左上曲连之笔可见,中间横笔熟察亦可辨,知为行书之“斗”,是全字为“科”也。科,刑律、法规也。墨籍之科,指刑戮之事也。于此盛讃其为政施仁去刑,贼奸皆平。
4.“以功持勅加朝散大夫。”(P7)
“持”与文意不协。核对原拓,“持”原拓作,其左部横笔有“波磔”,当是折笔,故当为“特”字。特勅,皇帝特令,习见于唐墓志文献。《李仁德墓志》:“特勅赠绢二百匹,赙物一百段,米粟一百石,供丧事也。”(《唐代墓志汇编》P1412)《臧晔及妻翟氏墓志》:“上知鬬苦,诏书劳问,特勅赐定难功臣加定远将军、左金吾大将军、试鸿胪卿、上柱国,封东莞郡王,食三千户,不坠家风。”(《唐代墓志汇编》P1896)《孙公乂墓志》:“时元和末载,相国萧公俛始持国政,方汲引时彦,特勅拜公为宪台主簿,方议朝选。”(《唐代墓志汇编》P2289)
5.“潘岳八徙,未申吐凤之能;屈父两楹,俄轸哲人之叹。”(P7)
志文上下两句形式对仗工整,“屈父”与“潘岳”对举。“潘岳”为西晋文学家,“屈父”则未详。“潘岳八徙”为用典,易知,“屈父两楹”用典所出不明。验之原拓,“屈”作,为“尼”字。“尼父”为孔子尊称,或作“尼甫”。孔子字仲尼,故称。《李祖墓志》:“秀而不实,恸尼父之悲;哲人其委,切端赐之思;岂直止机辍相而已哉!”《刘君墓志》:“昔明仪操识,尚感颛孙,哀公作诛,犹嗟尼甫,引譬连类,纪迹颂功,追远慎终。”(《补遗》6-386)(《唐代墓志汇编》P548)“尼父两楹”典出《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孔子梦坐于两楹之间(依殷礼,为尸殡处),孔子以为死兆,卧病七日而卒。后世遂有“两楹”“梦楹”“梦奠”“两楹梦”之典。唐刘禹锡《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今翱又被病,虑不能自述,有孤前言,賷恨无已,将又荐诚于刘君乎!无何,习之梦奠于襄州 。”宋陆游《二子》:“两楹梦后少真儒,毁誉徒劳岂识渠。”
二、《大周故朝议大夫上柱国前赵州司马李府君(知览)墓志铭并序》
1.“齐圣之经邦国,真人之□道德,有祥云焉表其庆。”(P8)
阙字处拓片作,微泐可识,当为“光”字。“真人之光道德”用老子李耳之典,述其祖德也。
2.“父正明,唐左骁右屯左卫将军、兰夔原灵三州都督、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永康公,赠秦渭等四州诸军事、秦州都督。”(P8)
“兰夔原灵三州都督”,兰州、夔州、原州、灵州共四州,此属“原发性”错误,“三”似当作“四”。
3.“成均监学生,应制幽素举及第,授左清道率府兵曺参军、殿中省上乘直长。”(P8)
有唐无“殿中省上乘直长”之官,复核原拓,“上”字作,为“尚”字。有隋始设殿内省,唐武德元年改为殿中省,掌皇帝日常诸事,辖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六局。“尚乘直长”即为尚乘局长官。
4.“轩辕之绪,颛顼之苗。金宗玉屑,圣叶贤条。” (P9)
据文意及墓志体例,此二句乃述志主族源。“金宗”与“玉屑”对举不工,“屑”字似与文意不谐。核之原拓,其形作,上部已泐,察其轮廓,字形在“屑”、“胤”之间。然其右部细约之竖捺笔尚可辨,故当为“胤”字。胤,子嗣、后裔也。“金宗玉胤,圣叶贤条”,盛赞墓主门阀,溢美之词耳。“玉胤”于唐墓志中习见。《杨思讷墓志》:“玉胤传华,金声擅响。”(《补遗》7-268)《孙恭墓志》:“□烂金册,蝉联玉胤。代济其美,嘉声克振。”(《唐代墓志汇编》P476)《李度墓志》:“云气珠韬,星光玉胤,濑乡一曲,丛台千仞。”(《唐代墓志汇编续集》P395)
5.“迭朱轮兮曳玄冕,佩六印兮频七绍”(P9)
“七绍”不词,且与上句之“玄冕”对仗不工。“绍”字原拓作,为“貂”字。七貂,即七叶貂。“七叶貂”为西汉张安世之典。张氏家族“自昭帝封安世,至吉,传国八世,经历篡乱,二百年间未尝谴黜,封者莫与为此”。自张安世以降,子孙七世相继为侍中、中常侍者十余人,故有“七叶貂”之美誉。典故又作“七叶貂蝉”。晋左思《咏史》之二:“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宋苏轼《再和刘贡父春日赐幡胜》:“舆君流落偶还朝,过眼纷纶七叶貂。”是其比。唐墓志文献中亦习见,《杜询妻崔素墓志》:“一门圭组,羣推钟鼎之华;七叶貂蝉,式昭搢绅之望。”(《唐代墓志汇编》P255)《张雄及妻麹氏墓志》:“天分翼轸之星,地列炖煌之郡,英宗得于高远,茂族擅其清华,西京之七叶貂蝉,东土之一门龙凤。”(《唐代墓志汇编》P785)《王裕墓志》:“辅魏则七叶貂蝉,匡晋则三台烈位。”(《唐代墓志汇编》P804)《安令节墓志》:“亦由班家十纪,初则朔野扬声,金氏七貂,终以近臣为盛。”(《唐代墓志汇编》P1045)《刘禄墓志》:“累代台衮,不独袁家;七叶貂蝉,岂唯张氏。”(《唐代墓志汇编》P1382)《张昕墓志》:“印传双鹊,不坠家声,冠映七貂,挺生其美。”(《唐代墓志汇编》P1457)
三、《故处士陆君(捷)墓志铭并序》
1.“宣城令杨名之甥。”(P60)
原拓“令”前有“县”字,当补。
2.“陆机悼往,先呈顾母之书;潘岳伤怀,自作茂春之诛。”(P61)
“茂春之诛”不词,且与上句不相对。验之原拓,“诛”作,微泐,熟察可辨,为“诔”字。诔,悼亡之辞也。“茂春之诔”与“顾母之书”对文。“顾母之书”,即陆机所著悼从祖弟陆士璜之《与长沙顾母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陆机 《与长沙顾母书》述从祖弟士璜死,乃言‘痛心拔脑,有如孔怀。心既痛矣,即为甚思,何故言有如也?观其此意,当谓亲兄弟为孔怀。”与之相对,“茂春之诔”,即潘岳所著“悲春伤逝”之诔文。古人以二者为悼文之先,或并举之,《齐故尚书右仆射冀州使君封公墓志铭》:“从弟孝琰以为陆机之诔士平,情则兄弟;潘岳之哀茂春,事实昆季。”是其比。
四、《大唐故邓州穰县丞卢府君(岩)墓志铭并序》
1.“昔吕望为周太师,表以东海;□生逃秦博士,迁于北燕。”(P81)
两句对仗甚工且同为用典,述祖德也。阙字处原拓作,泐蚀已甚。细省之,字中央之“田”及其下之“”依稀可辨,当为“卢”。卢生,卢敖也。《太平御览·地部二》:“卢敖,燕人。秦始皇帝以为博士,使求神仙,亡而不返也。”其人为范阳卢氏之祖。
2.“加机监迈俗,鬼岸殊伦。”(P81)
“鬼岸”不词。“鬼”原拓作,为“魁”字。P.2965《佛说生经》:“王又诏曰:‘舆出其尸,置四交露(路),[其有对哭]取尸死者,则是贼魁。”其中“魁”形作。《傅思谏墓志》:“君幼挺奇拔,长而魁梧。”“魁”形亦作。二者于此正同。魁岸,魁梧高大也,于此谓其奇伟不凡。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杨炎》:“余观杨公山水图,想见其为人魁岸洒落也。”是其比。
五、《故苏州司法参军崔君(潘)墓志铭并序》
1.“宜乎蹈遐龄,享丰祢,昭神理之休祉,期而不至,奄随往化。”(P90)
“祢”与文意不协,原拓作,当为“禄”。禄,俸禄也。《易·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周礼·夏官·司士》:“以德诏爵,以功诏禄。”“丰禄”就其历仕言之也。
2.“亦有陵阜,协我着龟。”(P90)
“协我着龟”于意未畅。核对原拓,“着”作,当为“蓍”。蓍龟,蓍草、龟甲,古人所以卜问凶吉者也,于此为卜葬。“协我蓍龟”谓卜葬应吉也。《阎士熊墓志》:“以十一月十日安厝于洛阳县平阴乡吕乐里都城之隅,近亲姨茔前西之右,蓍龟告胜也。”(《唐代墓志汇编》P1860)《□满墓志》:“以咸亨二年岁次辛未八月乙丑朔廿日甲申,蓍龟叶辰,象数符节,葬于茨岭之阳颍水之汭。”(《唐代墓志汇编续集》P192)《柳怀素墓志》:“昆季不能自死,号妣远隔故乡,曩者年月未□,今岁蓍龟袭吉,该、谟等兄弟二人,近奉恩敕,从雍州移贯属洛州洛阳县。”(《唐代墓志汇编续集》P332)是其比也。
(本文为重庆市创新项目“《全唐文补遗》斠诠与研究”[项目编号:CYS1407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全唐文补遗》校考”[项目编号:SWU1409261]的系列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后晋]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3]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5]黄征.敦煌俗字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罗顺 重庆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4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