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养成的建筑色彩基础课程教学探讨

2015-07-22夏其磊

高等建筑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色彩

摘要:色彩课程对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设计人才的职业能力及素质养成有重要作用,是造型和审美教育的主要渠道,其教学应该强调色彩的设计与造型功能,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凸显色彩对建筑设计人才职业素质养成的作用,为建筑设计人才培养服务。

关键词:建筑设计、色彩、设计意识、造型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3-0109-03

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色彩基础是建筑美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造型基础课程群的主干课程,是学生空间造型能力与审美素质养成的主要渠道,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及素质养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的色彩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教学观念生搬硬套、教学目的模糊不清、教学手段简单粗放等情况,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对人才素质养成的作用不明显。因此,需要对高等职业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色彩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进,以培养建筑设计技术人才的职业能力。

一、色彩对于建筑及建筑设计的造型与装饰作用的再认识

众所周知,色彩是人类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人们对生活环境进行感知的重要手段。色彩是空间设计的灵魂,是在所有视觉元素中给人视觉刺激最强烈的视觉信息符号,视觉信息接受者对色彩的视觉感知最敏感、反应速度最快[1]。它是影响视觉感官的第一要素。

色彩作为对象存在的外部形式之一,也是一种很重要的造型及表现手段,它可以通过自身或相互的关系来提供视觉刺激、改善视觉效果、强调体积,改变建筑的体积感、质量感和形体感受。正如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说:“一切视觉表象都是由色彩和亮度产生。[2]”色彩在环境中是一种语言,它可作为一种信号对空间特征给予描绘,具有极强的空间导向、空间识别作用,有助于在复杂空间中提供明确的结构诠释,减少受众对环境理解的困难。色彩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一定的影响,它可以配合人的行为需要改变建筑空间的特性或功能,甚至可以通过色彩使建筑和空间带有某种象征意义。色彩的作用通过色与光的结合可以得到进一步强化,强调或隐匿建筑中的一些部位或视觉内容,制造氛围。

色彩作为设计的灵魂,能帮助人在空间中分辨物体、传递信息,并能够影响人们的舒适与健康,影响着设计的空间感、舒适度、环境氛围、使用效率等。正是由于色彩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色彩对建筑设计的重要价值在建筑设计中一直受到重视,是建筑师进行建筑设计所凭借的重要艺术手段,是建筑美感的主要展示载体。在现代建筑审美的观念与评价中,普遍将色彩与造型两大要素作为建筑设计成功的重要标志。

二、色彩基础对建筑设计技术人才的职业技能养成

色彩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段、独特的造型功能以及强大的审美价值,在建筑设计专业人才的造型素质构建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为了建筑设计技术专业造型能力训练和审美素质养成的重要手段。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来说,色彩基础课程是从认知三维世界的角度出发,根据建筑艺术设计的空间造型和审美素质养成需要而开设的必修课程。通过色彩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敏锐的色彩感受能力、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基本的形体塑造能力和多样的绘画表现能力,还可以扩展学生艺术视野、增强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有效的色彩课程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环境中色彩元素的敏锐感受能力,提高学生对具象空间的思维能力和在二维、三维空间中对形体的设计和塑造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顺利并有感染力地表达建筑设计理念。正是由于色彩在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对于建筑设计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显著作用,使得色彩课程在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人才职业技能养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地位。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要具有建筑设计能力和造型表达能力,就必须具有较强的视觉感知能力、空间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3]。在优秀的建筑设计师身上,

这三种能力

并重。开设色彩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色彩教学和训练有效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视觉感知能力、运用色彩对空间及形体进行塑造的能力和审美能力。仅就色彩课程而言,对色彩的视觉感知能力是应用色彩进行造型的基础,通过色彩对空间及形体进行设计与塑造是建筑设计的重要职业技能,设计师的审美素养是优秀建筑设计成果产生的必要保障,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当前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色彩教学实践所存在的问题

从各学校的教学实践看,色彩基础课程都安排在新生入学的第1学期,学时数多为68或72课时。教学内容无一例外都是由色彩理论知识→静物作品临摹及写生(室内)→风景作品临摹及写生(室外)三个看似前后衔接的版块构成。教学价值取向具有极强的美术学科特征,从具体的教学要求看,以反复进行色彩写生训练为手段,以探求对象在空间中的色彩、透视关系及其质感、量感为主要目标,在如何真实地再现对象和提高表现技巧上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希望以此提高学生在二维空间中的形体塑造和表现能力。

由此可看出,当下的建筑色彩基础教学实践还是从美术学科的角度出发组织色彩教学,在此导向下的建筑色彩课程教学沿袭绘画类专业课程体系展开教学,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知、观察与分析、感觉以及表现能力,提高对色彩的感知和审美能力[4]。一张作业从构图开始,延续固有模式直至结束,整个过程按部就班,一气呵成。进一步深入定位则主要通过具体的作品来表现表层与深层的意蕴:表层主要体现为运用各种技法再现客观物象和对不同绘画原理的掌握;深层主要表现在作品所传达出的思想含义、审美意识、价值观和时代感上,是更为深入的精神文化追求[5]。通过教学,学生的造型技巧和审美意识虽得以提升,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并未在此过程中得到有效培养与发展,以此来确定教学目的,实施教学显然不恰当。

四、色彩课程系统的构建应凸显以职业技能素质养成为目标

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色彩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凸显其在学生运用色彩进行设计与造型以及进行美感素养养成中的重要作用,把握建筑区别于绘画造型艺术门类的特点,根据专业特点和职业技能要求来构建课程系统,为学生日后顺利进行建筑设计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是色彩造型的基础,个体敏锐的色彩感受是前提。因此,色彩课程的教学应以学生个体视觉感受为基础,以提升个体对自然色彩的感受能力为目标,强调个体对于色彩的直观感受,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并积极表达个体对色彩的真实体会。

在建筑设计中,形体的空间结构是形体塑造活动的基础,色彩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受众对形体结构的感受——这一点和绘画有较大差别。因此,色彩基础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准确把握建筑设计中色彩和形体的有机结合关系,引导学生运用色彩对形体进行适度地、有效地塑造。

色彩教学的直接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自主表现的创作意识,使学生能够自主创作并自由表达其设计理念。因此,服务于建筑设计的色彩课程应该充分吸收色彩设计的内容与理念,结合色彩构成,将理性的色彩知识和感性的色彩感受有机融合,使学生对色彩的应用提升到更为宽广、更为符合色彩造型规律的层面,而不仅仅是写生色彩式的被动再现。

五、色彩课程的教学应围绕专业特点和职业技能要求来实施

高等职业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学生入学时美术基础普遍不好。在六、七十个学时内完成有着较高要求的色彩基础教学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时间少、学生基础弱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此,笔者将课程大致分为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依次推进。第一阶段是以基础知识、作品临摹和色彩写生为主的基础训练阶段;第二阶段是以色彩构成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深化阶段;第三阶段是以色彩表现为主要内容的提高阶段。

具体实施:(1)通过讲解理论知识,临摹优秀作品,使学生快速投入色彩课程的学习中;色彩写生是培养学生切身色彩体会的必由之路,这个阶段应充分发掘学生的色彩感觉,把学生敏锐色彩感觉的养成作为重点;(2)色彩构成是理性的色彩知识和感性的色彩感受相互融合的过程,是通过科学的手段提升色彩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不能仅仅停留在二维空间范围内,更要结合建筑设计的特点,探索三维空间中色彩的构成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3)表现性的色彩训练以探索光影色调、质感表现、肌理感受、特征速写、精细描绘、意象表达、抽象表现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美感特征和多种技法的综合表现为主要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技术表现能力。

六、结语

色彩基础的教学要真正做到面向高等职业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就应以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背景为基本出发点,以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职业素质养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以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色彩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养成为重点,充分吸取但不束缚于绘画类专业的色彩教学模式,积极探索适合建筑设计技术人才能力养成需要的色彩基础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革新,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教学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参考文献:

[1]施淑文.建筑环境色彩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2]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夏其磊.高等职业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4):170-173.

[4]何楠.建筑学专业色彩教学体会[J].大学教育,2014(2):115-116.

[5]李智.建筑学色彩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4(15):154-155.

(编辑 梁远华)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色彩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秋天的色彩
缤纷夏日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神奇的色彩(上)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