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邵阳布袋戏艺术风格探究

2015-07-22王彩丽孔春花何家莹黄建军

老区建设 2015年12期
关键词:木偶戏邵阳布袋

王彩丽 罗 妮 孔春花 何家莹 黄建军 姚 武

邵阳布袋戏艺术风格探究

王彩丽 罗 妮 孔春花 何家莹 黄建军 姚 武

邵阳布袋戏在湖南已经有近四百年的历史,长期在艰苦的环境中借助家族形式而得以传承和发展,至今仍保存原生态的风格。邵阳布袋戏的木偶制作简练拙雅,舞台简洁而集中,音乐风格具有乡土气息,表演更别具风格。了解其艺术风格,对后世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邵阳布袋戏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邵阳布袋戏;艺术风格;音乐风格;舞台风格;文化传承

自古以来,湖南就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戏曲资源,有代表性的地方戏即有10余种,而邵阳布袋戏为其中佼佼者。布袋戏,古称“窟儡子”,学名“布袋木偶戏”。因表演艺人藏于布袋形戏台内,用双手表演套戴在手指上的木偶表演戏文而得名。因此,在民间又称“指头木偶戏”或“掌中戏”。布袋戏是中国古老木偶戏的一个重要分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邵阳布袋戏的发祥地白竹村燕窝岭位于湖南省邵阳县九公桥镇。明崇祯六年(公元1663年)刘氏祖先挑着一副布袋戏为躲避战乱从江西吉安一路逃难到湖南邵阳燕窝岭;清末民初,国势衰弱,为维持生计,人人学演布袋戏,个个外出卖艺求生,在刘氏全村形成了“衡阳渔鼓祁阳戏,邵阳南路耍把戏”的艺术格局。作为至今仍保存原生态风格的邵阳布袋戏在湖南已经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并长期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得以传承和发展。下面将从布袋木偶制作、舞台风格、音乐风格及表演风格等方面来探究邵阳布袋戏的艺术风格。

首先,木偶的雕刻和制作简练拙雅。邵阳布袋戏在木偶的雕刻和制作上传承了我国戏剧的文化布袋戏木偶质朴的制作方法,造型拙雅,简练粗犷。没有太多的精雕细琢,也没有过多的繁琐复杂装饰,风格大都质朴清新,木偶形象结构完整,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木偶头轮廓清晰,线条洗练,继承了明清以前的雕刻、绘画风格,侧重于人物性格化和表现力,属民间工艺珍品。邵阳布袋戏木偶选料大都为樟木,选料往往就势而为,注意既不浪费木料又正好能够雕刻出同样大小的偶头。木偶的制作重点放在脸部造型,并绘出一系列滑稽可笑的脸谱。雕刻成形的木偶要根据角色绘制脸谱,绘脸谱时要先“打底”(用皮胶和白铅粉的混合物涂抹在木偶身上的缝隙和粗糙的地方),晾干后用磨砂纸打磨,再用不同颜色的油漆绘出不同角色的脸谱(邵阳布袋戏的木偶角色有三十六个,其中还包括老虎、蛇等动物)。最后,给木偶“穿上”个性服装。而在闽南和台湾地区,泉州产的偶头木材多采用银杏木和香梓木,台湾制的偶头主要是梧桐木,1920年代以后,台湾虽研发自制以模型灌制的偶头,又称赛璐珞偶头,不过主要仍以泉州进口的唐山头为主。唐山头中以涂门头和花园头最有名。涂门头的主要制造商是泉州涂门街的周冕号,台湾俗称涂头,以花脸见长,不易戴帽。花园头主要来自泉州环山乡的花园头村,该偶头主要的师傅为泉州江加走,以生、旦等素面粉彩见长,易戴盔帽。

其次,舞台风格简洁而集中。说到布袋戏的舞台表演,得追溯到中国戏曲。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在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时,运用虚拟手段,制造弹性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绘。对于布袋戏而言,也坚持中国戏曲的舞台原则。邵阳布袋戏最突出的舞台风格是由一个人完成舞台上的吹、拉、弹、唱、做、念、打等动作,是我国现存唯一单人单档布袋戏。戏台主要由长板凳(农村家里都有长板凳供坐)、扁担(一档挑)、可折叠的木质戏台框架和帷幔(主要是蓝色印花布)组成。据了解,搭建舞台时有其先后的顺序:先将长板凳置于八仙桌之上(八仙桌一般用于祭祀时摆祭品或供品),然后将可折叠的戏台套在扁担的一端,扁担的另一端插入长板凳面预留的孔中,将上端套有折叠戏台的扁担支起,随后打开折叠戏台框架,并按照顺序支起戏台的顶棚,并在戏台的外围围上邵阳本地产的印花蓝布单,最后在相应的位置放置好乐器和道具支起折叠戏台的框架时,要让戏棚的前沿与折叠戏台前边框对齐,戏棚由折叠戏台边框前沿两边的两根红色“台柱”支起,使戏台的形状如同小神庙的屋顶。邵阳布袋戏的这种戏台结构造型和搭建方式是前辈艺人为了满足该艺术长期“游走”式的演出而设计的。艺人一副单担,无论是田头、树下、瓦舍、堂屋里,只要有一处空地,都可以随机应变,开演各种各样的小曲大戏,十分简便。闽台布袋木偶戏规模要大得多,往往有多人合作完成。为了表达更多视觉效果,泉州、漳州布袋戏和台湾布袋戏吸收现代戏剧的表演方式和角色分工、现代化舞美、灯光、音响效果,逐渐演变成多演员明确角色分工。跟闽台布袋比较,邵阳布袋戏的舞台效果显得更为奇特。

再次,音乐风格具有乡土气息。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文化,邵阳布袋戏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欣赏价值。除了舞台的独特还表现在其音乐风格的乡土性。邵阳布袋戏的形成当然深受各种地方剧种的影响。古时候人们劳作的生活情景,闲暇时的自娱自乐,逐渐形成了乡土音乐。人们用音乐来表达他们的真实情感,生活情景。这种乡土音乐的传播性很强,主要以口头随机说唱的方法传达。邵阳布袋戏的音乐吸收了湖南地区独有的地域特点,形成了以祁剧为主,略带中原音律的唱腔,它既粗狂豪放,又简洁朴实。其音乐基本上呈现出旋律平稳递进、节奏简单,音域不宽等特点。邵阳布袋戏音乐还吸收桂剧、花鼓戏等地方剧种以及京剧的唱腔风格,由艺人根据演出的需要和布袋木偶戏演出的特点进行改编,信手拈来,随心所欲。主要剧目以目连戏、武打戏、鬼怪戏、滑稽戏居多,现在保留的传统曲目有:西游记系列、封神演义系列、目连救母系列、三国演义系列、水浒系列、随唐演义、征东征西、三侠五义、白蛇传、滚绣球、讨学钱等。而闽台布袋木偶戏的剧本与音乐多受来自日本、印度等海外木偶戏的影响,在音乐上注重豪放和抒情小调的融合,剧本多以海外传奇故事为主,并伴以群舞形式。可见,在音乐风格上,邵阳布袋戏更加具有原生态乡土风格,而闽台布袋木偶戏越来越与国际接轨。

最后,表演风格别具特色。邵阳布袋戏是现存唯一的原生态单档布袋戏,其表演风格令人叫绝。邵阳布袋戏表演中的吹拉弹唱由艺人一个人通过手脚和嘴的配合来完成,神秘而富有魅力,让人简直不可相信。当木偶表演时,艺人的手起到中心作用。木偶的面目、神态、表情等等都掌握于艺人手掌灵活的运动。例如:木偶上台时,手指做出甩水袖的动作,带有节奏感;木偶打斗时,艺人要用两只手同时操控木偶,两只手不时地转动;木偶舞棍棒时,艺人要用套在木偶两个手臂里的手指捏住棍棒灵活地转动木棒,并能将棍棒抛到空中后再准确地接到手中,此时的木偶脸部要朝上,做出看木棒的动作等等。乐器伴奏主要采用我国民间打击乐器和傀儡戏特有的伴奏乐器——“嗓叫子”,以及其他用于丰富伴奏效果的民族乐器。邵阳布袋戏必备的主要伴奏乐器有大锣、小锣、小鼓、镲和“嗓叫子”,这些是用以体现邵阳布袋戏艺术风格必不可少的民族乐器。另外,邵阳布袋戏伴奏中还可以加入笛子、笙、唢呐和二胡等民族乐器,这些民族乐器可根据艺人对某种乐器演奏的熟练程度和喜好而选用,可以不加,也可以加入一两件或全部加入。闽台布袋木偶戏的表演风格广泛的吸收和融入现代流行元素,特别是1980年代之后台湾布袋戏,则发展出武打,搞笑科幻等戏码。演出时间仍为一小时左右,戏码已不遵循古制的该类型布袋戏,通常并不归类于传统布袋戏,事实上,部分台湾观众甚至并未将其演出视为布袋戏。由此看来,正是邵阳布袋戏的古朴彰显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原生态的艺术魅力。

邵阳布袋戏以其原生态布袋木偶艺术形象凸显了湘西南古朴的艺术魅力,并蕴含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传承至今的民间绝活,却濒临灭绝。探究其艺术风格,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邵阳布袋戏。在探究邵阳布袋戏艺术特征的基础上,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让邵阳布袋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1]张欣.浅议乡土音乐文化的保护和发展[J].作家,2011,(6).

[2]何明孝.木偶戏音乐现状初探[J].四川戏剧,1991,(12).

[3]刘海潮.邵阳布袋戏的传承模式之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11,(12).

[4]刘海潮.湖南邵阳布袋戏渊源考[J].音乐探索,2011,(12).

[5]王志毅.高等音乐教育中的民间音乐传承与对策[J].艺术探索,2009,(6).

[6]姚武.邵阳布袋戏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及传承考察[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4).

[责任编辑:上官涛]

王彩丽(1992—),女,邵阳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学生;罗 妮(1992—),女,邵阳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学生;孔春花(1990—)女,邵阳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学生;何家莹(1992—),女,邵阳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学生;黄建军(1968—),男,邵阳学院中文系教授;姚 武(1973—),男,邵阳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2011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邵阳布袋戏的历史考察与传承”(指导老师:黄建军姚武)

猜你喜欢

木偶戏邵阳布袋
乡村振兴下的湖南邵阳茶园村农产品包装设计
传统戏剧——木偶戏
湖南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木偶头
木偶戏
邵阳三一工程机械与零部件再制造工程项目开工
放下布袋
站不起来的布袋
布袋山手记
站不起来的布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