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州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2015-07-22谢达城谢仁华陈小军

老区建设 2015年12期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谢达城+谢仁华+陈小军

[提 要]文章以赣州打造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为出发点,先是对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进行阐述和现状分析,接着对赣州发展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最后从政策扶持、产业集群规划、结构优化升级、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赣州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策略及建议。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赣南苏区

[作者简介]谢达城(1988—),男,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制造、CAD/CAM;谢仁华(1976—),男,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逆向工程;陈小军(1986—),男,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江西赣州?摇341000)

[基金项目]2014年度赣州市社科联课题“加快汽车零部件技术人才培养,促进赣州市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与实践”(14013)

一、前言

自《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赣州市立足赣南苏区振兴,着力培育产业集群,促进集聚发展、创新发展,全面推动优势产业协调发展。面对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的赣州市,如何利用现有零部件产业的优势,克服不足,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如何制定好长远的发展规划和健全的发展战略,稳定市场地位、取得突破性发展。这些都将关系到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能否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对承接产业转移、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装备制造业基地、振兴赣南苏区经济、助力中部崛起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目前赣州市着力打造以“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为依托,以“中国汽车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为发展主体,集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与检测、汽车及零部件市场、金融服务等板块连动的区域内纵向一体化的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围绕变速箱及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集聚已形成一定规模,区域内集聚着大量的汽车零部件相关生产企业,如:德国格特拉克公司、美国孚能科技公司、日本万宝至马达公司等,随着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已初步形成了具有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其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转移优势

赣州有着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资源和土地价格,位处中部地区,具有天然的人力资源和地理优势。当今汽车零部件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正在向低工资成本地区大量转移,从而给赣州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另外,由于零部件的核心技术相对整车来说更具备转移的条件,赣州零部件企业也能与国际、国内零部件大公司形成层级供应关系,从而可在全球化分工体系中形成一些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面向全球零配件市场的企业。

(二)政策支持优势

当前,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最好的国家产业政策支持。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快提升赣南老区制造业发展水平,要依托本地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机械制造业,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科技合量高、辐射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集群。这样的前所未有的政策为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也为发展零部件产业必须的配套价值链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产业结构优势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于2013年5月29日签署《中国汽车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项目合作协议书》,将在赣州投资新建“中国汽车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该产业基地项目规划建设总投资约100亿元,主要建设集汽车零部件、高端特种车辆及其他机械产品等研发、检测、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以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为龙头企业,将有力带动市内相关加工制造工业园区内的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由于零部件的专业化生产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因此赣州依托于每年近100万台套的汽车变速器产量,围绕汽车变速器及汽车变速器相关零部件,如铸造件、锻造件、模具、热处理、同步器等建设集研发、检测、生产于一体的生产基地;着力在汽车变速系统上,如通用减速器、差速器、分动箱、车桥等进行开发和延伸。围绕汽车变速器相关零部件进行突破,提高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将是一个很好的立足点。

(四)人才优势

人才资源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主导性资源的作用,被视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要素。赣州有10所专业门类齐全的大中专院校,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达10多万人;赣州全市有37所职业技术学校,通过采取“订单式”培养,每年能为企业培养10多万名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这些人才资源要素将成为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强有力的保障。

综上,赣州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政策资源充分、产业结构优势明显、产品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体系建设较好,产业链发育渐趋成型。但也应看到,由于相对于汽车零部件产业发达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虽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整体规模偏小,发展层次仍然偏低,辐射带动作用较弱;高科技产品、精深加工产品、中、高档产品和创新产品少,与国内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产业链条尚有缺失,产业发展必须的原材料、生产设备、工艺装备等配套上游产业链等产能低,还难以满足市内龙头企业的生产需要。

三、赣州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措施和建议

根据上面得出的赣州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要真正实现赣州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的跨越式发展,除了正确分析赣州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准确定位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外,政府部门还必须建立一整套相关配套政策,企业也必须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应对。

(一)加强政策扶持

政府应通过加强宏观规划,统一协调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加强内部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简化各种行政审批程序和事项,提高政府效能,优化协调服务。为企业在政策、项目、技术、管理、决策等方面提供更高层次的帮助和支持,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树立品牌意识,强化自主创新,通过转型提升发展。

(二)完善产业集群规划,强化招商引资

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要求,编制产业发展规划。要围绕核心产品企业,发展配套的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及上下游产业,把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建设成一个地理区域的主导产业,在这个区域内形成一个产业板块,形成一个具有完整产业链条的产业集群。比如加快“中国汽车零部件(赣州)产业基地”建设,尽快将基地建成一个集研究开发区、零部件生产区、生活配套区、售后服务区等各大功能融合互通的综合性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知名铸造、锻造、模具、自动变速箱等企业进基地落户,将核心制造模块进行改造升级。

(三)提高研发能力,实现技术创新

依托中汽零部件等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将核心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大企业带动小企业、核心产品带动周边配套产品的联动发展机制。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实施技术创新战略,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创新。政府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科研体系,加强与先进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依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对产业关键技术和基础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孵化和产业化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人才是掌握知识和技术的主体。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地方政策的优势积极、主动吸收行业专家、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服务。应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机制,着力提高员工素质;制定人才留用、利用办法,做到岗位用人、文化留人、待遇留人。政府、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应按照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调整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应做到面向市场进行专业配置,面向企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校企合作等多途径、多渠道培养产业发展所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和高端研发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恩华;于洪涛;金正青.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的差异化研究[J].汽车工业研究,2010,(11).

[2]周中.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状况及发展战略研究[D].江苏大学,2009.

[3]王健民.赣州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优势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3,(7).

[4]葛高杰.江西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昌大学,2009.

[5]涂婧.小蓝经济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1.

[责任编辑:刘忠林]

猜你喜欢

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项目质量管理在汽车零部件产品开发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汽车零部件质量管理的多方面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汽车零部件物流仓储优化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质量水平提升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