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5-07-22王咏梅
王咏梅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通常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模式,课堂上以教师的灌输为主,教师“一言堂”,讲的过多过细,学生课堂参与少。由于教师过分注重讲授,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无从发挥。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变革,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有着太多的弊端,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指出:“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至于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标也有清楚的解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式学习,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
一、改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定位于知识传授者,教师的职责即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只是传授小学语文教材上,教学大纲上规定的语文知识,重知识、轻能力。而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就是被动地接受,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素质教育旨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和谐地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使学生能真正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听,多说,多练。而教师则充当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者与引导者。
首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选择多种多样的合作形式,如师生对话、分组讨论、班级讨论、话剧表演等。如五年级有一则寓言故事《东郭先生和狼》,寓意较浅显,文章篇幅较长,有许多人物对话。鉴于此,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4组, 学生分别担任编剧、导演,小演员把课文改编成剧本进行演练,表演得活灵活现。其次,减少教师的讲问,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阅读。再次,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遇到的困难给予必要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坚定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激发自主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成为学生的负担。”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积极性呢?
首先,精心设计课堂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题的引入,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如在讲授《鸟的天堂》一课时,我先发问:“你们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的吗?”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描述他们心目中的天堂。接着,我又问:“你们听说过鸟的天堂吗?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激发起来了,这节课教师讲的轻松自如,学生学的兴趣盎然。
其次,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竞争、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利用课余活动时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文比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给每一个学生都创造表现的机会,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和气氛,让学生自由热情地把自己的才华都展现出来,在展现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教师在点评学生的表现时,多表扬,少批评,逐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配合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再次,借助灵活的教法及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师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家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会学生学。”(陶行知)为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目的,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做好课前预习。教学过程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学生在课前应领悟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预习时主要从生字新词、分段概括段落大意、自己学到的新知识、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等几方面入手。
其次,鼓励学生善于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
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疑问会化作一股无形的动力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养成勤思、善问、主动求知、勇于探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教会学生在难点处、关键处、易错处求疑。如:在《白杨》一课的教学中,当学到:“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我建议学生提问几个含有“为什么”的问题。学生循着教师的引导,提出了许多有质量的问题。如: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去新疆工作?爸爸为什么要带我们去新疆念书?爸爸有什么心愿?这位新疆工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沿着问题思考,突破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再次,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几个阶段进行学习方法指导:预习阶段—学新阶段—消化阶段—应用阶段—复习阶段。如预习阶段,要求学生养成下列阅读习惯:1.标化出生字词,解决字词障碍。2.粗读课文,了解文章大致的思想内容。3.了解作者经历。4.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就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顾立群.让学生在预习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6).
[2]崔爽.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J].科技促进发展,2009(6).
[3]徐培林.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刍议.新课程研究[J].基础教育,2009(6).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