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能缺少惩罚

2015-07-22韩利芬

学周刊·下旬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惩罚教育

韩利芬

摘要:在当今社会,一切都以学生为本,提倡“尊重学生,善待学生”,教师和家长都不敢惩罚学生,致使学生对犯错不以为然。我认为,爱护学生固然是应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中就不能有惩罚,相反,恰当的惩罚是赏识教育的有益补充。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一次刻骨铭心的惩罚比多次说教效果更好,实施惩罚要心存爱意,坚持到底,让学生心服口服。

关键词:惩罚 犯错 教育

在当今社会,大多数学生都为独生子女。在家里,父母视为掌中宝,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竭尽全力满足孩子,给他们以足够尊重,即使做错事,嘴上说得挺狠,但只要孩子一哭闹,错误也就“一笔勾销”也了。孩子摸清了大人的脾气,只要哭闹就什么都能解决。在学校,教师更是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宗旨,即使学生犯了错,教师也惩罚不得。如果教师惩罚了学生,家长不理解,还振振有词地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社会不支持,还会落下“缺乏职业道德”的罪名,致使教师只得说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期冀学生能“主动”改错。殊不知,学生犯了错只是说教,久而久之,学生便会知道:即使我犯了错,教师也不敢把我怎么样,不能打不能骂,只是说几句就完事了。有些屡错屡犯的顽固学生还会对教师的话嗤之以鼻,一点也起不到惩戒的作用,犯错仍然继续。我认为:爱护学生固然应该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中就不能有惩罚,相反,恰当的惩罚是赏识教育的有益补充。

惩罚是对违纪学生心理或生理施予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退或遏制不良行为的出现,它是一种强制性的纠正行为。社会中有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触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其实学校也是一个小社会,有各种规章制度,违反了制度就要受到相应惩罚,这样才能使学生严于律己,做到自我约束。

一、要让学生知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较艺术性的、适当的惩罚,让学生能较深刻地去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且让学生意识到,错了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增强其道德责任感。

学校的葡萄架上长了很多葡萄,惹得学生总想摘一串,可葡萄还很小,没成熟。我们班有两个小调皮鬼,一到下课就跑到葡萄架下,爬到高高的架子上摘葡萄。在他们的带动下,其他学生也纷纷爬上葡萄架。这样做很危险,一不小心从架子上掉下来就会摔个不轻。我把他们带到葡萄架下,严厉地说:“葡萄架很高,爬上去会有危险,而且葡萄也没成熟,破坏了葡萄,老师要惩罚你们。自己犯了错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我让他们在葡萄架下蹲着反思自己的行为,蹲累了想明白了就跟教师说为什么错了,并且罚他们以后下课就来保护葡萄,不许别的同学攀登架子和摘葡萄,有爬架子的我直接找他们两个。这一招还真灵,两个人“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从此葡萄得到保护,爬架子的学生也少多了。

二、一次惩罚让学生刻骨铭心

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多次说教就像白开水,没有一点作用,他们反而会变本加厉,而一次严厉的惩罚却会让学生刻骨铭心。

我们班有个小男孩,人称“小霸王”,凭着自己在外面学的一点跆拳道功夫,总爱招惹别人。不是打这个一拳就是踢那个一腿,尤其爱欺负那些胆小的学生。一下课,经常有学生哭着跑来告状。老师也跟他谈过,和家长沟通过,可还是“事故”频发,家长表示再有这事发生就好好给他点厉害尝尝。有了家长的支持,我知道该给他点颜色了,便把小男孩叫到身边说:“打别人是不对的,如果你再欺负其他同学,我就会用尺子狠狠打你的手三下,记住了?”他点点头跑了。

第二天课间,一群学生拥着我们班个子最小的女生跑来,小女孩鼻子出血,弄得满脸都是。我一看心里一惊,心想不会又是他吧?果然不出所料,孩子们七嘴八舌她告起了“小霸王”的状。我安顿好那个小女孩,马上去找“小霸王”。他正在操场跑着玩,见我过去,可能是心虚,撒腿想跑。我一把抓住他的胳膊,他力气确实挺大,使劲挣扎,挥舞着拳头打我的手,还挺疼。我把他拖到办公室,跟他说:“上次我们说好的,你再欺负别人老师就用这把尺子狠狠地打你的手三下。好,现在你又犯错误了,我就要兑现约定。”说完,我用尺子在他手心狠狠地打了一下。他惊呆了,老师从来没动过他一指头,现在来真的了。他要抽回手,我使劲攥住,又狠狠打了一下,他眼圈红了,我还是坚持打完最后一下,他的眼泪一下子涌出来。我问他:“手疼吗?”他抽噎着点点头,“你打其他小朋友,他们疼不疼?”“疼!”“你再打别人,别人也会打你的,知道吗?你再打别人老师还会狠狠地打你的手三下,记住了吗?”他点了点头。最后,我拉着他的手说:“只要你不再欺负同学,老师也不会打你,老师和同学们还会很喜欢你的。”他抬起头用改过的眼神望着我:“老师,我不打人了。”

以后的几天确实很好,没有人来告状了,可几天以后“小霸王”手痒痒了,重操旧业,又有来告状的了,我照例狠狠打了他的手三下,以后再没有人来告状了。

三、惩罚教育实施起来需要遵循几个原则

1.惩罚不是体罚。惩罚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体罚是个别教育者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所实施的身心上的严重伤害,有背于伦理道德。教师不能为了撒气而惩罚孩子。盲目、过度、过激的惩罚是万万要不得的,否则也就背离了我们的师道尊严。

2.惩罚是手段不是目的。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受到惩罚,一定要让学生感到受到惩罚“理所应当”。是自己的行为导致今天的后果,不是教师和你过不去,是自己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学会承担。这样,学生才不会形成心理抵触;加上家长与教师艺术地运用惩罚教育,一般就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3.惩罚要实事求是。不公正的惩罚不会让任何人心服口服。学生犯了错,教师要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教师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弄清事实真相,再决定是否惩罚,如何惩罚。注意教师不能有偏见,不管谁犯错都一视同仁。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公平,才能让他打心眼里反省自己的错误,认同惩罚,不怨恨教师,从而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4.惩罚中包含深深的爱。惩罚与爱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惩罚要以教师的爱心为基础,爱赋予惩罚以生命,这种爱就是教师对学生美好人生的期盼。这种饱含爱意的惩罚,是对学生心灵深处的触动。学生能接受,想必家长也是支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惩罚更是一种爱的体现。

5.惩罚方法要灵活多样。不同的学生性格不同,教师要“对症下药”。学生犯了错,可视其情况采用“静思惩罚”“劳动惩罚”“运动惩罚”“快乐惩罚”“戒尺惩罚”等。

总之,惩罚是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必要手段,是赏识教育的有益补充。以爱为前提,带着浓浓情意的惩罚教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惩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神的惩罚
什么是“好的教育”?
Jokes笑话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惩罚
快播案:应受惩罚的是作为抑或不作为?
“惩罚”爸爸
真正的惩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