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地方本科院校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7-22王菊王川

时代金融 2015年18期
关键词:预算内教育经费应用型

王菊+王川

【摘要】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地方本科院校采取多种融资方式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但也随之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风险。重庆地方本科院校融资存在融资压力大、融资渠道单一、融资竞争力弱等问题,因此需要政府支持地方高校的发展,加大财政投入;财务部门调整税收政策,鼓励捐赠;地方高校转变融资观念,强化内部控制制度。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融资 内部控制

根据重庆市教委的规划,力争在2020年将重庆打造成长江上游的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截至目前,重庆已有63所普通高等院校(不含成人高校和军队高校)。其中包含2所中央直属部委高校,14所地方本科院校(含5所新建本科院校),7所独立本科院校,40所高职院校。自重庆直辖后,地方高校日益崛起,为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地方本科院校在高校扩招的政策中也走在了前面,吸纳了多数扩招生源。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选择新址修建新校区,为适应应用型教育需求不断新建实验大楼,购买实验设备等,这一切需要大额资金。与此同时,虽然教育经费总收入年年有所攀升,但这远不能满足教育需求。在此背景下,很多地方本科院校采取多种融资方式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但也随之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风险,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需高度重视。

一、重庆地方本科院校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资金短缺,融资压力大

从表1中看出,近几年教育收支不平,除了2009年度收入大于支出外,其他几年都面临资金短缺的现象,2010年度甚至缺口比率高达30.33%。为了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行,弥补资金缺口,多数地方高校只能通过“举债办学”的方式维持学校发展,融资压力大,财务风险高。

(二)融资渠道单一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经费来源于国家预算内教育经费、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社会捐赠、事业收入(主要指学杂费)、其他收入(下表2)。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付的预算内教育经费、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校办产业、社会捐赠甚少。2008、2009年度,重庆地方本科院校源于校办产业及社会服务收入为0,捐赠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徘徊在0.2%。当资金不足时,地方本科院校就采取“银企合作”的方式,维持办学,融资渠道有限。

表2 重庆地方本科院校2008~2012年教育经费总收入及构成图

(三)融资竞争力弱

地方本科院校属于二本高校,夹在传统重点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之间,融资竞争力相对较弱。一方面,科研水平低于央属院校,几乎无力争取财政划拨科研经费;由于科研经费有限,导致“产研结合”所滋生的校办产业很难生存,无法实现学校的创收;同时知名度低于传统重点本科院校,难以获得社会捐赠资金。另一方面,应用型教学水平与高职院校有差距,获得财政专项经费支持应用型教学发展的资金有限;同时“校企合作”、“校地合作”起步晚于高职院校,难以获得企业青睐,难以获得企业捐赠的教学设备、实验仪器等。

二、重庆地方本科院校产生融资问题的原因

(一)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不足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8~2012年度,事业收入(主要是学费收入)成为重庆地方本科院校的重要经费来源,预算内教育经费位居其二。这使得地方高校过分依赖学费收入维持学校发展。为了吸引生源,不惜贷款建设硬件条件,使得资金紧张,陷入恶性循环。地方高校作为社会公共品,原则上应该是国家财政拨款是其主要融资来源,而不应该是学费收入。我们可以与重庆市外其他同等地方本科院校以及重庆地区传统重点本科院校进行比较。

1.与重庆市外其他同等地方本科院校相比。以2012年为例,我们选取部分全国高等教育大省,关注其地方本科院校教育经费收入来源于国家财政投入占当地GDP的比重(如下图1)。

2002年,国家提出截止到2012年底,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从图1可以看出,全国各地都未实现该目标,并且相差甚远。江西、上海、北京、陕西等地方财政对地方本科院校投入的力度较大,特别是江西、陕西的GDP排在重庆后,但是其对地方本科院校的投入却超出重庆,这值得我们反思。

2.与重庆地区传统重点本科院校(主要以央属本科院校为例)相比。

重庆地区仅有2所央属本科院校,14所地方本科院校。然而,据图2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国家财政对两类本科院校的财政总投入处于持平的状态,这对地方本科院校不公平。地方本科院校对重庆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财政对它的投入与其所作的贡献不成比例。

(二)预算内教育经费结构不合理

地方本科院校教育经费重要来源之一是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拨款、基本建设拨款、科研拨款、其他拨款。从2008~2012年的数据显示,地方本科院校的科研拨款占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比重分别为0.5%、0.3%、0.5%、0%、0%,微乎甚微。而重庆地区仅有的2所央属本科院校,每一年所获得的科研划拨经费占全市科研经费的98%以上,甚至达到了100%。虽然,财政划拨的科研经费甚少,但地方本科院校一方面狠抓应用性教学;另一方面不惜一切代价狠抓科研,从其他经费中划拨金额用于激励科研工作者,科研奖励远远大于教学奖励。这使得学校陷入两难困境,既要追赶传统重点本科高校的科研,又要领先应用型教育,将高职高专甩之于后,教育经费再次陷入恶性循环,而国家财政却没有单独划拨应用型教育经费,增大了学校的财政压力。

(三)院校领导干部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地方本科院校资金缺口大,受制于地方财政拨款,同时也与学校领导干部有关。学校狠抓教学、科研,努力提升自身含金量,增加获得地方财政拨款的砝码,却忽视了高校自身的财务管理,重视开源,忽视节流的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资金短缺的问题,部分院校领导“坐等”意识严重,财政拨款不能维持学校运转时,就大肆地通过银企合作方式融入资金,忽视了由此带来的融资风险和还贷压力。这是因为政府成为学校的“坚强”后盾,即便真的无法还清债务,学校也无破产的风险,政府会为其买单。同时,面临融资渠道单一的难题,部分院校领导显得束手无策,忽视了大数据时代、互联网金融带来的融资机遇,也忽视了校内教职工的“微薄”力量。

三、重庆地方本科院校解决融资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支持地方高校的发展,加大财政投入

重庆经济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地方本科院校输送的大量人才。地方政府受益于经济,应反哺地方本科院校,将支持院校发展的政策落到实处,加大财政投入,帮助学校甩掉“依赖学费收入”的包袱,早日建成西部教育高地。地方高校虽然不同于九年义务教育,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它毕竟是社会公共品,不能完全被市场化,地方政府有义务支持院校发展。针对传统重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财政划拨预算内教育经费采取“一刀切”的政策,这是不合理的。传统重点本科院校大多是研究型大学,地方本科院校创办应用型教育,但预算内教育经费却未划拨应用型办学经费,这有失偏颇。政府应取消985、211、省重点大学的划分,针对技术型、应用型、教学研究型、研究型等不同层次的高校,适时调整预算内教育经费划拨结构,提高应用型教学经费比重。

(二)财务部门调整税收政策,鼓励捐赠

遗产税在国外盛行已久,征收政策已然成熟,我国政府也可征收遗产税,鼓励个人捐赠,让这部分纳税人名利双收。同时,适度调增公益性捐赠准予扣除企业所得税的比例。我国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抵扣企业所得税,这个扣除标准从最初的7%调增到10%,再调增到12%。政府可以调增扣除标准,鼓励企业捐赠,并实施相关税收减免等激励机制,让企业帮助政府分担教育成本。

(三)地方高校转变融资观念,强化内部控制制度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地方本科院校应转变传统的融资观念,不能坐等政府拨款,应创新融资方式。一方面针对学校修建的足球场、网球场、游泳池、学生机房等教学配套设施,可以大胆采取BOT融资,由项目投资方兴建并在约定的时间内运行,期满后移交给学校进行管理,此融资方式资本成本低,节约校方的管理成本。针对配套科研经费,打破由学校自身全额划拨的方式,采取“众筹”融资方式,利用互联网平台,将预期的科研成果推向市场,让其接受市场检验。此融资方式资本成本低,让科研成果的社会受益人承担部分科研成本;同时,有利于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真正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内部控制制度,自上而下推行财务管理制度创新。地方本科院校应审视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洞察其漏洞,重新制定新经济常态下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自上而下,从学校到学院,从教职工到学生,最大限度地节约教学日常运行成本。其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扩大内审对象,最大限度地杜绝铺张浪费。最后,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抓住养老金并轨契机,为员工购买职业年金,树立主人翁意识,真正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红红,蔡玉兰.广东高校融资的问题、原因及对对策建议[J].教育财会研究,2012(12).

[2]王宪良.我国高校融资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J].江苏高教,2007(6).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5年重庆文理学院院校项目《重庆市地方本科院校融资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研究》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王菊(1983-),女,汉族,重庆合川人,重庆文理学院旅游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王川(1990-),女,汉,重庆合川人,重庆合川职教中心教师。

猜你喜欢

预算内教育经费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发布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管好用好粮食仓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
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
基于ArcGIS9.0-GeoDa059i的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性分析——以2008-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例
资讯速递
发改委下达5.52亿元水污染防治中央预算内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