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校本课程
2015-07-21侯青青
【摘要】“大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联系生活,校本课程是向生活各个方面拓展和延伸,也是联系生活。因此,校本课程和“大语文教育”思想相契合,校本课程是“大语文教育”思想的必然结果,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和老师的发展。
【关键词】“大语文教育”;思想指导;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大语文教育”思想是张孝纯先生所创立的一种语文教育思想,总体模式是“一体两翼”,“两翼”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利用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是联系学生生活,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也是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基本上也属于“两翼”的内容,这与大语文教育思想基本吻合,所以在“大语文教育”思想下开发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大语文教育”思想契合语文课程理念
(一)大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联系生活
“大语文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1]简言之,“大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联系生活,语文课程改革正在向联系生活靠拢,大力提倡校本课程。我们不难发现大语文思想与之有相契合之处,这启示我们重温大语文教育思想并与校本课程相结合。
(二)校本课程是大语文教育思想的必然结果
语文校本课程是在校本前提下,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为目的的一门课程。[2]由这一概念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校本课程的突出特点是:生活化开放性。生活处处时时有语文,语文校本课程从生活出发,通过教材,教给学生找寻生活的本领。充分运用大语文教育思想,积极开发语文校本课程,使语文课程紧密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从而使校本课程充满活力。
语文教育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将生活融进语文学习,只有这样语文校本课程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真正改变目前的语文课程现状,在语文教学的园地上结出累累硕果。在这一思想下开发的课程肯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具体价值如下:
其一,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大语文教育”思想着眼一“大”字体现了它的性质,这就要求我们要广泛全面地联系生活,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开发适合本地的语文校本课程。这样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中沟通课内外,充分发挥本地区的语文资源优势;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逐步抛弃传统学习方式中制约学生创造能力发挥的一些因素,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健全学生的人格。
其二,更好地传承地方文化。通过开发本地校本课程,可以对该地区的民风民俗所折射出的文化进行一次相对集中的整理,在此基础上丰富本地区文化的内涵,提升文化的品位。与此同时,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能够为家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其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开发适合本地的校本课程,能够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典故、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和自信心,唤起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其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开发校本课程更好地推动地方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并积累相应的理论,从而更好地开展实践。作为开发主体的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实际过程中可以使自己得到充分锻炼,在多方吸纳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同时,创造性地利用现有的语文教育资源,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大语文教育”思想下校本课程的实践
二十六年来,“大语文教育”思想体系发展的更加完备,在很多方面做出了实践。在校本课程方面,张孝纯的弟子张国生长期致力于实践大语文教育思想,他明确提出了运用“大语文教育”思想开展校本课程。另外,也有些人以不同的形式在实践着校本课程。
(一)校本教材是大语文的一种实践
“大语文教育”思想的开创者张孝纯十分重视基本的语文规律。他在语文教学中编了四部教程,这些都是他结合生活实际的创作,并且运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其看成是“大语文教育”思想下校本课程的初探。校本教材应提倡“大语文教育”观念,提倡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提倡语文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各种团体活动、开展读书讨论会、举办演讲比赛等等。使教科书从课内向课外扩展,充分体现“大语文教育”思想的开放性。
(二)校本活动是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本课程不仅包括校本教材,也应该包括一系列的校本活动。张孝纯的弟子张国生曾说“我们可以把语文活动的好处简称为‘六个有利于。”[3]大语文教育在活动方面进行了许多实践,有些可以看作校本课程,但有些距校本课程还有一定的差距。当然 “活动课”可以走向校本课程,关键是要用课程的眼光重新审视现有的“活动课”对其进行一次全面的筛选,对不符合校本课程意义上的“活动课”进行重新开发和规范,使它们上升到真正的“课程”意义。
总之,校本活动是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大语文实践中校本课程虽然有一些涉及,但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大语文教育思想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这一课题具有现实意义,具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倪文锦.《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1).
[2]姚竹青.《姚竹青大语文教学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4(1).
[3]《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作者简介:侯青青,1984年生,文学学士,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