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城市地标的幽默感
2015-07-21
所谓“北有大裤衩,南有小蛮腰”——地标在民间语文里,从国际化的大词蜕化成了生活中的寻常事物。公众为地标起的绰号所表达的亲切感、调侃感与嘲讽感,对应的是一个城市予以市民的归属感、荒诞感与疏离感。跟城市地标相比,关于地标的民间语文才是最形象的民意指数,甚至比官方的命名更接近中国快速城市化的真相。这体现了城市对地标的向往,人民对地标的幽默感。
如果抛弃社会学、建筑学、规划学,对地标的称呼足以构成一种喜剧感。它给一成不变的城市增加全新的元素,折射的是复杂的城市心理:“香港30年来,一个有趣的建筑都没有”。香港17岁的中学生韩丽珠曾写有短篇小说《输水管森林》,输水管无所不在地延伸,成为了个体间仅有的联系,体现的是现代城市形象的陌生和冰冷感: “每一所房子,都是输水管中途经过的驿站。输水管变成了布满裂缝的干枯肠子。裂缝逐渐扩大,露出埋藏在内里的石块沙砾和垃圾。”
从国家大剧院“巨蛋”到中央电视台新楼“大裤衩”,再到国家体育场“鸟巢”、天津海信广场“凹凸曼”(奥特曼)、广州“小蛮腰”…….并非所有的地标名都是黑色幽默,市民总是将最亲切、最温馨的名字献给热门的约会地,献给充满回忆的公共空间,献给最亲民的建筑,献给街角不起眼的城市文化遗产。就这个角度而言,民间语文比官方的命名更能体现市民对地标的评价,亦更接近建筑的本质。
有中错状元,无起错花名。民间语文是最佳的城市评论员,地标绰号所透露的亲切、调侃与嘲讽,对应的是一个城市给予市民的归属感、荒诞感与疏离感,直指的是城市奇观背后的社会真相。
其实,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一个人来说,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标,它也许就是家门口一个舒适典雅的咖啡店,街头的一个小公园。从这个意义来说,一座城市就是由这样的地标组成的,它和每个人的生活态度、文化心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