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后会有期
2015-07-21李子杏
李子杏
时间如白驹过隙,总在不经意间悄然从手掌中挣脱。不知不觉,当初的兴奋之情已变为如今的怀恋之感,短短的支教时光,如同幻灯片般一幕幕地在脑海中回放,让人感到由衷的快乐与不舍,离去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
青云,后会有期。
自从报名参加支教后,我便对支教生活开始了一次次的猜想。青云小学是怎样一个地方?那里的山区孩子又是否像电视里采访的那样纯朴?这一切的猜想,都在我踏出大理火车站的那一刻,宣告化为泡沫。旅途正式开始。灰蒙蒙的天空,不是雾霾,而是一个情深深雨蒙蒙的阴雨天,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让混杂着大理泥土和雨水的气息充盈我的肺腔。一转头,便看见前来接我们的青云小学的老师。他们那一个个黝黑的脸庞,带着山里人特有的纯朴,这特点让他们在人群中格外显眼。简单地对上号后,一行劳累的我们便坐上车,前往大理市巍山县马鞍山乡青云小学。
接近半天的旅途,我们终于到达当地的镇子,而在此,颠簸的十万大山旅程,才刚刚开始。黄色泥土构成的单车道,中间摆着各种各样的“防滑”石块,一个紧接一个的U型转弯……最后,让我都不得不对“享受”了接近两个钟头崎岖山路的自己肃然起敬。终于在一路颠簸之后,我们站在了一座大山的顶端,见到了这间创建于清光绪八年,已有130年历史的青云小学。
支教生活 ,我来了。
初来乍到,抑制不住兴奋的一位同行者,甚至连晚饭都没吃,就兴冲冲地跑到教室去自我介绍。晚饭过后,便是正式的介绍。第一次站在讲台上,作为老师进行自我介绍,并对讲台下同学们提问,被满教室里纯真的大眼睛们盯着,我有点儿害羞,有点儿揣测不安,也有点儿期待。回到宿舍,却突然发现自己实验课的器材并没有送到学校。于是,我又鸡飞狗跳似的忙活了半天,度过了难忘而闹腾的第一个晚上。
次日,我初次登临讲台上课。我选的班级段是高年级,讲课内容是天文知识。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已经变得不大愿意讲话了,提问甚至没人愿意举手回答。片刻的尴尬之后,我只得调整话题。所幸自己虽然只比这些学生大了几岁,但平时还是储备了许多的课外知识。山区教学条件落后,信息闭塞,所以这里的学生,即使有的已经上了初中,却连太阳系也不甚了解,他们渴望学习,但没有人去教。紧接着,我们又去上低年级的课。低年级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没有高年级学生那般拘束,显得十分活跃,对于需要走两个钟头的山路来上学的艰苦环境,却表现得非常乐观。这些都是从小生活在父母为我营造的完美环境里,而不识愁滋味的我无法想象的。生活,其实真的很美好。
慢慢地,在接下来几天时间里,从刚开始的不熟悉,僵硬地露出笑容打招呼,到混熟后的随意闲聊,到处乱窜宿舍,孩子们渐渐放下了自己的警戒心,把我们当作哥哥姐姐来对待了。我们去了这里的彝族村庄,这里有独自一人守屋的空巢老人,有坐守村口的金毛大狗 ;我们去了这里当地的龙王庙,据说,龙王控制着山里的水源,龙王庙在当地人心中是十分神圣的地方;我们去了这里的集市,人们每个星期都会定时在这里买卖,也就是俗称的赶集;我们参加了彝族的篝火晚会,人们都围着篝火跳舞,吹奏着不知名的彝族歌曲。这些都不属于支教内容,但却是对当地生活的体验,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山里人独有的纯朴与善良,也经历了大山里艰难的生活:没有热水澡,没有简单的代步工具,2000多米海拔上行走的山路……这些都使身处城市的我们第一次体验到生活与生存的艰难。
不知不觉,短短五天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五天里,我们好像不是来支教,而是来向山民们学习的:学习他们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下生存,学习他们如何乐观地面对生活的重压,学习他们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磨砺自己的意志。虽然我们告诉了这些山里孩子山外的生活,但他们也教会了我们熟练地讲课,乐观地对待生活,以及许多生活中的小常识。
离别总是伤感,他们抢着与我们合影,留下生活中的难忘回忆。我们约定,要走出大山,在未来的日子里再相见。
我坚信这个约定,深信不疑。
青云,后会有期。
【推荐理由】
支教,公益,在作者的笔下和心里,却无关慈善,它只是一场相遇,一场美好的相遇。走进青云,“我”给孩子们带去了一个更大的世界,青云却回馈了“我”一个更美的世界。在这场相遇中,彼此更加深刻地认识了生活,丰富了生命。如果世界没有交集,人生何等孤寂。正是这样美好的相遇,让世界变得更美,让人生变得更好。作者清澈的心灵犹如一面镜子,从不同角度折射了青云的生活画面和人文风景。作者的文笔朴素清新,娓娓道来的不仅是对这段回忆的深深眷恋,还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对世界的崭新发现。
(荐评:熊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