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色学院学报》“中国玉帛之路的考察与探究”

2015-07-20

丝绸之路 2015年12期
关键词:民勤华夏青铜

叶舒宪《乌孙为何不称王——玉帛之路踏查之民勤、武威笔记》

[摘要]19世纪的欧洲视角把古代欧亚间的文化通道称为“丝路”;中国视角的命名则为“玉路”或“玉帛之路”。乌孙、月氏等曾经活跃在这条路线上的游牧族,为华夏玉教信仰驱动下的资源依赖,充当着西玉东输二传手的功能角色。文章为玉帛之路田野考察的民勤、武威两站笔记,从河西走廊的特殊地理和生态背景,尝试解说从西玉东输到文化传播多米诺现象,兼及中原华夏族与西域民族间由玉石贸易纽带而生的互动关系。

冯玉雷《玉帛之路及其古代路网的调查及研究》

[摘要]“丝绸之路”是欧洲人视角对古代欧亚大陆东西交通线路的命名,“玉帛之路”则是按照中国视角和本土话语的重新命名。后者更有助于从古老的华夏文明立场说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条连接西域与中原国家的路线。文章综述构成玉帛之路古代路网的七条支线:乌鞘岭中的洪源谷道和白山戍道、张掖守捉道、扁都口道、三水镇道、建康军道与合黎山口道、玉门军道、敦煌—瓜州古道等。

刘学堂《四坝文化与青铜之路》

[摘要]青铜技术与器物,自西亚文明出现,自西向东传播,绵延至黄河中下游地区,对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以2014年玉帛之路考察为基础,综述河西走廊的史前文化四坝文化对于青铜之路的意义,兼及权杖头之路与喇叭状铜耳环等的文化传播问题。

猜你喜欢

民勤华夏青铜
绽放,华夏之美
青铜之光
华夏航空首架ARJ21首航
杨晓东 摄影作品《民勤压沙组照》
崛起·一场青铜资源掠夺战
“醉”美民勤风
一场约架,变了华夏
华夏撷韵
闪耀戈壁 助力民勤
探索青铜爵的秘密“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