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舒宪著《玉石之路》
2015-07-20
叶舒宪,男,汉族,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比较文学中心主任,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神话学会会长。曾任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英国学术院、剑桥大学访问教授。著作有《 金枝玉叶——比较神话学的中国视角 》、《 中国神话哲学 》、《 河西走廊:西部神话与华夏源流 》、《 儒家神话 》等40余部,译著有《 活着的女神 》等7部。
玉石神话信仰是华夏文明得以发生、传承、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14年7月13~28日,玉帛之路文化考察活动几经周折,终于顺利成行。考察团由兰州出发,一路向西,途经民勤、武威、山丹、民乐、张掖、高台、玉门、瓜州等地,穿越沙漠戈壁、草原山脉,行程近4300公里,主要围绕齐家文化遗址,对民勤三角城、沙井子柳湖墩、罗什塔,山丹硖口古城、四坝遗址,民乐东灰山、西灰山遗址,西城驿遗址,高台地埂坡遗址,玉门火烧沟遗址,瓜州兔葫芦遗址等重要史前文明遗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
《玉石之路》集中向广大读者推介“玉石之路”这一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前言学术概念。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玉石之路探索”,由《“玉器时代的齐家古国”续说》、《玉石之路黄河段刍议》、《齐家文化玉器色谱浅说》、《从石峁到喇家》、《玉石之路黄河道再探》、《西玉东输雁门关》六篇构成。我从玉石之路申遗说起,指出玉教信仰是文字、武力统一中国之前的文化大传统,考察玉文化源流,逐渐深切地认识到西玉东输现象对理清华夏文明的传承、发展脉络具有奠基性作用。同时,结合2014年6月参加的玉石之路山西道(雁门关)考察(此次考察是2014年以来六次玉石之路文化考察活动总规划中的第一次),提出“新黄河摇篮”说:一方面,玉石之路山西道是目前所知中国历史上开辟年代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久的沟通西域的路线。另一方面,玉石之路山西道有一新一老两条路径:黄河道始于约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齐家文化时期;雁门关道始于约3000年前,商周之后家马引入中原并成为新兴运输手段以后。下编“2014玉帛之旅”,由19篇考察笔记组成,我以随笔漫谈方式着重记录民勤沙井文化三角城、武威黄娘娘台、瓜州兔葫芦、大头山玉矿分布区、永靖王家坡、齐家坪等典型的齐家文化遗址。以齐家文化为代表的西北史前文化对于探寻华夏文明的源流具有重要影响。作为最后一个中国史前期的地方性玉文化,齐家文化与此前的北方红山文化、南方凌家滩文化和良渚文化有明显区别,那就是齐家文化玉材取用范围超越了就地取材的限制,包含了少量来自河西走廊以西地区的优质和田玉料。也就是说,齐家文化是西部玉料进入中原的二传手,充当了西玉东输的中介,并促使西部优质玉石资源在商、周两代的玉器生产中后来居上,逐渐取代了史前的地方玉料,成为“帝王玉”和“温润如玉”等儒家价值观的原型物质。附录部分由《玉帛之路考察团答记者问》、《山西兴县碧村小玉梁玉器闻见录》、《弄笔弄瓦弄璋》、《再见熊图腾》四篇构成,对主体内容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