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新华字典》历史
2015-07-20周丹
周丹
2015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将迎来她的65周年华诞。65年来,人教版中小学教材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孩子们,成为几代人心中的青春回忆。除中小学教材之外,人教社还出版过一大批彪炳共和国史册的图书。
《出版人》与人教社共同策划推出“人教经典”栏目,梳理、评点65年来,那些人教社的经典出版物、经典形象,一起回望那如火如荼的历史岁月。
近日,网上盛传《新华字典》将改变成电影的消息。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表示,《新华字典》是惠及几辈人的工具书,如果改编得当,借经典的名声拉动票房无可厚非。编剧李潇觉得,《新华字典》是好IP(知识产权)。无论电影是否能成功改编、从什么角度进行改编,作为一部影响了几代人的工具书,《新华字典》有段不为多数人所知的历史一定不能被遗忘。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字典,也是我国首部完全以白话释义和举例的字典。它由当时的新华辞书社(后划归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其编纂、修订先后历时数年,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出版两个版次,直到1957年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如今,《新华字典》共出版13个版次,发行几亿册,成为辞书经典。
人教社此后又编写出版了《新编小学生字典》等经典辞书,开创了了我国学生辞书的新纪元。从《新华字典》到《新编小学生字典》,风雨六十余年,这其中人教社一直秉承的编辑“厚德启智、编书育人,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优质的服务”的理念不曾改变,历久而弥新。
炮火中诞生的《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面向大众的白话语文工具书,完全用白话解释字词并建立义项之间的联系。现任人教社辞书编辑室主任的谢仁友对民国时期的字典以及《新华字典》的产生过程和流变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说,新中国成立之前,作为官编辞书,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纂的《国音字典》《国音常用字汇》《国语辞典》都是用半文言或浅近文言编纂的;在民间,也编写过有些学生字典、小朋友词典等辞书,“但所用语言都不是完全白话”。
新中国成立后,翻身做主人的工人、农民占据人口的大部分比例,他们的文化水平不高,学习文化知识的热情高涨,迫切需要一部新颖、鲜活、简单实用的辞书作为日常学习的“无声老师”。但一部好字典,离不开一个优秀的编写团队,更离不开一个优秀的主编。1950年8月,新华辞书社成立,在叶圣陶的建议下,国学大师魏建功辞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的职务,担任新华辞书社社长,魏建功后来被人称为“《新华字典》之父”。魏建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第一任系主任,在他的主持下,北大中文系成立了古典文献专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魏建功文字、音韵、训诂、文献样样精通,而且对辞书一直有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是新华辞书社社长的不二人选。就在北平解放前夕,魏建功曾与他北京大学的同事们周祖谟、吴晓玲、张克强、金克木几位语言文字学家聚集一起,共同商讨如何编写一部字典。金克木在多年之后回忆说,“我们在魏家的大厅屋中草拟新字典的构想……城外传来的炮声仿佛给我们打击节拍。我们当时想不到所拟字典的前途,但有一个信念:中国的未来系于儿童和文盲,危险在于无知。语言文字是普及教育的工具。字典是语言文字的工具。我们不会别的,只能咬文嚼字。谈论字典等于谈论中国的前途。炮声使我们的信心增长。”
1950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新华辞书社被纳入人教社,成为人教社的辞书编辑室,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编纂《新华字典》。
《新华字典》的编纂花费了叶圣陶、魏建功等人大量的精力。据统计,1950年至1953年的叶圣陶日记中,有128天是关于《新华字典》编纂的。对于身兼数个要职的叶老来说,在这本小小的字典上花费如此大心力,可谓重视。作为主编的魏建功,无论是字典的编写细则还是字典中的每一个字,都浸透着他深厚的功底。在编纂中,他们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出版时间一再后延。1953年12月,编写历时三年多的《新华字典》终于付梓,日后影响几代人的小字典宣告诞生。
人教社先后出版有两个版本的《新华字典》,分别是1953年10月的第1版和1954年8月的第2版。第2版是部首检字本,大大方便了方言区读者的使用。
人教社办公室副主任吴海涛撰文称,《新华字典》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语言鲜活的状态,能够让广大民众携至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实用、亲切。“在国民基础教育未能普及、文盲半文盲数量巨大的过去数十年里,一部《新华字典》无异于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它为这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脉传承,人教学生辞书成品牌
因为出版社的专业分工,《新华字典》后来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如今,《新华字典》共计出版发行13版,累计发行几亿册,成为陪伴亿万中国民众学习的工具书。没有了《新华字典》,人教社的辞书编纂传统并未中断。
1979年6月,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时任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的霍懋征,联合部分政协委员提议编写一本适合小学生使用的字典。在此之前,霍懋征曾多次提到,应该编一本适合小学生用的字典。而在当时的辞书市场上,人们能看到的只有《新华字典》和刚刚面世的《现代汉语词典》等通用的工具书,没有专为孩子们编的字典。这个全国政协提案转教育部,教育部指示由人教社来承担这项任务。为此,人教社成立了专门的小学生字典编写组。社长兼总编辑叶立群直接领导并担任主编,同时成立了编委会,制订字典的编辑方针、原则、规划等,编委会由当时主管各个学科的副总编和一些科室主任组成,包括刘国正、刘默耕、陈侠、陈尔寿、张志公、苏寿桐等各学科的知名专家。
刘永让参与编纂了前三版的《新编小学生字典》,也是这三个版本字典的责任编辑。据她回忆:当时没有电脑,所以只能用“笨”办法来选字,他们以小学语文教材为主,兼顾小学数学、常识、英语、品德与生活、历史、地理等教材,并对发行量较大的《中国少年报》等儿童读物的用字情况作了统计,筛选出字头和词目,不收小学生很难用到的生僻字。最终,第1版《新编小学生字典》选出学生阅读和写作需要的常用字4260个,次常用字2310个。其中次常用字包括一些罕用字和浅近的文言用字等。在做编排和设计上,也照顾到了小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
《新编小学生字典》继承和发扬了《新华字典》第1版的许多优点。与《新华字典》第1版一样,《新编小学生字典》也配有丰富的照片或手绘插图,插图内容有跟字头或词目相关的一些动物、植物、历史古迹、珍贵文物等。在第1版字典中,直接参与手绘插图设计的就有绘图科的5位同志,包括李惠乔、蒋德舜等。整个字典的插图达到500余幅。丰富、科学、精美的插图给学生辞书的词语解释降低了难度,并增强了可读性。比如“日晷”,只解释为“古代根据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很难理解,字典配上日晷的真实照片,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考虑到小学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要,《新编小学生字典》的解释力求与小学生“零距离”。字头统一采用手写体的楷体,与小学教材一致,并便于学生摹写。为帮助小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水平,在字头释义之外,字典还设置了许多学习板块,如“笔画数”、“部首”、“笔顺”、“词语苑”、“小知识”等等。“比一比””比较一组组易错易混字的字音、字形,“辨析”用来帮助学生区别同义词、近义词,“小知识”讲述汉字背后的语言学知识和文化意义,正序词、逆序词则帮助同学们更有效地积累词语,并有利于同学们写作文时选择优美贴切的词语。
学生辞书不同于通用型辞书,编者组成不光须有辞书专家,还得有教材专家和优秀教师的参与。从这个方面来说,既有优良的辞书编纂传统又是中小学教材权威出版机构的人教社,具备编纂学生辞书得天独厚的优势。1983年成立的课程教材研究所,为人教社研发适切学生需要的系列学生辞书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据悉,1983年1月诞生以来,《新编小学生字典》已经出版4版,累计发行量达6000万册,目前第5版正在修订之中。除荣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全国教育图书一等奖外,《新编小学生字典》还荣获首届中国辞书奖和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获得辞书界最高荣誉的小学生字典。
除了《新编小学生字典》,人教社还编写出版了《新编学生字典》《文言文学习字典》《成语速查词典》《现代汉语小语典》《汉语熟语小词典》《错别字辨析小词典》《学生成语辨析词典》等重要学生辞书,并得到了市场和读者的认可。据悉,今年该社还将推出《汉字源流精解字典》《新编学生成语词典》《学生古汉语词典》等多个重头产品。“人教社学生辞书系列”正在形成品牌,人教社已经成为我国学生工具书编写出版的重镇。传承了60多年的人教辞书,正在焕发出勃勃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