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2015-07-20杨新薇
杨新薇
高校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杨新薇
摘要:高校财务预算是控制学校日常收入和支出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学校办学规模和发展的衡量依据,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本文以高校预算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高校预算支出现状和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我国特点的绩效评价方法,以加强高校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高校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一、我国高校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预算内容不完整、管理未能发挥作用
我国高校资金的来源呈现多样化趋势,其下属的各院和其相关的下属部门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收入以及与之相关的支出往往没有及时纳入到学校的相关预算中,从而使得预算脱离了相应的监督管理,进而导致高校的收入与支出没有一致的筹划与控制,无法真实客观的反映整体财务状况,造成了预算的不全面性。
(二)预算管理意识不明确、执行控制不力
近年来,我国的很多高校在依据财经法规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其预算管理的规章制度,但是从目前执行的情况来看,在预算执行中存在随意办理重大支出,随意开口子、批条子,私自扩大开支范围、混淆开支渠道等现象,“内松外紧”、“局部反映”的使用方法依然存在,缺乏将预算责任落实到位以及科学理财的意识和责任,普遍存在着重视资金拨付数量、频繁追加预算,预算执行不力、缺少规范程序的现象,致使预算刚性不足、约束力不强,预算执行过程不严格。深究其中的原因,主要是高校的高管和相关的职能部门对年度工作的预见性不足,预算意识比较淡薄,不是很清楚预算的重要性。
(三)预算编制主体过于单一,资金的长期规划意识不足
高校财务管理按照“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模式运行,财务部门主要负责预算编制工作,依据上一年度的会计数据,遵循一定的预算方法进行年度预算。表面是根据上级确定的预算额度来编制预算报表,实际是依据高校各职能部门的情况进行增减变动,因此,就会出现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与财务核算有差异的情况,造成对内预算与对外预算、会计核算与财务预算的“两张皮”的假象,削弱了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
(四)对预算缺乏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
高校预算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预算绩效考评工作,通过考评各职能部门的预算执行结果,有利于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配置资源。而就目前来看,现行的高校预算管理缺乏合理有效的绩效考评体系,相关资金的使用也欠缺必要的考核、监督和评价。普遍只重视收入来源而忽视资金支出,我国的高校预算管理工作仍然只关注制定政策以及执行政策,极少高校对预算进行绩效考评,即使有相应的绩效考评体系也是形式上的考评,不是实际上的考评。同时,对开支比较合理,节约经费的相关部门并没有进行奖励,同时对一些超支部门也没有实施相应的惩罚,员工缺乏预算管理的积极性,预算绩效考核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五)高校预算执行不能从实际出发,只考虑形式而不计效益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在进行预算管理时都存在着“重总数、轻细目”的现象,编制的预算过于简单,并未进行全面的考虑与测算;另外,高校预算也缺乏相对合理的定额标准体系,使得出现不合理地分配经费预算的现象,出现支出费用并没有对应科目匹配的情况,从而不能依据编制的具体的预算科目列支,使得资金的使用超出计划范围。
(六)预算的过程公开性、公正性以及民主性不足
一般而言,参与预算编制的都只是一些与财务有关工作人员,缺少专业的研究人员对学校发展和预算的关联性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预算的编制和调整缺少来源于基层的群众基础,由于相关的业务人员并不参与预算的编制,而编制预算的人对复杂的业务活动以及相关的变化情况了解不足,使得相关的研究缺乏准确性和关联性,从而使得支出的效益大大降低。
二、建立高校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一)我国高校预算支出绩效考评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因为我国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工作刚刚起步,关于财务绩效评价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并没有建立健全,高等教育的投入、财政性资金和非税收入资金的使用效率缺少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监督和评价体系,财务绩效考评体系没有能够跟上和高等教育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的步伐。相关问题具体如下:
1.对评价体系的认识还存在误区
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高校预算支出绩效的考评还停留在以规模薇评价目标水平上。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的预算部门都秉持着“重投入、轻产出”,“重教研、轻管理”,“重使用、轻跟踪”,“重分配而轻监督”的资金管理理念,从而造成相关的绩效管理和评价缺失的严重后果。
2.评价体系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
目前在我国的制度环境和法制建设中,支撑这个评价体系的内容近乎空白。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具体实施绩效评价的政策、制度、办法和组织、协调措施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应的报告制度和评价结果监督制度等还在形成中,高等教育约束和激励机制的缺失等等,以上各方面阻碍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成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开展的绊脚石,影响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整体成效的发挥。
3.评价体系缺乏完整的监督机制
作为现代监督的主流,绩效监督是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机制。强制性的责任约束机制的缺位是目前高校绩效监督普遍存在的缺陷。因此,当前高校中出现的高等教育资金错位,专利权、著作权、声誉等无形资产流失,以及教育资源浪费和利用率低等等现象,根源在于责任机制中监督机制约束的缺位。
(二)建立高效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议
1.以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
高校的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实施,应先从个别省市的高校开始,或从高校内部的某一部门开始,以减少实施阻力。先以高校内部的某一部门为实施试点,在结合其功能和特点的基础上科学客观地分析该部门在高校财务预算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部门预算的改革和完善的方法,并尝试探索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实施的可行性以及具体的措施、步骤等。通过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修正,为高校预算整体逐步向绩效评价发展创造条件。一旦试点改革取得成功,便制定相应的高校整体绩效评价的具体步骤和措施,当内外部条件成熟时进行推行、实施。
2.指标设置应遵循普遍性,以具体使用为主
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相关财政部门还是学术研究者,针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都有一定的研究,对于绩效指标的设置也各有各的表述。笔者个人认为指标的具体设置应以各高校的自身预算情况为主,由学校自行设置,但大体框架还应以财政部门下达的指标框架为主,即相关财政部门在设置绩效指标时不需要具体到每一个具体的低级指标,只需考虑每个总的指标,规定大方向即可。
3.建立健全责任制、奖惩制,保证绩效评价的有效实施
健全的责任制、奖惩制是高校及其内部各办学单位积极执行预算绩效的有力支撑。尽管责任制的定义已经明确,但高校资源的极大浪费、办学绩效低下的实际情况并没有真正得到追究,从而导致责任者有恃无恐。因而为了有效推行绩效预算评价体系,除了在高校及高校内部树立投入产出、成本效益观念外,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制和严格的奖惩制,奖惩分明、责任落实到位,从而使各级单位和个人都能够真正地、切实地为高校资源的有效利用负责。
4.注重绩效评价的反馈,使绩效评价的结果能够得到真正的作用
在现今高校预算支出绩效评价逐渐得到重视的情况下,从以往绩效评价执行的情况可以看出,预算绩效评价虽有实施,但其评价结果好似只是摆饰,并未得到有效的使用。因此,为了使绩效评价起到应有的作用,相关财政部门应该及时地将各高校预算的绩效评价结果形成评价报告反馈给各所学校,并督促学校仔细研读报告,从中找出自身财务预算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最后各高校还应将已改正的地方总结成报告,和原评价报告一起反馈给相关财政部门,一方面可以检验学校是否有认真地研究评价报告;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存档,以备下一周期的调查、比较。
5.重视高校内部预算改革,高于重视财政拨出改革
由于高校是高校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所以对于推行绩效评价而言,财政拨出体制只是一种外部的大环境,绩效评价的重点应是高校内部的预算体制,进一步深化其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高校财务的治理结构,建立相应的绩效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人员,为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实施创造有利的内部条件。
三、结论
高校作为一种带有公共资金的非营利组织,在市场经济中需要使用市场资源完成自身公共服务的目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高校预算支出的绩效评价,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成了提高高等学校资源配置效率的必要工作,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合理配置资源的客观需要,是强化增收节支效果、杜绝浪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推动高校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方少华,胡颖颖.绩效管理咨询[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30.
[2]崔恺平.高等院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