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阅读
2015-07-20罗明
罗明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现状令人堪忧,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交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提供学生阅读时空。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阅读的快乐。
【关键词】阅读教学 学习自主 个性化阅读 学习兴趣
一、阅读教学现状令人堪忧,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每个孩子天生都喜欢听故事,掌握一定的识字量之后,他就会主动地去读书。可以说,阅读是是人在精神上汲取营养的方式,是人的内在需求。语文教学,说的简单点,就是师生共同欣赏一篇篇文质兼美的经典名篇,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与智慧的碰撞。自古以来,古今中外,文学带给人们多少思想的启迪和灵魂的熏陶啊。孔子也起弟子席地而坐畅所欲言,妙语连珠,终成儒家经典《论语》;陶渊明辞官归隐,白天田间辛苦劳作,晚上与朋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共同探讨文学的真谛;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书上。”说的都是读书的乐趣。
语文学习,这本来应该是一件赏心悦目之事,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很多学生不喜欢不愿意不能够坐下来捧一本书静静地阅读。有些学生说:“有很多名家的文章的确写得很精彩,自己原本很喜欢。但是自从在课堂上学习了这一篇之后,我就对它没有了先前的感觉了。觉得它不过是一篇要考试的文章而已。”
究其原因,是因为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受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评价体系的不尽合理,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没有从应试的“牢笼”中解脱出来。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直到今天,我们依然看到,有太多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捧着“答案”进行一丝不苟的灌输,有太多的中小学生仍在苦苦背诵课后练习答案。
结果呢,老师说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生学得苦不堪言,教师也教得索然无味。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提高,能力没有得到锻炼。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的一个结局:越教,人的创造性思维愈是萎缩,终于沦为不敢说、不敢想的呆子。
这样的语文教学必定没有活路,语文教学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语文教学必须走一条崭新之路。
二、更新教育观念,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师要彻底更新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教学的总目标。十条具体目标分别从感受文化、培养情感、提高能力、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等方面给予了明确规定。比如:“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我一直在思考: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语文水平、语文能力体现在什么地方?答案可以有很多个,但语文教学肯定不是培养注解家、阐释家、探幽家,而是为了培养会思考、敢质疑、能创造、善表达、有批判精神和沟通能力的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抛开急功近利之心,不拘泥于眼前的某次考试,放眼学生的未来发展,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果仅仅为了眼前的考试而倒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胃口,扼杀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实在是得不偿失之事。
三、交还学习自主权,提供学生阅读时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想这是值得我们今天的老师在教学中思考和借鉴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
在确定课文教学目标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需求,以此作为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这样,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立,课堂学习的内容是学生的自我需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强。在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上,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要让学生自己去读,要给他们思考与表达的机会;教师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如果只是单纯地将现成的答案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会缺乏灵活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学生善于开动脑筋勤思考,往往会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
四、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民主合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之所以能够应未来社会的要求,正是因为他们强调了自身与创造性的发挥,因此,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多半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相象力丰富,且处事能力强,交际能力强,善于表达,敢讲、想讲、善讲、能讲,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个性化阅读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程度差异和需求差异,鼓励和允许他们选择相应的阅读内容、方式、方法及学习的伙伴,让不同的学生在阅读文本、走近文本的过程中体现个人的特性,呈现其不同的搜集信息的方式、思维、体验、感悟、见解、朗读等,尽可能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能动地发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说的都是个性化阅读。每个人人生经历不一样,思考问题角度不一样,阅读感受也会有区别。
个性化阅读中的学生是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如中学教材中《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由于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教参就把主题定位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从而要教导要热爱社会主义。而有学生提出,这种自私冷漠的心理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也是存在的,也是一种正常的人性表现。倒不如理解为批判人的这种劣根性,呼吁大家要珍惜亲情,奉献爱心,进而教育我们做一个有爱心、重亲情的人。这种见解不是更贴近文章的真意吗?
五、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科学始于好奇,兴趣是成才的萌芽。学生只有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才会踏上标新之路,时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美国匹兹堡大学语言学家斯特娜夫人曾经说过:“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孩子对他着迷的事,会掌握极快。”所以,语文教师要改变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尽力用新颖的教法去感召学生,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阅读教学,课内课文教学除了正统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辩论、表演、演讲等方式达成教学目标。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将学生的阅读范围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扩大课外阅读量,既阅读文学作品,也鼓励学生进行自然科学、哲学、时事等多方面的阅读。可以每周进行美文赏析,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尝到这种航行的幸福,感到自己是一个敢于独自闯进人类智慧的无际海洋的勇士。”身为人师,为了完成这一幸福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