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在课外,智在课中
2015-07-20陈国强
陈国强
“以生为本,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方向,“生本教育是中国教育多样化发展的主流理论和实践模式”。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随着对课堂教学中“教”与“学”本质思考的不断深入,课堂实践正在努力从“学会”走向“会学”。在我看来,“学会”和“会学”的区别在于:“学会”偏重于外因的作用,特别是教师的预设和掌控;“会学”更关注内因的激发,把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要求放在首位。“学会”的往往是操作技能,“会学”的主要是思维方式。“学会”更多是依赖模仿;“会学”则需要更多的自主体验。
一、从“常规化教案”走向“问题化学案”,激活教学策略
第一,教研组、备课组紧扣主题开展研修活动。备课组,重在分析教材、把握目标,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思考的基础上,选择、创设“好问题”,形成“‘问题化教学预案”,并存入“备课资源库”;教研组,利用“教学预案”上课,重点研究 “好问题”的解决策略,重点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选取较为成功的课例,存入“教学视频资源库”。有了主题鲜明的“课题”作引领,校本研修就有了方向和目标;同时,对教材进行具有“问题化”特色的二度开发,逐步构建动态发展的“教学内容问题化”资源库,为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提供课程性支撑。
第二,课题组,搜集、推荐与课题相关的好文章,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通过专题性沙龙和主题性随笔等活动,思维碰撞,经验共享;研讨制订《“教学内容问题化”课堂教学评价表(第3稿)》,引领课改方向,强调“教学设计”要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前置性问题精简,操作简便;研讨性问题精当,突出核心概念与基础知识,重视学生的方法思维与探索经历;检测性问题精选,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教学过程”重点关注: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单向讲授时间不超过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合作有效;展示踊跃,互动积极;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教师组织、引导、评价到位。
第三,评课、议课有指向。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型的不同,明确《“教学内容问题化”课堂教学评价表》中相应的关注点,尽可能以课堂观察的形式进行听课记录,就“前置性问题的有效性”、“研讨性问题的可操作性”、“教师讲授时间”、“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专项研讨。同时,在总结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对教学预案作再一次修改和补充。
从“常规化教案”走向“问题化学案”,目的不在于备课形式的改变,而在于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策略的改进。备课组、教研组、课题组围绕校本研修的主题开展活动,形成彼此衔接、不断提升的循环系统,是实现课堂教学从理念走向实践的重要保障。
二、从“传统性教学”走向“互动性学习”,激扬学生状态
1.小组合作学习:明确分工,提出要求,指导方法,让学生会讨论。
“小组合作”要突破形式主义,走向深层次学习,教师必须加强组织和指导。首先,组建学习小组要精心分组、合理分工、培训组长、小组捆绑,并尽量保持小组成员的相对统一和稳定。其次,要指导小组交流讨论的方法,不仅要告诉学生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而且要指导学生做到组内发言的有序和相互倾听的有效。第三,要相信学生不仅“能学”, 而且“能教”,“只是,我们不能要求学生采用我们成人的方式去‘教。学生的语言可能稚嫩,方式也许简单,但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阐述自己的理解,交流的过程也就是教和学的过程” 。只有充分相信学生“能学”和“能教”,实践才能坚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才能在指导和训练中逐步形成。
2.全班交流展示:巧设问题、拟定流程、规范用语,让学生能交流。
比如核心问题的设计,就数学而言,就是某一知识板块的“根”:周长的意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根;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是根。“把核心性的学习交还给学生”,学生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就会“有话说”。“不会说”的原因,主要在于缺少常规训练,可以规定交流的一般程序,可以搭起“开场白、主讲内容、结束语”的基本结构,让学生心中有底不怯场。
三、从“被动式作业”走向“闯关式练习”,激发学习自觉
所谓“分层次闯关练习”,就是以教材和教辅用书提供的练习资源为主,以补充的“卡片式”题库为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训练要求,形成“闯三关”训练体系。首先是分析学情,建立“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动态化分类档案;其次是揣摩练习,对现有的练习资源进行知识点分类和难度分类,必要时(特别是单元复习阶段)补充设计分层次“卡片式”题卡;第三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相应的“必做题”、“选做题”和“闯关题”开展分层训练;第四是形成对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必做题”为基本分,以“选做题”为加分,以完成“闯关题”数量为进阶性评价依据。
“智者明法,慧者通道”。“教师在课堂中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讲课,而是组织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那个切入本质学习的学习活动的设想。一堂课的价值并不在于它能马上解决什么,而是它促成了学生的哪些学习经历。从某一时段看,内容似乎是重要的,但从学生长远发展看,学习方式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课堂教学是“系列问题”提出并解决的活动过程,鲜活灵动的课堂期待教师更高的教学智慧。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智慧,首先在于创设“好问题”,促发本质学习的发生;其次是机敏地捕捉“新问题”,顺学而导,教学互动;第三是设计“分层次闯关练习”,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体验成功并形成学习自觉。
【作者单位:太仓市城厢镇第三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