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引领 文化为本

2015-07-20牟康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法治校园学校

牟康

文化部孙家正部长说:“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软实力的充分体现,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通过教育教学、师生管理和组织生活等表现出来。一所优秀的学校必须塑造有特色的优秀学校文化。在争创苏州市现代化学校的过程中,我校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和谐、创新”为主旨践行法制教育,建设具有“法治”特色的学校文化,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三风建设引领文化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精神。校园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推动人们积极进取、育才成才、开拓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某种意义上说,校园的魅力就来自于学校的校园精神。培育和弘扬校园精神是学校发展的主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不论是校园建筑的布局、还是规章制度的制定乃至办学目标的确立,都应该明确地反映出这所学校所倡导的校园精神。

1.校风建设。校风直接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具有深刻的感染力,催人奋进,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给他们一种无形的压力,使校园里的每一位教职员工、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自觉言行。我校提出了“厚德、博学、务实、创新”的校风。“厚德”源自《周易》,“德”就是品德、道德,以法为准绳的德。“厚德”就是以宽厚博大的德行容纳万物,重视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倡以宽厚博大的胸怀来对待和处理各种关系。“博学”,意在倡导拓宽知识基础,广泛学习追求新知。“务实”就是立足当前,踏踏实实做好教育的每一件事。“创新”就是要与时俱进,不懈的追求和探索。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我校以师德规范为准绳,对教师进行分层管理,学校为他们搭建平台,创设教育环境创造锻炼机会,让不同阶段的老师在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发展的突破口。新教师要快速入格,基本规范教育教学行为;青年教师要能独立解读教材、设计教案,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能娴熟地驾驭课堂;骨干教师要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并带领一个团队一起研究、实践,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都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在团队的帮助下不断提升自己。因此我们提出了“敬业、勤业、乐业、精业”的教风,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渐形成,也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使我校的教学质量和谐发展,稳步攀升。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我校以学生的文明礼仪为突破口,创造了裕元学校“礼仪三字经”、“法制童谣”,并以此为起点,结合“每月一事”活动,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进行强化训练,尤其是德育方面,通过法制系列活动的开展和熏陶,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我们提出的学风是“乐学、勤学、会学、活学”,将校园打造成学生学习的乐园,培养他们勤奋好学,做学习的主人,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成功奠定基础。

4.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员工之间的关系、教职员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密切合作,形成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和谐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个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排除和避免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更好地完成学校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为此,我们设置了校长信箱、心理专家讲座等活动,让老师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让学生有机会诉说自己的苦恼,让矛盾冲突化解在萌芽状态,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网。

二、法治环境营造氛围

校园是学生接受知识、陶冶心灵的地方,它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学生置身其中,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是潜移默化的,是不可估量的。我校打造的是法制校园文化特色,因此,我们在搞好学校的绿化、美化工作的同时,突出了法治主题,力争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都能自然地成为法治教育的理想场所,让师生的行为与校园的法治文化展现和谐之美。

1.法治一条廊。在我们学校教学楼的二楼,有一条通贯四幢教学楼、近200米长的走廊,学校充分利用这个长廊,将它布置成图文并茂的法治文化长廊,长廊分为“珍爱生命、遵守规则、保护自我、保护环境、保障权益、预防犯罪”六大主题,散发着浓浓的法治文化味。在长廊的上方,整齐地吊挂着一条条名人法治名言,如“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谁把法律当儿戏,谁就必然亡于法律。”长廊的左右两侧墙壁上是一幅幅法治宣传画,一个个法制小故事,以及师生的法治书画作品等。课间、午休时,学生只要行走在这条长廊里,“法治”就迎面而来,时刻提醒着他们。

2.法治一个厅。在学校法治长廊的北面是一个法治文化展示厅,墙壁上“培育法治理念,构建和谐校园”八个鲜红的大字异常醒目。展厅里主要展示“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师德师风”“志愿者风采”“法制教育成果”等六大教育主题内容。展板的内容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图文结合,让学生易于接受。而且结合学校最新最近的活动开展情况,以及社会上一些法治新闻或优秀案例,学校德育处及时进行更换、更新,积极宣传法治弘扬正气。

3.交通一条街。在教学楼的西侧,有一条学生出操、去食堂用餐或是参加室外活动必经的道路,从南到北,大概200米,这就是学校的交通安全模拟示范街。路上有序地设置了交通信号灯、交通标识线、标识牌等交通标志,有效地形成了微缩的实景街道。学校与周市镇交巡警中队联合组建了裕贤小交警学校,由交巡警中队民警每年培训30名小交警,并由这30名小交警再培训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习交通安全法规,走上社会做一名守交规的小公民。

4.处处一句话。校园的法治环境布置,除了体现在一条廊、一个厅、一条街外,其实还体现在学校布置的每一个细节中,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中。每一层楼梯上,都张贴着“文明行走、靠右上下”的标语,提醒学生与平时的行走相同要靠马路右边,避免因逆向行走而发生碰撞。每一间厕所里,都有“便后洗手、节约用水”的提醒,帮助学生自觉养成讲卫生讲节约的美德。校园的樱花园、桃李园等每一个园中,都有一句“校园美景、大家维护”“草色青青、踏之何忍”的话语默默地守护着,规范着学生的行为。食堂的墙壁上、柱子上,“颗颗粮食、来之不易”“既静又净、文明用餐”,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用餐秩序。

三、法治阵地提供平台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尤其是道德修养。陶行知先生在给学生的一次演讲中说道:“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有些学问本领,也无甚用处。”在法律、法治意识越来越强烈的今天,学校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法治意识和能力,使他们真正懂法,从而做个守法的公民。因此,在校内可以开辟多个法治教育阵地,全方位、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让法深入学生之心。

1.立足课堂渗透法治。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法治教育渗透在各门学科中。我校专门出版了一套校本教材《法律伴我成长》,适合三个年段,学校专门开辟课堂,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另外,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和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是品德教育的专门学科,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也了解现实社会生活中相关法律规则和制度的意义,如若违法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等学科中都蕴涵着丰富的与法制教育相联系的内容,全体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因素,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法治文明、公平正义、恪守规则等方面的教育,寻找到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2.媒体宣传扩大影响。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说服力强等优势,所以学校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将法律知识、法治小故事等,通过校园媒体的宣传,及时地告知学生和老师。学校成立专门的法制宣传组,由学生主持,将每周四定为法制宣传日,利用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播放法治故事、宣传法治方面的新闻,尤其是关于青少年的,对学生有更直接的教育意义。我校还有“裕贤月报”,开辟了专门的学法专栏,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由学生讲“法在我身边”的故事等。学校的校园网上,及时地更新法治类新闻,向学生、向家长也向社会宣传法治知识,发挥校园网更大的作用。

3.共建单位搭建平台。周市镇交巡警中队是我校法治共建单位,他们的队长是我们的法治副校长,两单位经常一起开展一些活动,为教师、学生学法和用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每学期法治副校长都会结合社会现象和学生的实际,给他们上主题鲜明的法治课。带着小交警上街指挥交通,既让他们了解指挥交通的一些基本方法,也了解身边的人、车等遵守交通的情况,并通过他们可以向他们的家长及亲朋好友宣传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小交警们常说:还是有不少人会违反交通规则,好几次都差点发生交通事故,真的很危险。这样的实际体验,教育的意义和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4.法治报刊提供借鉴。学校的图书馆里都有丰富的藏书,开辟一个专门的栏目“学法天地”,摆放一些关于法律的文书,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可以供高年级学生自学。购买一些有关法治故事的图画书,图文并茂,让低年级的学生也能看懂,也能从书中获取法律知识。关于法治的报纸、杂志也不少,并且每周、每月更新,可以让学生及时地了解相关的信息,让法律的警钟在他们心中长鸣,也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良好的行为。

四、法治活动提升素养

小学生的认识是比较感性的,通过具体的活动能让他们获得更深的感受和体验。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的有效途径。

1.校园法治周如火如荼。与校园艺术节、校园科技节一样,组织开展校园法治周活动,通过多种形式、集中性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法无处不在,进一步认识到法的重要。可以开展法治歌曲比赛,组织法治故事演讲,进行法治黑板报、手抄报、书画比赛,在高年级还可以开展法治辩论赛、模拟法庭等活动。分年级,全员参与,让法真正植入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2.各类法治赛积极参与。上级有关部门也经常会组织一些法治方面的比赛活动,或许有的并不是教育部门直接组织的,但都应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育不仅是教育部门、教师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相关部门的活动能为学校的教育锦上添花。如司法部门经常会组织法治宣讲团,免费为学生宣传法律知识;组织学生、甚至家庭进行法治知识竞赛;组织学生进行公益的法治宣传活动等。这样的活动是学校法治教育的有益补充。

3.经常将法延伸到家庭。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逐渐知法、懂法,他们是家庭的核心,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通过他们将法律知识传递给父母甚至祖父母,将学校的教育迅速扩张,使教育的成果扩大化,这正是我们的教育所期待的。因此,家、校经常联动,通过宣传资料、孩子转述、家长孩子共同学习等方式,经常性地把法治教育延伸向家庭,也让学生的校园学习和家庭影响相一致。

4.形成工作网定期反馈。孩子的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的,三方形成合力,其力量是无与伦比的。因此,在校内成立了法治教育工作网络的基础上,应该挽起家庭和社会形成反馈的联动机制,每月召开例会,组织学生进社区、到社会上进行实践,在具体的实践中考验他们的法治意识和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法治教育。

校园法治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的过程,我们将在深入开展“五五普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育工作法治化水平,坚持将民主法治教育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有力地促进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教育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江苏】

猜你喜欢

法治校园学校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学校推介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