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注重学困生情感的疏导
2015-07-20刘琼花
刘琼花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的能力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和谐的数学学习环境。而这四个方面发展的核心是人格的发展。另外,小学数学还担负着培养小学生素养的特殊任务,没有数学,小学生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就会感到无法应付。基于以上认识,关注学困生发展,创设和谐的数学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实践证明:学困生的学习上不去,并不是他们的智力低下,不够聪明,而是情商发生了障碍,没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情绪。由此可见,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理应从情感上寻找对策,让情感态度发挥重要作用。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无私的师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创设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建立师生合作的基石——尊重、信任,鼓励学困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只有尊重孩子的心灵,以爱为本,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魅力。由于个性差异的存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优等生和学困生的出现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也应该是普遍的,不应因学生的家庭地位、家庭状况不同而不同;不应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教师的亲疏程度不同而不同;不应因有私人交情而不同。小学生由于自控力差,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批评教育应讲究艺术,不能采用讽刺挖苦的方法。实践证明,只有诚恳友善地对待学生,心平气和地指出其缺点错误,学生才易于接受并改正;只有真心诚意地热爱学生,尊重孩子的心灵,采取多夸夸孩子的正面导向教育,学生才会有明显的进步。否则,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还容易导致师生情感上的隔阂对立,严重的甚至会对学生的心理构成伤害。
第二,有效的赞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得好:赞美是儿童精神世界的阳光!会赞美学生的人才能成为成功的教师。记得我刚接班时,梁××同学对数学的兴趣并不浓,数学测试成绩总在五六十分左右,平时做作业能逃则逃、能赖则赖。可到今年开学后,进步很快,有一次单元测试还得了80多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一开始他对数学不仅不喜欢,甚至有点恐惧。以前每次看到教师在作业本上打的大“×”“订正”“重做”之类的批语,头脑就发胀。有一次,梁××数学测验又得了59分,试卷订正后,他低头站在我的旁边,脸色有点难为情。我就对他说,“梁××,你的这个数学成绩和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时的数学成绩差不多。”他用疑惑的眼光看了我一眼,又低下头,我又说:“只要你肯努力,长大也能成为数学家的。一个人能不能学好数学并不是天生的,关键在于有没有信心,在于是否勤奋努力。”然后我帮他仔细分析了一下考试失利的原因,指出存在的问题是如何造成的。渐渐地梁××心理上得到了放松,增强了自信。可成绩还是时好时坏,特别是有一次应用题测试后居然和别人吵了起来。根据这个情况我和梁××进行诚心交谈,他愁着脸对我说:“老师,我很笨吧,我旁边同学也常说我是笨蛋一个,其实我也本不想吵的,可一听就上火了,控制不住自己。”从中看出,他并不是不想进步,而是过于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最大的敌人正是他自己。对此,我认真地对他说:“要想学习有成效,必须要有毅力,不能因为听到一些非议而打退堂鼓。平时学习都要保持心灵的宁静,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做,不懂就问,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的!”因此,我在批改作业时,尽量采取面批,有问题及时指出,不在本子上打×,常用“优”“良好”“如此改进”“这种方法妙”“你还可以做得更好”之类的话语,让梁××有一种成就感。就这样,梁××的数学成绩不断进步。与此同时,我还“无意间”地在学生和家长面前夸奖他虚心好学。这使梁××受宠若惊,也更加增强了他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正印证了英国丘吉尔所说的话:“你想要人家有什么优点,那你就去赞美他吧!鼓励他吧!”每个人都蕴含着一种巨大潜能,作为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使他们充分地展示自身的价值。
第三,与自身的和谐——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很多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都是心理问题,数学教师要了解学生,首先就是要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才有可能清楚地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困生其需要培养的心理素质侧重于哪一方面,需要防治的心理问题是哪一方面,才能制定出有效的辅导方案,帮助学生摆脱困境,提高学习兴趣。让孩子在心情舒畅、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并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人格。特别是对思维比较慢的学生,在言语上进行暗示,要求学生用“我能行,我很聪明,我一定会赶上和超过别人”的心理暗示,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数学是有用的,让学困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只要自己用心,也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使教学超越课堂,发挥巨大的能量。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激发他们潜意识中的自信心,这时给他们简单的题目,自己解决了,就会信心倍增,即使遇到难题,自己也能够解决,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充分地展示自身的价值,从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和谐。
总之,教育是培养信心、浇灌希望的活动。教师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提高眼前的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即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形成、职业的选择、人生道路的转变,甚至影响其毕生。因此,良好情感的养成的前提,就是尊重、信任每一个学困生,与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与互动,唤起学困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习信心,建立情感合作的基石,鼓励学困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