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高校创业孵化体系的发展路径
2015-07-19胡文龙卢亚楠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胡文龙 卢亚楠(南京邮电大学 物联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审视高校创业孵化体系的发展路径
胡文龙卢亚楠
(南京邮电大学 物联网学院,江苏 南京210003)
摘要:本文对高校创业孵化体系的发展背景、发展模式和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高校创业孵化体系的培养模式,高校存在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创业孵化体系的教育资源不足、创业孵化体系的校园文化氛围淡薄等问题,建议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创业孵化,把创业教育纳入专业培养计划、加强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创新、丰富创业孵化教育资源,营造创业孵化氛围等发展路径。
关键词:创业创业型人才创业孵化体系
1.高校创业孵化体系的背景
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界的创业教育逐渐发展起来,虽然起步较晚,但重视度较高。在1990年提出“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后,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劳技处对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高度重视,建立国家协调组,对创业教育进行实验和研究,取得《创业教育系列丛书》、《关于创业教育的若干问题》等一系列研究成果[2]。从《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公布后,高校开始注重创业人才培养,从1999年1月至今,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创业教育的研究论文逐年增加,用关键词可查询到大学生创业教育文章共12528篇。
根据《教育部关于报送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教高司函[2013]45号)文件精神,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全国各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又掀起一场新高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在新形势下,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和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打造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高校创业孵化体系的发展现状
2.1高校创业孵化体系的培养模式。
高校创业孵化体系目前还处于创业教育的基础阶段,主要存在四种培养模式[3]。(1)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并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要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2)强调创业孵化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让学生了解创业,发现创业与实际生活并不遥远,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充实创业教育的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入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中;(3)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为侧重点,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指导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及咨询服务;(4)在学校开展创业竞赛,发现好的创业亮点,学校根据创业扶持政策进行重点孵化。经调查发现,模式一要求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创新创业基本素质的培养,这需要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培养计划、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模式二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而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单纯的讲解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方面明显不足,这是高校创业孵化体系的显著特征之一;模式三、四基本得到全面执行。因此,目前高校创业孵化体系主要以开展创业竞赛,提供资金资助和咨询服务为主。
2.2高校创业孵化体系发展潜在阻力。
2.2.1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
某些高校创业教育的管理者认为创业教育只是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对创业教育还停留在技巧、心理、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对毕业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还停留在搞创业讲座,举办创业计划比赛等基本的层面上。而没有考虑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潜能,忽略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性的培养,忽视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部分老师持有典型的、片面的、传统的就业教育观念,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把专业知识学好就可以,不需要创业教育。
学生和家长对创业存在认识偏差,他们一部分认为创业教育是对少数创新能力强、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开展的教育,并不是一般学生能涉足的;还有一部分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只要学习好,一切都好,在校期间创业的属于不务正业,只有学习学不下去的情况下,才考虑自主创业。
2.2.2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多
首先,教育本身与社会发展总是处在一个不断协调的关系之中,创业教育是其面临的一个崭新问题,需要教育系统不断加以研究、探讨,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从下表可以看出,2002年开始论文发表数突破一百篇,到2009年突破1000篇,到2011年才突破2000篇,且大多数文章是发表在一般期刊上,内容上大同小异。从目前数据和文章的质量看,系统的理论论述还是薄弱,对创业教育实践总结不多,实践缺乏理论研究指导的同时,实践对理论补充和完善明显不足。
表 创业教育论文发表数
数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得出。
其次,创业教育没有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与学科专业教育没有形成有机联系。人的创造性不像具体技能和技巧那样传授,必须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所包含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感染,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因此,创业教育不但不排斥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而且应该更深入地依赖知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关键是改革现有的教育内容和教育体制。
2.2.3创业孵化体系的教育资源不足
首先,高校缺乏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业经历、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现在开展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和培训的老师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另一类是负责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老师。两类教师在开展创业教育或培训时,理论知识的讲授远多于实践经验的传授,而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除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外,更应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目前在高校中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缺少创业经历,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其次,创业教育的硬件条件资源不足。教育技术现代化程度较低是影响有效开展创业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之一,创业教育硬件条件资源不足使得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有限,对创业教育的效果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从而影响到教学的灵活性、生动性。
2.2.4创业孵化体系的校园文化氛围淡薄
良好的创业孵化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石。大学生涉及的文化环境主要包括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两种类型[5]。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创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具有引导、塑造和培养的功能,把创业教育融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可以达到耳濡目染、滴水渗入的效果,并能产生持久而深入的影响力,进而有效地培养和诱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品质。然而,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尚未形成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学校的文化氛围、评价体系、激励导向和培养目标都未向培养创业素质倾斜;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积极拓展、勇于探索、不畏困难的创新创业气息,大学生本应是朝气蓬勃,充满激情、富有理想的创业中坚,不应该只在一种传统的、循规蹈矩式的文化氛围中,这样必将磨灭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斗志,过之大学生将变成平庸、虚度年华的窘态或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形象。
3.完善高校创业孵化体系
3.1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创业孵化,把创业教育纳入专业培养计划。
要提高对创业的认识,关键是提高校领导、老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创业的认识,给予足够的重视,尽快建立起系统的培养体系,把创业教育的对象扩大,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做到普遍培养,重点孵化。聘请知名企业专家、创业达人到学校进行讲学授课,把其课程纳入学科的公共课,并开设一系列选修课,在为学生讲授创业技巧、心理、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知识的同时,可以更多地进行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在学习本专业的基础上,学习更多创新创业基础知识,了解更多创业知识与技巧,诱发创新创业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学习创业相关信息,培养创业的意识和品质,逐渐形成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
3.2加强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创新。
近几年,关于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的文章的数量逐渐增多,质量也在逐步提高,尽可能多地鼓励和动员创业的任课教师和专业教师把更多精力投入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中,使用学科的专业优势,结合当今社会的经济、政策形势,寻找更多有关创业教育的突破口,对学科专业的创业优势进行深度挖掘,建立学科专业的创业教育体系。这样可以针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潜能的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为学生的创业需求进行量身定做创业教育计划、优化师资配备、构建知识体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达到预期的创业孵化效果。
3.3丰富创业孵化教育资源,营造创业孵化氛围。
丰富创业孵化教育资源,首先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学校可以组织一批学科专业教师和企业管理学等专业的教师参加创业指导师和拓展培训师的培训,专门提高创业指导水平,丰富创业教育理论与思维,同时聘请知名企业教授、创业达人到学校做兼职教授,填充创新创业经历师资不足的师资结构,弥补理论知识讲授多于实践经验传授的现实不足。由此,组建一支具有创新创业经历的专业化教师团队。
其次,高校应在校内建立创业实训基地、创业苗圃,引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管理水平,将其规模化、制度化,提高创业教育的硬件条件。良好的硬件设施可以为创业孵化提供更好的培育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使得培育方式方法可以多样化,充分发挥课堂的灵活性与主动性,创造良好的创业孵化氛围,提高创业孵化的数量与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德平.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赵金华,孙迎光.中国高校创业教育20年回顾评析[J].高校教育管理(优先出版),2012(10).
[3]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大学生创业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4).
[4]严建雯.大学生创业心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罗伯特·赫里斯,迈克尔·彼得斯.创业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曾尔雷.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J].中国大学教学,2011(6):26-29.
基金项目:2014年南京邮电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大学科技园视阈下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研究”,编号:XC21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