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诗歌鉴赏要求下的课后习题探讨

2015-07-19林秀榕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0

文教资料 2015年32期
关键词:习题新课标设置

林秀榕(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新课标诗歌鉴赏要求下的课后习题探讨

林秀榕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637000)

摘要:新课改下的课后习题的改革,调整了诗歌单元的习题设置。本文主要分析必修三和必修四第二单元的习题,探讨课后习题设置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希望引起师生对课后习题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新课标诗歌鉴赏课后习题

新课标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可概括成两点:“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就是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以意逆志”则要求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关注度很高,但是对课后的“研讨和练习”版块不太重视。“研讨和练习”设置的初衷是协助教师的教学及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后习题设置时,要考虑到学生、新课标要求和它的实践性等因素。虽然题量不多,可是包含了很多知识点,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掌握和吸收情况。下面就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和必修四,结合新课标诗歌鉴赏要求,对诗歌单元的课后习题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必修三和必修四的第二单元课后习题概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是学习唐代诗歌,一共有四课,共十五道的课后习题;必修四的第二单元是学习宋词,四课有十四道课后习题。为了便于学习和探究,可以大致将其分成整体理解类、品读揣摩类、拓展延伸和写作训练四类。

整体理解类 品读揣摩类 拓展延伸 写作训练必修三4 7 1 3必修四7 4 1 2

由上表可知,针对不同时代的古文诗歌鉴赏,习题的设计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唐诗部分,课后习题注重诗词句的品读揣摩;宋词部分,课后习题注重整体理解感悟。由习题设计看,两册书都注重写作的训练,这是对学生学习诗歌后应用能力的训练和考查。

二、课后习题对诗歌鉴赏的影响

新课标对古诗歌教学的要求是:“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何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也可以说,在古诗歌学习中,学生要做到知人论世,析意象、品意境和悟情感及欣赏诗歌用字之妙。所以,必修三和必修四的课后习题的设置围绕新课标的要求,重点放在诗词句的品读和整体理解感悟的鉴赏上,并且也是适当拓展延伸,从课外获得对诗人或者作品的重新体验。最后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点运用于写作之中。这样可以很好地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更好地巩固学生还未消化的知识点,将所学内容内化成自己的情感体验,真正提高学生的古诗歌鉴赏能力。从必修三和必修四的第二单元的习题分析,探讨课后习题设置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能发掘课后习题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促使教师和学生更关注和重视课后习题。

1.课后习题设计的合理性

首先,从必修三和必修四的课后习题的分类来看,有整体理解、品读揣摩、拓展延伸和写作训练,这能很好地贴合新课标对古诗歌鉴赏的要求。以必修三为例。必修三单元导读部分要求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的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本单元的课后习题,是根据导读部分的要求设置的。如第四课《蜀道难》的课后习题:

“一朗读并背诵这首诗,说说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对诗意的转折和抒情的变化有什么作用。

二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本诗 ‘奇之又奇’,试以第一段为例,说说诗人展开了哪些艺术想象,奇在何处。

三这是一首乐府诗,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长短句,参差错落,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试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并体会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

1.噫吁嚱,危乎高哉!

2.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4.又问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5.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6.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四唐代孟棨《本事诗》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由是称誉光赫。’试发挥联想和想象,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第一题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全诗的基本情感和理解诗人情怀,体现了新课标诗歌鉴赏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符合导读部分的理解诗意基础上,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第二题的问题模式在这一单元比较常见,设置目的是引导学生由别人的体验或者体悟理解和感受整首诗。借助一些诗评或者是诗词引导学生,循循善诱,引经据典。让学生在别人的感悟中有新的情感体验。第三题是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语法修辞的掌握,此训练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文体,感受诗歌的气势。最后一题是先引用课外的一个小故事,让学生对诗歌创作的背景有大概了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和想象写作能力。

第五课、第六课和第七课都跟第四课的习题设置差不多。导读中的“理解诗意”、“审美情趣”、“创作风格”和“感悟能力”等要求在习题设置中都体现出来了,而且可以看出这些习题设置十分贴合新课标的要求。紧扣上课学习的目标,课后习题很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做到了协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课后习题设置的合理性表现语言的委婉亲和。以“试着”、“试发挥”、“你认为”、“你能……”等言语表达形式,让学生觉得你是在与他平等对话,无勉强人之意。学生在看完题目后,可以尽最大努力或者能尝试性地思考这个问题。这可以让学生心理上先卸下部分压力,减轻作业的心理负担。有些学生本来就讨厌做作业,问题的语言也是有艺术性的,如果问得好,就能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厌恶感。如果课后习题的语言强硬,没有亲和感,不人性化,那么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任务,导致学生被动地解答,对学生的思维的扩散和创新想法的产生有阻碍作用。

最后,题目的适用性强,有基础和提升题,适合大部分学生,涉及面广。如第四课《蜀道难》的课后习题,这道四题课后习题,由整体到局部,再拓展,由浅入深。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这是可以接受的。

2.课后习题存在的问题

虽然课后习题设计在整体上是合理的,但是它的设计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从问题本身来说,知识点的引申不够;从问题的设置来说,与生活不够贴切;从教学实践来说,课后习题利用率不高。

从问题本身来说,知识点的引申不够。纵观必修三和必修四的两个诗歌单元,问题设置的高度没有超过课本,设置题目的重点没能让学生从高于课本的角度学习,只是掌握基本的文体知识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及自己的情感体悟,没能跨越诗歌内容更好地领略诗歌魅力。而且问题的提问语言过于宽泛,过于冷漠,思路过于固定、死板,提升部分还需要以具体的指导性语言更好地引导学生。

在问题的设置上,与生活不够贴切。语文来源于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要发挥它的生活实用性。诗人对诗歌的体会是来源于生活的。在课后习题的问题设置上要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现实中找寻诗歌的情感体验或者启发新的人生感悟。这是响应新课标要求的。但是,在这两个单元中,并没有发现与生活紧密联系,习题都是通过其他诗文或者是别人的点评让学生体验,而不是从生活的角度启发学生。如:必修四第七课的第二题,“二关于《醉花阴》有这样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三夜……这是易安作也。请结合全词,为这三句写一段赏析文字。”这是从诗人的相关背景故事对“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进行阐释分析。如果从生活的角度解释这三句的意境,让学生体会李清照的情感,这样印象就会更深刻,更真实。对于它所设计的《醉花阴》的故事,其实不看也罢,照样能解题,似乎有点多余累赘了。在设计题目时,这是可以加以完善的。

从教学实践来说,课后习题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利用率不高的现象。一方面是教师对课后习题这部分的认识上的误差和作用上的忽视。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时间都花在了文章学习上,而对课后习题解析部分,他们一般都是布置学生当课后作业完成,然后交上来。极少会在课堂上点评学生的作业。有的甚至直接在课上蜻蜓点水般点拨,没有进行及时的讲解和知识巩固。总体上看,教师在课后习题部分花的时间最少。

学生对课后习题不是很在意。在学生意识里,觉得只要把课文掌握了,作业就不用在意。或者学生在完成过程中,往往是敷衍了事,并非用心思考和认真完成。即使课后习题设计得再完美,如果教学对象没有参与,就很难发挥出真实作用。从师生使用习题的情况来说,不太理想,师生都忽视课后习题的作用,并没有引起重视。

课后习题的作用必须引以重视,对课后习题的研究和利用更要更深层次地挖掘。从生活的角度设计,增添它的实用性。叶圣陶说:“语文是为了应付生活之需,语文不是外在于生活的,而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课后习题的设计也要紧紧跟着实用的脚步。

三、结语

在新课标改革下,习题的数量有所缩减,材料上有所删减。但是,在习题的人性化的前提下,不能降低课后习题的质量。从诗歌单元的习题分析看来,课后习题的设置和使用情况还不是很理想。在课后习题的研究这块,还是不够完善和具体深入。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解决和不断探讨。

对课后习题,我们要合理有效地利用,不能忽视它的影响。教师更要增加重视和利用。课后习题也是一种教学资源,习题包含的信息量很多。教师不仅可以利用课后习题导入新课,还可以从习题中看出教学的重难点,揭示文章的写作主旨,等等。这对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利用课后习题指导学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巩固对知识的记忆,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等等。因此,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后习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其军.高中语文课后练习的有效利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4.5.

[2]赵晓春.高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的处理初探[J].考试(教研版),2008(11).

[3]吴红云.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后练习评价[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04).

[4]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习题新课标设置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抓住习题深探索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