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诵读”教学

2015-07-19河北省沙河市白塔学区054100

学周刊 2015年13期
关键词:诵读曹操意境

(河北省沙河市白塔学区054100)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的“诵读”教学

史新霞(河北省沙河市白塔学区054100)

五千年灿烂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优秀诗篇,其简练的文字、严谨的节奏、优美的韵调、浓烈的情感,给我们心灵带来享受。学生鉴赏古诗词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经过我的教学实践和总结,我认为在学习古诗词时,“诵读”教学很重要。诵读是语文课的本色,尤其是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是非常讲究韵律节奏的。它音韵优美,很有节奏感。

朗读韵味意境思维

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优秀诗篇,它们那简练的文字、严谨的节奏、优美的韵调、浓烈的情感,给我们心灵带来享受。它们以博大的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智慧、永恒的艺术魅力,为中华文化积攒了大量的精神食粮。这是我们应该珍惜的财富。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也提出了要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教会学生鉴赏古诗词。经过我的教学实践和总结,我认为在学习古诗词时,“诵读”教学很重要。

诵读是语文课的本色,尤其是古诗词教学。古诗词是非常讲究韵律节奏的。它音韵优美,很有节奏感。我们甚至可以相信古人欣赏诗作时,或许有专人伴舞,专人抚琴,专人吟诵。所以,古诗词只有用心且发声的诵读才能真正感知。我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经常采用“诵读”的方法来教学生学习鉴赏。总结来说,诵读分为三个阶段,即“三读”:一读韵味,二读意境,三读思维。

一读韵味。古诗词的韵律节奏是比较强的,很有音乐性。初读古诗词时要注意古诗词的停顿、重读以及语调的变化。古诗词诵读的节奏有其严谨的规律,有其平仄要求。其实也并不复杂。以李商隐的七言诗《无题》为例:此诗以“二/二/三”的节奏来停顿:“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有按“二/二/一/二”来停顿的,诗中会有变化。但即便不懂平仄,只要读出感觉,停顿也就水到渠成。重读的字主要在“别亦难”“百花残”“丝方尽”“泪始干”等,这些是本诗的一些关键词,也是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词语。在这些地方重读,也是古诗词固有的规律。在语调上,要注意把握语调的高低、缓急等变化。如在诵读第二联时,音调是由平缓到上扬再到无奈且略显沉重的收场,这从头至尾都要熔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著的感情。每首诗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在这一阶段,不作深究,能大致体会即可。“一读”主要解决字义、读音、断句、语调等表面内容,是后边诵读的基础。

二读意境。意境,是古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其实,在“一读”时,学生多少也能体会出一些。在“二读”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结合本诗情境进行“吟诵”。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悲秋之作,教师要启发学生用缓慢的音调读出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的无限凄凉悲苦的意境。一开始,教师可以范读,或者寻找一些相关视听资料,来配合渲染气氛。当然,这一环节的关键还是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应让学生大胆地或者别具一格地去吟诵。这样有感情的“吟诵”多遍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把这首小令中提到的情境在脑海中联想一遍: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如此萧瑟的场景,如同电影片段一样,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肯定会让他们在凄凉中又充满感慨。此为“二读”。学生带感情的轻声“吟诵”之后,通过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构建诗词意境,会为接下来更深入的学习提供便利。

三读思维。古诗词一般篇幅短小,但其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时空反而很大。学生在体悟古诗词的情感时,首先要知道这是一个立体式多维空间的描述。然后,在了解了诗人和诗词创作背景后,能够站在诗人的立场上,以诗人创作诗词的思维再重新把诗词诵读几遍。这样,肯定会比之前有不一样的感受。像曹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首诗写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曹操北征乌桓之际。曹操率军抵达碣石山,登山观海,举目所及只见一望无垠的波涛汹涌,海中的岛屿高高矗立……作为功绩自与秦皇汉武相媲美的一代豪杰,想到中原地区已经平定,北伐乌桓也已取得决定性胜利,北方统一即将实现,面对大海,他的心情肯定如奔涌的大海般激动难平。这首诗几乎全篇写景,如果不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其也并不见得有多豪迈。但若了解了曹操和创作背景之后,此诗通篇是景亦是情。试想,一个作为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一个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曹操,他所看到的景色无不代表着自己的豪情与英雄气概。这样细细品味,把这样的曹操读进去,再从曹操跳到现实来,就跟现在流行的穿越一样。即让学生学会把自己从解读古诗词应有的思维中带进去,再从古人的思维中走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诗人的心境,更能从整体上加深对古诗词的解读。

诵读至此,学生应该能够带有情感的抑扬顿挫的把所学古诗词给背诵出来了。我们的古诗词鉴赏教学也基本达到了目的。教师在其中的任务看似简单实则不然。教师要从以前的翻译解析为主转变到以引导、调控、点拨为主,这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研究教材、找准线索以及指导学生掌握诵读方法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古诗词鉴赏水平,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步,才能培养出拥有中国精神的现代性人才。

总之,古诗词因其时代久远、表达方式独特、诗人的情感因素等原因,学生学习肯定会有一些困难,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不便。但古诗词毕竟还是我们民族的语言,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敢于创新方法,敢于创造氛围,充分挖掘和发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诵读曹操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