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民意识、公民秩序与贵族精神

2015-07-18

齐鲁周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取士国度科举

平民意识是我国几千年来最为流行的政治主张,在平民意识之下,平均是最为重要的诉求,平等则很少见于政治主张。平民的价值地位与事实地位,相差甚远。孟子言:民为贵,君为轻,这话像口头禅一样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流传,但说归说,做归做。平民改变不了草民的事实。

在科举之后,平民阶层的代表是寒门中小地主,贯穿唐中后期的朋党之争,实质上是自魏晋以来形成的山东士族与唐高宗武后之后由科举而入仕的新兴官员的斗争。是“新旧两统治阶级之斗争”,也是以中小地主为代表的平民阶级向贵族特权阶级的挑战。

除了科举,平民阶层完成挑战的另一种形式是起义,这是对特权的平均,通过平均又形成新的特权。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朝末年,阶层的跃迁往往以杀戮的形式完成,穷小子最终坐上金銮殿,成为新的特权阶层。这是中国历史的一大周期律。

公民秩序具有政治平等的内涵,它的建立让阶层流动法制化、健康化。公民秩序的诞生有赖于民主制度的建立。孟德斯鸠曾言:在民主国度,人人平等,因为人人“什么都是”,在专制国度,也人人平等,因为“人人什么都不是”。

科举取士诞生不了公民秩序,科举取士,在专制制度下,归根到底是为帝权一己之私,是维持专制的重要手段,虽然,其在阶层流动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贵族精神的诞生早于科举制度。在西方,封建制度下的骑士、庄园、绅士、名媛等乌托邦图景构成了贵族文化。

在我国,大一统王朝的建立,让封建名亡实存,最符合贵族精神的是中国士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求道气质。

西方的贵族精神,因为基督教的存在,是一种以臣服与顺从于神,以对人性采取自我鄙视为基调的贵族法则。在国家政治的演变中,他们从对宗教的虔诚与顺从,顺畅的转化为对法律与国家的虔诚与顺从。

东方的贵族精神,强调人性的伟大,通往“理”;西方的贵族精神,强调对神性的顺从,通往“法”。哪个看起来更高贵?难以比较,但必须承认的是,他们流传几千年的仪礼和教养,在终极价值的追求上,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取士国度科举
法老的神秘国度
从北宋科举制度的变革看洛蜀党争的起因
不同的国度,不同的职业选择
巨龙国度
水果的灿烂国度
小小花钱看科举
唐代科举的投卷与荐举之风
曹丕、曹植兄弟文学掾属考论
宋代科举冒贯管窥
科举文献《唐摭言》词语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