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词中的昆虫

2015-07-18代连华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5年7期
关键词:流萤文人墨客摇篮曲

代连华

读唐诗宋词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小昆虫们,却受到古代文人们的喜爱。小小昆虫成为诗人托虫言志、以虫寓情的对象。读诗词中的昆虫们,仿佛又回到童年的好时光。

蝴蝶是昆虫中最美丽的。小时候生活在小镇,门前有一片南园,母亲总会留出靠窗的位置种些花草。春暖花开时,蝴蝶抖动着漂亮的翅膀飞来,它们在花丛里翩翩起舞。我会悄悄地伏在花丛里,突然伸手捉住蝴蝶,然后用细线拴住,蝴蝶飞呀飞,却怎么也飞不起来。

读梁简文帝《咏蛱蝶》:“复此从凤蝶,双双花上飞。寄语相知者,同心终莫为。”儿时并不曾仔细观察,原来蝴蝶多是双双飞来又飞去。元朝贾蓬莱《咏蝶》:“薄翅凝香粉,新衣染媚黄。风流谁得似,两两宿花房。”每读于此,更为儿时犯下的过错愧疚不已,捉住了这只,害那只没了伴侣,如何“双双花上飞”呢?

夏天,听蝉鸣仿佛是在享受一场浩大的音乐盛宴。房屋后面的老榆树是蝉的栖息地,它们躲在浓密的树丛里,不知疲倦地鸣唱着,清丽嘹亮传得很远。尤其是午后倦意袭来,蝉鸣声声入耳,仿佛是一首摇篮曲,于是便在蝉鸣中沉沉睡去。

蝉具有“饮露而不食,洁身自好、与世无争”的境界和清流禀性,诗人便常常以咏蝉来抒发自己的心情。唐朝司空曙《新蝉》诗:“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难令万感生。”诗人由蝉鸣而顿生美人迟暮、人生苦短的心理体现。而贾岛的《病蝉》则将蝉表现为受难者的形象。“病蝉飞不得,向我掌中行,折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诗人用病蝉的形象来暗示官场失意的文人,凄清又无奈,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蝉的清鸣受文人推崇,而我却视蝉鸣为摇篮曲,的确辜负了不知疲倦的歌者。

“小小萤火虫,飞到西来飞到东,这边亮来那边亮,好像一个小灯笼。”每到夜晚看到闪闪的萤火虫,就会想起儿时唱过的童谣。那时极喜欢萤火虫,常常追着它们跑,却总是追不到。上学时,老师讲到《囊萤夜读》的故事,在古代有位叫车胤的男孩,读书很刻苦,因为家贫买不起照明的油,于是就捉来许多萤火虫,装在透明纱布袋里,用来照明读书。有了萤火虫的帮助,最后车胤竟成为有名的学者。我暗自庆幸,儿时不曾伤害过萤火虫,否则又会内疚了。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一个女子手拿小扇,追逐着飞舞的流萤,情与景交融,生动活泼跃然纸上。杜牧的这首《秋夕》是唐诗中的绝妙佳句,从中可以感受到文人墨客对萤火虫的喜爱。而白居易的《长恨歌》:“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却是借萤火虫,道出了缠绵悱恻的思念之情。

那些自由自在,生活在大自然中的昆虫们,永远不可能知道,它们在文人墨客的心里,占据着怎样重要的位置,它们以固有的生活方式随四季更迭,与人为邻,生生不息。

诗词中的昆虫们,鲜活亮丽地翩飞在字里行间,成为世间最美的风景。

(潘光贤摘自《榆林晚报》)

猜你喜欢

流萤文人墨客摇篮曲
西江月·流萤夜
摇篮曲
摇篮曲
浅析紫砂壶的文化价值
忽然听到《摇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