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枚岩水泥改良土的工艺参数控制

2015-07-18张永伟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0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年9期
关键词:千枚岩

张永伟(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千枚岩水泥改良土的工艺参数控制

张永伟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摘 要:本文介绍了千枚岩不同水泥含量下各项参数、工艺参数控制、碾压参数的收集及相应的试验结果。关键词:千枚岩;水泥改良;填筑工艺

1 编制目的

陕西省安康至平利高速公路AP5标项目(K23+900-ZK29+002/YK29+000),全长5.1km,其中路基工程全长2.32km,沿线主要为千枚岩。千枚岩抗风化能力、抗水性、抗变形能力差,粘粒含量少、强度和稳定性差,CBR不合格等特点。必须进行改良才能满足路基填料的力学性能要求。为确保千枚岩路堤填筑质量,项目通过掺4%、3%、2%水泥改良千枚岩路基试验段的施工,确定本标段千枚岩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等试验参数,找出适合本标段千枚岩水泥改良土的施工方法,填料含水量的控制方法,填料整平和整形的合适机具和方法,填料的压实机械的选择和最佳组合方式,填料的压实的工序、速度和遍数等工艺参数,指导本标段路基施工。

2 试验检测的依据及技术标准、路基压实标准及压实度

2.1 试验检测的依据及技术标准

(1)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2)交通部《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3)交通部《路基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4)交通部《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5)交通部《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

2.2 根据规范及设计图纸要求,本标段路基压实标准见表1。

3 试验段工程概况

K25+500-K25+700段位于老县镇境内。该处设停车区一处,路基填筑64万m3,最大填土高度24m。千枚岩路基填料掺4%、3%、2%水泥改良土试验段选定在此段。试验段长度200m,宽24m。根据试验段场地及机械组合配置情况,将试验段做如下划分:K25+500-K25+700左幅12m做4%水泥改良;K25+500-K25+600右幅12m做3%水泥改良;K25+600-K25+700右幅12m做2%水泥改良。4%水泥改良试验段面积2400m2,3%水泥改良试验段面积1200m2,2%水泥改良试验段面积1200m2。

4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上料前对大块千枚岩进行破碎,尽量保证材料均匀。

(2)上料时用灰线打出方格网,根据虚铺厚度算出每个方格网卸料数量。

(3)填料铺平后即可采用羊足碾碾压破碎,主要是对较大的千枚岩块进行解体,保证拌合均匀性。

(4)水泥摆放严格按照方格网控制水泥袋数并摆放均匀后,再拆袋人工铺平。

(5)碾压时含水量尽量控制在高于最佳含水量2%~3%时开始。含水量不足时洒水润湿。

(6)水泥初凝时间为228min,终凝时间为279min。施工时要在水泥凝固前完成路基填料施工。

5 路基试验段施工工艺

5.1 施工准备

(1)测量放样

根据批复的导线、水准成果表、路基设计图表、施工工艺和有关规定放出试验段的中桩及边桩。

(2)试验段土工击实

项目部试验室在驻地办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在取土场取土样检测,通过击实实验我们得出:本标段千枚岩最大干密度为2.04g/cm3、最佳含水量10.6%,30击对应CBR值为2.4%,50击对应CBR值为3.1%,98击对应CBR值为4.2%;掺4%水泥千枚岩最大干密度2.115g/cm3,通过分析得出本段掺4%水泥千枚岩最佳含水量为11.4%,掺3%水泥千枚岩最大干密度2.108g/cm3,通过分析得出本段掺3%水泥千枚岩最佳含水量为11.2%,掺2%水泥千枚岩最大干密度2.1g/cm3,通过分析得出本段掺2%水泥千枚岩最佳含水量为11.0%,同时可以看出千枚岩的压实效果对含水量具有敏感性。

根据室内试验,超出最佳含水量一定范围,压实效果显著下降。控制含水量是能否达到高标准压实要求的关键性因素。

5.2 施工工序

上料-推土机推土粗平-羊足碾破碎-第一次洒水闷料-路拌机拌和-光轮压路机稳压-第二次补洒水-摆放水泥和摊水泥-路拌机拌和-光轮压路机稳压-平地机粗平-羊足碾碾压-平地机精平-光轮压路机碾压-光轮压路机收面-洒水养生。

6 路基试验段数据采集

6.1 一个循环工作时间采集

(1)4%水泥改良土(2400㎡)

上料3小时-推土机推土粗平0.5小时-羊足碾破碎2小时-第一次洒水闷料5小时-路拌机拌合3小时-光轮压路机稳压1小时-第二次补洒水2小时-摆放水泥和摊水泥2.5小时-路拌机拌和3小时-光轮压路机稳压1小时-平地机粗平0.8小时-羊足碾碾压3小时-平地机精平1.5小时-光轮压路机碾压2小时-光轮压路机收面1小时,以上时间总计为34.3小时。

(2)3%水泥改良土(1200㎡)

上料1.5小时-推土机推土粗平0.5小时-羊足碾破碎1.5小时-第一次洒水闷料5小时-路拌机拌合1.5小时-光轮压路机稳压1小时-第二次补洒水2小时-摆放水泥和摊水泥1.5小时-路拌机拌和1.5小时-光轮压路机稳压0.5小时-平地机粗平0.5小时-羊足碾碾压2小时-平地机精平0.5小时-光轮压路机碾压2小时-光轮压路机收面0.5小时,以上时间总计为22小时。

(3)2%水泥改良土(1200㎡)

上料1.5小时-推土机推土粗平0.5小时-羊足碾破碎1.5小时-第一次洒水闷料5小时-路拌机拌合1.5小时-光轮压路机稳压1小时-第二次补洒水2小时-摆放水泥和摊水泥1.5小时-路拌机拌和1.5小时-光轮压路机稳压0.5小时-平地机粗平0.5小时-羊足碾碾压2小时-平地机精平0.5小时-光轮压路机碾压2小时-光轮压路机收面0.5小时,以上时间总计为22小时。

6.2 机械组合、碾压参数及松铺厚度采集

经过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得出试验段路基机械组合、松铺厚度与碾压参数见表2。

6.3 压实系数采集

松铺厚度控制在不大于30cm,施工时,进行堆料后,在30cm高度处挂线,以此为标准面,对填料进摊铺、推平,用22T振动压路机压实,经检测:

(1)掺4%水泥千枚岩改良土93区时碾压遍数为6遍,平均压实厚度为25.7cm,平均松铺系数为1.208;94区时碾压遍数为7遍,平均压实厚度为25.4cm,平均松铺系数为1.221;96区时碾压遍数为8遍,平均压实厚度为25.2cm,平均松铺系数为1.229。

(2)掺3%水泥千枚岩改良土93区时碾压遍数为6遍,平均压实厚度为25.8cm,平均松铺系数为1.205;94区时碾压遍数为7遍,平均压实厚度为25.5cm,平均松铺系数为1.218;96区时碾压遍数为8遍,平均压实厚度为25.2cm,平均松铺系数为1.234。

(3)掺2%水泥千枚岩改良土93区时碾压遍数为6遍,平均压实厚度为25.5cm,平均松铺系数为1.206;94区时碾压遍数为7遍,平均压实厚度为25.3cm,平均松铺系数为1.214;96区时碾压遍数为8遍,平均压实厚度为25.1cm,平均松铺系数为1.21。

6.4 碾压参数采集

(1)掺4%水泥千枚岩改良土试验

采用22T振动压路机和羊角碾进行压实,第1遍静压;第2~4遍羊角碾碾压;第5遍慢速强振碾压;第6遍采用静压,振动速度<4km/h,振动频率35Hz,激振为350kN,振幅为1-2mm。第6遍碾压后测得压实度为93.8/94.5/93.8/94.1达到了93区压实要求;第7遍强振碾压后测得压实度为95.8/96.0/95.7/95.8达到了94区压实要求;第8遍继续强振碾压,测得压实度为97.2/97.8/97.3/97.7,达到了96区压实要求,第9遍慢速静碾进行收光处理。

(2)掺3%水泥千枚岩改良土试验

碾压设备及参数同上。第六遍碾压后测得压实度为93.6/93.8/93.8/93.8达到了93区压实要求;第7遍强振碾压后测得压实度为95.2/94.3/95.3/95.1达到了94区压实要求;第8遍继续强振碾压,测得压实度为96.7/96.7/96.9/97.1,达到了96区压实要求,第9遍慢速静碾进行收光处理。

(3)掺2%水泥千枚岩改良土试验

碾压设备及参数同上。第6遍碾压后测得压实度为93.4/93.4/93.2/93.6达到了93区压实要求;第7遍强振碾压后测得压实度为94.4/94.2/94.3/94.2达到了94区压实要求;第8遍继续强振碾压,测得压实度为96.3/96.3/96.4/96.4,达到了96区压实要求,第9遍慢速静碾进行收光处理。

7 路基试验段总结

(1)上料时用灰线打出方格网,按照松铺30cm控制,根据虚铺厚度算出每个方格网卸料数量。

(2)碾压时含水量尽量控制在高于最佳含水量2%~3%时开始,含水量不足时洒水润湿。试验检测含水率达到要求后方可布水泥。

(3)水泥初凝时间为228min,终凝时间为279min。施工时水泥开始拌合到碾压完成控制在4小时以内。

(4)填料碾压顺序为第一遍静压;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羊角碾碾压;第五遍慢速强振碾压;第六遍静压。

结语

千枚岩作为安康地区的主要地质构造,在道路工程建设中作为主要的路基填料,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当地地质条件、环境保护要求、工程经济性等方面,在满足工程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千枚岩的工艺参数。

表1

表2

参考文献

[1]周元林,杨景峰.陕西境鄂陕界至安康公路千枚岩路基填筑技术[J].交通科技,2011(02):98-88.

[2]毛雪松,周雷刚,马骉,等.强风化千枚岩填筑路基改良技术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2,25(02):20-26.

[3]舒海民.高速铁路软岩改良土试验及施工工艺研究[D].海南:中南大学,2008.

中图分类号:TQ172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千枚岩
千枚岩填方路堤变形特性及防水防渗处治研究
强风化千枚岩填筑路基采用水泥改良技术的探讨
水泥改良强风化千枚岩路基填土试验研究
基于初始孔隙率的千枚岩损伤模型分析
隧道围岩节理产状对施工稳定性影响研究
千枚岩路基填料级配对路基性能研究
绿泥石千枚岩力学性质及其饱水劣化机制
振动压实水泥改良千枚岩路基填料的力学性质*
改良千枚岩填料的CBR值影响因素分析
千枚岩填料水泥固化特性的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