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教学手段

2015-07-18张维梅

文理导航 2015年21期
关键词:同步信息化教学

张维梅

【摘 要】本文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上课玩手机,打瞌睡的现象,从信息传递方式的角度分析,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师与学生信息传递正确对接,解决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同步;异步

最近,我在微信朋友圈中读到一篇文章《上课睡觉谁的错》,文章中就大学课堂学生睡觉,玩手机这一不正常现象之所以经常发生进行分析,总结其错不在学生,是老师的错,这个错,不是过错的错,也不是追究责任的错,而是老师信息传播方式的错位。老师传播科学文化,其职业的重点不是“传”的对像,而是“传”的本身。老师上课,相当于电视直播,学生睡觉,相当于关机;玩手机,相当于转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是中断的。由此我思考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联系信息化教学,使我茅塞顿开,找到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上课玩手机,打瞌睡的问题的突破口: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从信息传递方式的角度分析,实现教师与学生信息传递正确对接,不错位,是无疑,有效的。

所谓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课堂,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和老师的一张嘴就是一节课,学生在下面,看老师“说书”一样上课,信息的来源主要是老师的言行,学生听着听着,就睡了、走神了。随着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推广,多媒体辅助教学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喜的看到,学生上课打瞌睡的少了,上课由过去的“说书”上升为看“现场直播”,信息传递的效率高了,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了,但信息传递仍有错位问题。思考一下,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老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学生个体差异是必然存在的,这就决定了老师的信息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同时接受,有的学生很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有富余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学生磕磕绊绊地完成;有的学生还不能完成。如今,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关键在于应用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的交互性、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网络特性,构成理想教学环境,其信息传递方式和信息加工呈现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的过程,转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学生能够真正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而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信息,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教师要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根据不同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互动,最终实现有效教学。

首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恰当处理同步和异步信息传递,实现师生之间的信息无缝沟通。信息传递最重要的分类是同步和异步。老师上课,所有的学生都做好接受老师信息的准备,老师传递的信息,期待学生立即回复,即时反馈,依次往复完成连续性交流,形成师生互动,易于师生信息同步传递,是高效的。但我们不排除仍有极少部分学生信息传递不能同步,我们称之为异步,即老师传递的信息,学生不能立即回复。因此,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根据学生的表现,发现异步传递的信息,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解决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如将抽象的知识点提供更直观的信息资源、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搜索资源、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同步或异步的信息交流,打破彼此交流的时空限制,沟通无限。

其次,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恰当运用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传递方式,实现信息传递表现力的最大化。若不借助任何辅助设施的联系方式就是直接的信息传送。而借助任何其他技术交流的都可以归为间接一类,无论是电话还是网聊或者博客。它们又有度量上的差别,这个度量取决于“冗余信息”的数量,而这种信息是在信息传送中不可避免必须附带的。这些“冗余信息”中,如果老师精神饱满,语言诙谐幽默、感染力强,其他同学都在认真学习,教师制作的课件界面符合学生的审美观、配上学生喜欢的背景音乐等,都能使信息传递表现力增强,提高师生信息传递的效率;反之,老师状态不佳,语言平淡、教室的环境差,其他同学开小差等“冗余信息”都会导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因此,作为教学组织者的老师,要利用有用的冗余信息,控制负面的冗余信息,实现信息传递表现力的最大化。而师生之间通过网络技术QQ、MSN  教育网BBS等间接信息传递,几乎可以掩盖所有的冗余信息, 信息传递者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选择传达哪些信息。总之,无论采用间接或直接信息传递方式,信息传递表现力的最大化、效率最大化是目的。

第三、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根据信息传递的门槛高度,选用合适的联络方式,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人与人之间会天然保持一定距离,即每个人总会有感情深的,无话不说的朋友、知己;有感情一般的,熟人,有工作关系的,同事;还有彼此不认识的陌生人。不同人之间有不同的联系强度、联络方式,联络底线。同样,老师与学生之间也有一定的距离,受传统儒家教育思想的影响, 大部分学生对老师有敬畏心理,心理距离远;也有少部分学生跟老师像朋友一样,心理距离近。在各种常见信息传送方式的门槛中,面谈是最高的,其次是电话,然后依次是短信,网聊,邮件,博客,BBS。所以大多数学生不愿意主动找老师面谈,因为面谈的门槛高度是最高的,这是符合信息传递规律的。因此,老师要根据与学生心理距离的远近,选用恰当的联络方式。

第四、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明确信息传递对象的数目,实现信息的高效传递。根据信息传递对象数目分类为单体和群体。而老师同样将批评学生名单以群发短信的方式传送,必然会中伤部分学生的自尊心, 学生会拒绝跟老师信息交流,信息传递中断;若老师将批评学生名单改成短信单体发送、QQ一对一私聊等,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会积极主动地与老师进行信息传递。显然,单体传送是私密,其效果好于群体传送,但成本高。

总之,教师是科学文化的传播者,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无论采用哪种信息传递方式,将教学信息资源有效传递给学生,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追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同步信息化教学
素质教育理念下艺术教育改革的思路
政府职能的转变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步
浅谈信息化教学在中职餐厅服务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时间统一系统秒同步故障远程预警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