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拌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的应用
2015-07-18东海县通达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300
王 丽(东海县通达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300)
厂拌冷再生基层施工技术的应用
王丽
(东海县通达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连云港 222300)
摘要:沥青路面厂拌基层冷再生技术是利用现有的水稳设备利用铣刨来的原基层旧料添加部分骨料和水泥结合料、按照水稳施工程序的要求和铺筑碾压成型工艺,通过新铺结构面层,构成旧路面改造新的一套完整体系。
关键词:旧二灰碎石基层进行铣刨;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
一、概述
再生路面的质量与再生工艺、再生材料、再生配合比设计和面层结构等因素有着直接的关联。在近几年的工程实践中,引进了就地冷再生工艺、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323大修工程使用铣刨机铣除二灰碎石基层材料,通过借鉴国内外冷再生成功经验,参照再生施工工艺的相关规范和要求,对二灰碎石铣刨料进行厂抖冷再生的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研究,通过300m试验路段所获取的数据及相关工艺参数,成功地指导了下基层的施工。
二、施工方案及配合比设计
1 对原路面的路况进行测量和调查,先对旧沥青混凝土面层用铣刨机进行铣刨回收,并堆放于沥青拌和场,然后再对旧二灰碎石基层进行铣刨,并将铣刨后的旧路材料集中堆放于事先处理好的水稳碎石混合料拌和场。
2 对二灰碎石铣刨料进行筛分试验,同时到料场随机抽取部分9.5-31.5mm碎石筛分备用,按照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试验方法进行矿料级配组成设计和水泥剂量设计,确定水泥剂量,并进行标准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
(1)级配设计要求
①集料级配符合下表1要求:
②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7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3.0MPa,压实度≥97%。
(2)设计过程
①原材料检测
水泥:本次试验所用的水泥为山左口方润水泥P.0 42.5级,依据要求进行了水泥的指标试验,各项指标符合GB175-2007规范要求。
矿料:配合比用料由委托单位提供老路铣刨的混合料及庙山的9.5-31.5mm碎石,老路面铣刨的混合料塑性指数为8,符合规范不大于9的技术要求。庙山碎石压碎值为22%,符合设计文件不大于28%的技术要求。
②级配设计
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矿料,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集料组成比例。表2为设计级配。
(3)设计级配的重型击实试验
按比例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以三种不同的剂量进行外掺配料,采用标准
(4)强度试验
按设计级配及最佳含水量分别掺入4.0%、4.5%、5.0%水泥剂量拌制混合料,得7d无侧限抗压强度见表4。
由表4试验结果,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设计水泥剂量取为4.5%。
(5)结论及建议
水泥稳定冷再生基层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的试验结果汇总见表5,水泥使用P.0.45水泥。
表1 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范围要求
三、试验段施工
工程正式开工前,选取300m的道路作为试验路段,严格按设计的配合比进行施工,试验段水稳混合料的摊铺采用摊铺机进行铺筑,底基层松铺系数按1. 39控制。实测冷再生混合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分别为4.58和4.49MPa,7d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3.9 和4.0MPa,超过设计要求7d无侧限抗压强度3.0MPa,满足设计要求。厂拌冷再生水稳基层试铺经养生7d后取芯,成型很好,满足规范要求
表2 级配的矿料比例和合成级配
四、摊铺施工
根据本标段的结构层厚度,采用一次摊铺碾压成型的施工工艺,保证基层的压实厚度。保持摊铺机前有1到2台运输车辆等候,保证基层施工的衔接性。试验人员要随时检测成品料的配比和计量,并及时反馈拌和站。摊铺机配合人员要随时检查松铺厚度,如与实际不符及时调整。保证面层表面的平整,当摊铺机铺筑结束人工找平后,采用22T振动压路机(前进时静压,返回时振动)碾压1遍,之后用自重26T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2~3遍,最后用26T以上胶轮压路机终压1遍。碾压过程中按规范要求严格控制平整度。碾压检测合格后及时采用透水土工布覆盖养生,养生期内中断所有交通,养生期为7d。
表3 水泥稳定冷再生混合料击实试验结果汇总表
五、厂拌冷再生基层工程质量控制及注意事项
旧路的二灰碎石铣刨料应过4 .75mm的筛子,筛去未被铣刨机破碎的二灰碎石块料,否则的话会影响到厂拌冷再生基层的强度。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冷再生混合料的级配和水泥剂量,确保满足设计要求。纵向接缝的位置应尽量避开行车道上车辆行驶的轮迹。施工过程中采用灌砂法测定压实度,对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的路段及时补压,最终达到设计要求。
表4
结语
厂拌冷再生二灰碎石底基层经养护7d取芯情况来看,成型效果良好,表面平整,各项技术指标检测结果符合水稳底基层的相关标准。考虑到路面冷再生的节省能源、旧路材料利用充分等特殊优势,323省道K22-K26段冷再生底基层的成功施工对我市下一年度旧路的维修改造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表5 水泥稳定冷再生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
参考文献
[1]苏小萍, 熊巍, 刘松,等. 厂拌冷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基层的应用研究[J].上海公路, 2006 (02):25-28.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