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案”在高中化学中的增效减负

2015-07-18韩萍

文理导航 2015年21期
关键词:增效减负导学案化学

韩萍

【摘 要】“导学案”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可实现课堂教学的增效减负。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增强学习意识、转变学习方式、强化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导学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功能。

【关键词】化学;导学案;增效减负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师既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教学,又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导学案”促成了“教”与“学”的统一,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起到了增效减负的作用。本文结合“导学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实例, 阐述自己的几点感想和体会,以期为高效课堂的建立提供借鉴。

一、增强学习意识,变“被动”为“主动”

“导学案”从学生的实际认知、兴趣、生活经验出发,利用独立探究、合作探究交叉进行的形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巧妙地将传统的“被动”学习变为了“主动”学习。教师一定要对自己学生的学情充分了解,以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确保学生的主体性。

例如在学习“浓硫酸”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导学案中创设情境,将学生顺利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导学案(节选):1.稀硫酸具有哪些性质?2.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在白纸上,过一段时间白纸会变黑,这是什么原因?3.浓硫酸与稀硫酸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 4.硫酸浓度的不同导致了性质有哪些不同?

学生在对稀硫酸性质回顾之后,又了解到浓硫酸会将白纸变黑的特性,自己就会在心中冒出“为什么”的问题,想要明白稀硫酸和浓硫酸性质有所区别有所不同的原因,进而进行积极地探索。 在课本中读到在稀溶液中, 硫酸完全电离:            H2SO4=2H++SO42-;而浓硫酸中存在的主要是H2SO4分子,使得学生对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等特性逐步加深认识,明确了学习的重点,找到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和疑惑,从而在课堂学习中有侧重、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探究。因此,“导学案”可以增强学习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转变学习方式,变“灌输”为“引导”

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 不应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和储存者,而更应是信息的加工者、创造者。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教师要避免“知识罗列”式的导学案设计,要多利用问题串式、探究链式的导学案设计,使学生不仅仅对课本知识进行学习,还会积极地利用知识进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转变原来接纳式的学习方式,变为探究式、思辨式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学习“Na2O2的性质”时,先安排Na2O2的“滴水生火”趣味小实验,让学生对其中的现象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进而习得新知。

导学案(节选):利用脱脂棉包裹少量的Na2O2固体,然后在边缘处滴入少量的水,观察相关现象,猜想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惊奇地发现脱脂棉会燃烧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滴入少量水就能燃烧呢?鲜明的现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都想要一探究竟。学生基于对实验现象细致地观察、分析,猜想出该反应放热和有氧气生成,并据此来进行实验设计:通过触摸反应后的试管外壁来验证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利用带火星的木条来验证是否有氧气生成;教师可以适时补充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验证有碱性物质生成,引导学生进一步推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通过学生的猜想、实验设计和操作,学生的想法得到了验证,突破了关于水能灭火的思维定势,丰富了知识面,并获取了成功的体验。这样的“导学案”有效引导了学生的思维,确保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

三、强化学习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创新是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创新的前提是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而不能总是以固有的方式去思维。“导学案”要能够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整理出属于自己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在交流与讨论活动中结合自己的疑难问题进行主动探究,学会辨析、评价和相互借鉴,从而顺利变“学会”为“会学”,最终实现思维的创新和对自我的突破。

例如在学习有关“胶体的性质”时,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在文本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保证课堂学习的目的性、计划性。

导学案(节选):1.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依据是什么?2.胶体具有哪些性质?3.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介绍。

在课堂上结合导学案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对其中Fe(OH)3胶体的制备不理解,就会积极地将这个问题提出来:为什么要向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 而不是直接利用NaOH溶液和FeCl3溶液混合反应?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让学生做对比实验, 使学生真实地看到NaOH溶液和FeCl3溶液混合会形成浊液直至沉淀, 而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持续加热后得到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红褐色胶体。这样的学习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地对知识进行了消化吸收、自主建构。

四、提高学习效率,变“压力”为“动力”

“导学案”的设计不是盲目的,除了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以外,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教师要能够灵活地融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励学生的动手、动眼和动脑,多感官联动,以消除学生在学习上产生的压力,转化为积极探索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有关“Na2CO3与NaHCO3的性质”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药品和器材, 采用小组竞赛的模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导学案(节选):1.比较Na2CO3与NaHCO3二者性质的异同点是什么? 2. 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来鉴别Na2CO3与NaHCO3。

学生在对相关知识进行回顾时,从它们分别与酸、碱、盐、二氧化碳反应和热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从而选择了不同的鉴别方法。例如:相同条件下,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观察生成气泡的速度;对比加热,观察哪个可以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利用pH试纸检测同浓度Na2CO3与NaHCO3溶液的pH值,潜移默化地认识到“盐的水解”的性质;还有学生提出向饱和溶液中通二氧化碳,观察哪个会生成较多晶体沉淀等。讨论问题的开放性,使得学生运用了不同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这样的“导学案”学习,学生积极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上进行了创新与突破,切实提升了学习的效率。

总之,“导学案”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架起了学生思维与化学知识之间的桥梁,打破了原有的“满堂灌”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始终活跃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增效减负。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增效减负导学案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探究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奇妙的化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