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2015-07-18李莲静

文理导航 2015年21期
关键词:衔接新课程

李莲静

【摘 要】本文从初高中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学生个体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教学方法的衔接,每位老师都应该深入教学研究,认真做好初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衔接,提高初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初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衔接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一直是初中升入高中后高一学习阶段重要的一环。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重要性更加突出。结合初高中的教学经验和一线化学教师的反馈,高中化学难教,感觉学生不会听课,不会学习,化学用语书写很不规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初中基础没打好……学生也觉得高中化学难学,学习化学的信心受到打击。那么,高中老师如何处理好初高中知识的断层和衔接,如何做好化学有效教学的衔接呢?

一、教师要通览初高中教材和标准,做好内容上的衔接

初中化学教材知识面比较宽广,贴近生活实际,强调定性分析,知识层面只要求学生知其然,记住现象或结论,知识的深度不够,系统性比较差,不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而高中新教材的化学知识趋向于系统性,理论性的教学,强调定性和定量分析,知识体系既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知识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高中化学重点内容过于集中在必修1,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内容既多又重要难学,等于给刚进入新高一学生一个大大的门槛。

因此,高一年级时老师需要研读初中化学课程标准、高中教学大纲,初高中化学教材,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化学学习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高一年级时需对初中阶段加深完善的知识点主要以下几个方面:(1)氧化还原反应。初中只从得、失氧简单介绍有关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从本质上来介绍氧-还反应。(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高一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对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氧化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4)溶液的导电性,电离及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5)酸的5条、碱的4条、盐的4条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应用。

二、教师要读懂学生个体,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初中阶段记忆的知识多,很多同学的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欠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学习知识的习惯;而且刚上高一的学生总认为在初中时学习较轻松感觉不到什么困难更有一部分学生甚至仅在初三后阶段稍作努力即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顺利地考入了高中。因此他们把这种学习方法也带入到了高中的学习中,结果导致成绩下滑长期下去最终会丧失学习的自信心。

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深刻理解化学原理。这就要求学生应该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地课前预习,做好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独立完成作业,通过做题总结梳理加深理解知识点,必须让新高一的学生知道,初中和高中的差异很大,应在新的学习过程中,在听和练的有效结合中,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新的学习方法。

三、教师要注重教学效益,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关键。初中化学教学以实验的直观教学为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多,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少。为了能顺利开展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工作,高中教师应在通览教材,把握课标的同时深入研究初中阶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变机械记忆为主为理解为主,记忆为辅,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其二,高中化学必修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和初中化学内容密切相关,教学中应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做到循序渐进,合理衔接。穿插复习旧知识时,应视新知识的灵活性处理。总之,不要让学生感到知识的跳跃和割裂,应该注意引导他们以旧知识去探索新知识,用新知识来补充旧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其三,初中化学对计算要求比较简单,只要求质量,质量分数,微粒个数比值等最基本的计算方法,而高中化学练习中则出现有关差量法、过量法、多步反应一次计算法、混和物计算等计算技巧,此时可结合具体内容进行专题讲授,在掌握化学知识基础上,运用教学手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分析、计算能力。

四、初高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切勿各自为战

(1)初中教师的教学往往受限于中考A率

由于初中课程标准要求低和学习时间短,又处在初三毕业的关键时刻,教师往往对中考不作要求的一些化学思维、分析方法以及选学内容就很少讲解,甚至不讲,导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再加之初中化学课时多,内容少,因此教师可以对所教内容反复训练,学生的学习可以在课堂上基本完成,考试效果也比较好,而对学生理解、思考、运用的程度自然就缺少了相应的研究。

(2)高中教师的教学往往过度延伸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由于许多教师只从高一到高三循环教学,不教初三,对初三教材内容的改变并不太了解,也未必去认真研究初三教材,往往没有处理好初、高中知识衔接,就把教材过度延伸、深化,将化学知识点讲得面面俱到,使得课堂上学生缺乏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高中教学内容多,时间紧,没有过多时间在课堂上对重难点知识反复训练,因此学生的学习除了要注重预习和课堂40分钟的效率外,还必须在课后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记忆、整理和做练习,使不少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由此可见,初高中化学的衔接不但是知识的衔接,更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衔接,两者应该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其内在联系,要寓学习方法指导于课堂教学中,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需要,使之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化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文继兰.《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0

[2]王延芳.《浅谈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延边教育学院高中教育.2010

[3]朱含冰.《新课改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思考》.《考试周刊》.2009年第35期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华侨中学)

猜你喜欢

衔接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关于出口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衔接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