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总结策略 激活数学思维
2015-07-18袁谊慧
袁谊慧
【摘 要】“编篓编筐,重在收口”,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总结,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本文从巧用课堂总结情境入手,探索一些课堂总结策略。
【关键词】数学;总结策略;数学思维
有效的课堂总结,可以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新旧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等。能否恰当地进行课堂总结,并充分发挥总结的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我就巧用课堂总结情境,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常用的一些总结策略作一些简单介绍。
一、回顾梳理,完善思维方法
回顾梳理式总结,是指教师在总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运用准确、简炼的语言,提纲挈领地使新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经过“信息编码”而“定格”。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课堂总结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出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
如:“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结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加以回顾梳理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2. 续连两问的应用题与以前学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争先恐后,答语有:①题中问题多了,解答步骤也多了;②解答时要先解答第一问,然后解答第二问;③解答第二问时,要利用前边计算出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来列式;④两问都写答语。
通过提问回顾总结,锻炼了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将新课内容进行概括,同时帮助学生完善思维方法,对新知识加深理解,能达到“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
二、设置悬念,引发先思先行
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学内容需要几课时才能完成,而这几课时的内容又相互联系。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与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学“面积或体积”一课时,学生在计算一个数的平方或者一个数的立方时容易出错,62=6×6=36或73=7×7×7=343,然而学生在计算时总是写成62=6×2=12或73=7×3=21。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求知兴趣,下课前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个这样的课堂总结:一个数的平方就是这个数连续乘两次,一个数的立方就是这个数连续乘三次。请同学们思考:“假如一张纸的厚度是0.083毫米,这张纸很大很大,可以对折30次,你能猜到对折30次后的结果与珠穆朗玛峰比谁高吗?你有兴趣吗?希望同学们下课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再与同学和老师一起交流。”后来我发现很多同学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并且在数学日记中也有体现。
三、激励评价,促进乐思乐学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活动。同时要让学生有机会去畅谈自己对数学的体验、感受和收获,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喜悦,提出建议和见解。因此在课堂总结中应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且这种总结是开放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和感受,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如教学《平均数》后,我非常想了解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感受,于是就提了以下问题:
师:“这节课快结束了,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
【摘 要】“编篓编筐,重在收口”,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课堂总结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总结,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探究兴趣,本文从巧用课堂总结情境入手,探索一些课堂总结策略。
【关键词】数学;总结策略;数学思维
有效的课堂总结,可以引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新旧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解题技能的优化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等。能否恰当地进行课堂总结,并充分发挥总结的作用,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我就巧用课堂总结情境,激活学生数学思维,常用的一些总结策略作一些简单介绍。
一、回顾梳理,完善思维方法
回顾梳理式总结,是指教师在总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时,运用准确、简炼的语言,提纲挈领地使新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经过“信息编码”而“定格”。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课堂总结时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激发出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系统化。
如:“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结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加以回顾梳理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2. 续连两问的应用题与以前学的应用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争先恐后,答语有:①题中问题多了,解答步骤也多了;②解答时要先解答第一问,然后解答第二问;③解答第二问时,要利用前边计算出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来列式;④两问都写答语。
通过提问回顾总结,锻炼了学生用准确、简练的语言将新课内容进行概括,同时帮助学生完善思维方法,对新知识加深理解,能达到“课虽终,趣犹存”的境界。
二、设置悬念,引发先思先行
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学内容需要几课时才能完成,而这几课时的内容又相互联系。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与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学“面积或体积”一课时,学生在计算一个数的平方或者一个数的立方时容易出错,62=6×6=36或73=7×7×7=343,然而学生在计算时总是写成62=6×2=12或73=7×3=21。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求知兴趣,下课前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个这样的课堂总结:一个数的平方就是这个数连续乘两次,一个数的立方就是这个数连续乘三次。请同学们思考:“假如一张纸的厚度是0.083毫米,这张纸很大很大,可以对折30次,你能猜到对折30次后的结果与珠穆朗玛峰比谁高吗?你有兴趣吗?希望同学们下课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再与同学和老师一起交流。”后来我发现很多同学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并且在数学日记中也有体现。
三、激励评价,促进乐思乐学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活动。同时要让学生有机会去畅谈自己对数学的体验、感受和收获,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困惑和喜悦,提出建议和见解。因此在课堂总结中应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且这种总结是开放的,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体验和感受,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如教学《平均数》后,我非常想了解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感受,于是就提了以下问题:
师:“这节课快结束了,老师想了解一下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情况,请大家从自己的收获上(知识方面、获得的经验方面、学习的心情……)给这节课的学习打个分好不好,要说明理由。满分10分。
一个优生:我打10分,我不仅了解了平均数的一些特征。
一个中等生:我打9分,学得很开心!
一个学困生:我也打9分,这节课的知识实在太有趣了,我想再学下去,但马上就要下课了,我有点遗憾。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来估算一下这节课同学们的平均得分情况吧。(给学生估算平均分的时空,并针对学生自评表现“平均分”做一下学习态度和学习收获的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了正确地评价,对学生来讲是一次深刻地反思,是对所学内容的提炼升华。这样的课堂总结让学生觉得意犹未尽,令人回味。这就不仅仅是课堂总结,不仅仅是巩固提挈,而是让学生思维、情感乃至于智慧都尽情张现的时刻。
四、扩展延伸,升华创新思维
一节课即将结束时,老师把所讲的内容延伸,启发学生进一步展开思考,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在课的结尾教师一边用课件出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一边问学生:“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这些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有没有办法求出来呢?”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启发:“能否将这些图形转化成三角形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把四边形分成2个三角形、五边形分成3个三角形、六边形分成4个三角形等,从中发现多边形边数与三角形的个数关系,进而求出它们的内角和,让学生亲身建构了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就可以顺势布置课后作业:请同学们运用“以小见大”推理策略,研究一下n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总结既巩固了新知,又扩大了学生的认知领域,开拓了思路,还为学生后续学习“多边形内角和定理”做好铺垫。
总之,数学课的课堂总结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数学新知的特点,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课堂总结,引发学生快乐地在课堂总结中,你说,我说,他说,把握规律、驾驭知识、尊重孩子、精心总结,激活了数学思维,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内驱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德化县浔中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