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形势下新闻媒体公信力建设理论分析

2015-07-18王美莹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1期
关键词:公信力新闻媒体受众

王美莹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对新形势下新闻媒体公信力建设理论分析

王美莹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公信力是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媒体核心竞争力,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证。然而新闻媒体公信力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社会活动,而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经营过程。本文主要分析了新闻媒体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性,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其公信力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

新形势;新闻媒体;公信力

古语有言:“人无信而不立。”信是立身之本,是立国之基。公信力对新闻媒体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公信力高低程度不同的新闻媒体对受众、社会的影响程度也大不一样。公信力是衡量、评判舆论影响力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准之一,其建设具有建设经营时间长、影响因素多、恢复难度高等特点。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从现阶段我国新闻媒体公信力的现状出发,对新闻媒体公信力建设进行了理论性分析。旨在抛砖引玉,为新闻媒体的进一步发展进上绵薄之力。

1.强化新闻媒体公信力建设的重要性

1.1.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和反应。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曾说过,新闻报道不是根据希望描写事实,而是依据于事实来描写事实。由此可知,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建立新闻媒体公信力,获取公众的信任和尊重,构建政府部门和公众的沟通渠道,有利于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遵循客观、真实的原则,站在用事实说话的立场,能够立足于新闻的真实性,进而对新闻报道内容负责,满足公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1.2.实现新闻媒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新闻媒体是传达党和政府政策方针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丰富公众精神生活,满足公众生活社会性需求的有效途径。加强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建设,有利于建立高素质、正能量的媒体形象,强化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价值取向和是非标准,提高新闻媒体传播的效果。新形势下新闻媒体公信力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促进新闻媒体的可持续发展。

2.新闻媒体公信力缺失的主要原因

2.1.极面对事件压力,过于保持缄默。新形势下我国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普遍不高,受众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甚至大众对某些媒体报道存在信任危机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新闻媒体在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或者社会事件时,迫于该事件的社会舆论压力,过多的考虑了其潜在的负面影响,不敢进行报道或者讲真话,给受众留下了缄默、虚假、尚未成熟等不良的印象。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逐渐打破了信息地区性封锁。大众可以借助于互联网、卫星电视等多种各类媒体解到真实、客观的社会现象和事件,对于迫于压力保持缄默或者虚假报道的新闻媒体,势必其公信力、社会形象会被大打折扣。

2.2.乏分析事件,陷入炒作陷阱。某些企业、组织为了引起社会公众的注意力,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其公关部门会时常会采用策划新闻、制造新闻等手段,即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炒作行为,进而吸引新闻媒体对其进行报道,使其组织名字能够在新闻媒介中频繁出现。对于该类策划新闻而言,新闻内容往往服务于活动策划的目的,甚至存在无中生有、歪曲事实真相的行为,违背了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而新闻媒体往往为了最求事件的轰动性、戏剧性,对该类制造新闻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故意而为之的行为,甘于被企业组织所利用,造成了新闻炒作屡见不鲜,新闻媒体的权威性、真实性容易遭受质疑,公信力缺失等现状。

3.形势下新闻媒体公信力建设的几点思考

3.1.强法律规范,维护媒体传播秩序。二十一世纪是法治社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的不断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强化新闻媒体公信力建设可以借助于法律力量,协调和维护新闻媒体传播报道的秩序,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进而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使得受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比如说对于广电媒体行业,政府部门在规范其有序发展的同时,可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证其所广播的电视产品均是“合格合法”,或者限制广播报道的题材,明确个人隐私和信息收集等相关法律后果。加强法律规范,维护媒体传播秩序,保证传播报道内容的客观性、公正性,不断建立健全我国的法律法规,形成一套系统性的法律约束机制,为新闻媒体公信力建设提供强大的法律支持。

3.2.调行业自律,提高媒体责任意识。法律是权力的保障,自律是义务的前提。现阶段我国尚处于法治社会建设阶段,媒介管理等相应的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的健全。新闻媒体具有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肩负着传播党和政府政策方针的任务,若单一的依靠法律的手段重塑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市场主体追求经济利益的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很难取得显著的建设成就。笔者认为新闻媒体是社会道德建设的主力军,强化新闻媒体公信力建设还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和自我约束,提高新闻媒体的责任意识。比如说新闻媒体的传播报道在传播报道正面事迹时,还要敢于批判和揭露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丑恶行为和现象,树立及时、客观和公正的新闻态度,形成对社会、受众负责的社会责任意识。

3.3.强他律,完善媒体监督体系。借助其他渠道的力量对新闻媒体监督,进而形成全面性、系统性的监督体系是新形势下加强新闻公信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强他律需要新闻媒体正视受众对新闻媒体公信力建设的重要地位,尊重受众对新闻媒体的意见,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及时的跟踪和反馈问题及其解决结果。另外,完善媒体的监督体系,就需要调动广泛的社会力量对其参与和监督,这就要求新闻媒体给予受众话语权,对媒体报道的内容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进而对从业人员的报道行为和内容进行监督。比如说新闻媒体可以建立写信、打电话、电子邮件等途径,接听和吸收受众的建议,设立专业人员广泛征集社会意见,完善舆论监督报道的评价、反馈机制等等、

[1]张志新.虚假报道,媒体公信力的大敌[J].传媒观察.2011 (02)

[2]乔勇,张振雄.维护新闻真实性提高媒体公信力[J].新闻记者.2011(03)

[3]陈阳.关于提升新闻媒体公信力的几点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11(02)

[4]蒋颖.新闻媒体公信力缺失与新闻道德建设[J].新闻界. 2011(02)

猜你喜欢

公信力新闻媒体受众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公信力探析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雪中放牧新风景
完善仲裁制度 彰显仲裁公信力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河北“全覆盖式”对各级新闻媒体进行财政支持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现代社会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与监管
新形势下新闻媒体在群众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与传播策略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