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一校多区校园安全工作防范体系建设的研究

2015-07-18郭朝明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1期
关键词:校区安保校园

郭朝明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一校多区校园安全工作防范体系建设的研究

郭朝明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构建全面、系统的校园安保工作防范体系,是做好当前高职院校一校多区校园安保工作的重要保障。本文试就新形势下影响高职院校及一校多区办学自身引发的安全基本因素进行剖析,提出通过实施科学管理模式、健全体制机制和构建防范体系,进一步增强安保力量,提升安防能力。

高职院校;一校多区;安全;防范;体系

近几年来,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推动高等教育深入改革和发展,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各高职院校迅猛发展,一校多区办学现象逐渐形成,无形中给校园安全工作带来极大压力,加上国内外复杂多变形势和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安保工作面临重大挑战。

1.国内外不安定形势使校园安保工作难度升级

当前,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仍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局部的战乱、紧张、动荡此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西方敌对势力同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等相互勾结,利用所谓的民族、宗教、人权和台湾、西藏、新疆等问题制造事端,加紧进行“西化”、“分化”、,企图破坏社会稳定和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他们把“和平演变”寄希望于年轻一代,打着“自由人权”和西方文化口号,通过各类学术研讨会、出国考察、人才培训、文化交流等活动对众多大学生进行渗透。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国内反动分子利用“法轮功”、“实际神”等主要邪教组织,通过宣传和组织教会活动进行教化,意图策反党的执政地位、分裂国家的主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政权,破坏社会正确秩序,干扰司法公正等。在国内,受世界经济低迷和金融危机加剧,经济社会发展放缓,就业形势严峻,极大影响社会稳定,给高职院校的校园安保工作带来新的压力。

2.校园内安保工作边缘化问题亟待妥善解决

2.1.职院校安保工作边缘化主体地位仍未改变。各院校对安保工作的重视仍停留在口上和纸上,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相当匮乏。有些院校甚至力缩安保机构和管理经费。

2.2.院传统管理模式与新时期安保工作要求存在矛盾。我国正处在社会和经济关键转型时期,大量的社会“浮躁”现象和公共“负面”信息正影响和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心理、思维观念、价值取向及生活方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维权意识强,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形态较普遍,而院校的管理理念及体制仍处于原始状态,容易在学生管理服务过程僵化关系甚至是引起矛盾冲突。

2.3.园自身安保工作体制不顺畅。一是受执法权限的限制,校园内外发生的各类案件不能及时查处,矛盾不能及时化解。二是校园安保队伍人员配置不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管理理念落后,难以胜任新时期安保工作要求。三是安保专项经费投入不足,缺乏科学性、技术性的有效防范和管理。

2.4.园周边地区治安形势不容乐观。一是在校园周边开设的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成为学生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青年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反动、暴力、色情、迷信和娱乐项目影响。二是校外周边环境复杂,脏乱差普遍存在。特别是有些新院校地处城中村、农村地带,交通事故、治安事件频发。三是学生私自在校外租房居住,受不法分子伤害事件时有发生。

2.5.生自身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且来自生活比较宽裕家庭,学生个性强但社会阅历浅,受挫心理承受能力弱,经不起不良社会风气侵袭而引发自杀或犯罪。部分学生好逸恶劳、急功近利、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心态作祟,在虚假信息管控不严和社会欺诈手段多样背景下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浮躁”风气影响而上当受骗。

2.6.防安全隐患日益增多。院校扩招扩建后校园中高层建筑、地下工程、酒店、宾馆、商场、公共文化娱乐中心等大型公共建筑和各类技能实训场地、校企合作的生产基地建筑不断增多。因多数建筑大量使用了易燃可燃材料以及用火用电设备、学生宿舍内使用空调、热水器、洗衣机、小冰箱、电脑等器材后乱拉乱接,隐患多多。

3.一校多区办学后引发新的安全问题

3.1.校多区办学后,院校必将大量资金投向建设,校内的硬件软件资源未能及时进行补充,未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从而引发学生上学和生活的不满情绪。同时,一校多区的办学后必将分散优质资源,不利于优势专业的建立和校园文化的传承。

3.2.校多区办学后,新教师和学生必将成倍增加,校方难以及时掌握思想动态,难以针对性开展安全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

3.3.校多区办学后,必然使主校区与分校区以及分校区之间在教学活动、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等方面产生管理分歧等问题。

3.4.校多区办学后,必将会大力推动后勤社会化,引发学校、物业、商家、学生之间利益矛盾。

3.5.校多区办学后,各校区之间存在空间和距离,新校区容易迷失学术氛围,必将影响校园安全文化的整体建设。且新校区一般建在市郊或偏离市区,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极易成为“走教式”,老师与学生缺乏交流互动,容易脱离。

4.校园安保工作防范体系的构建

4.1.确选择并实施适合院校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大部分学者用“条块”理论研究多校区办学的管理模式,且大部分院校选择使用条块结合模式。

4.1.1.式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由核心校区统一制定发展规划,统筹教学资源、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通过学校各职能部门对各校区的人、财、物、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实行统一管理。

4.1.2.式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学校权力和责任下移到校区,各校区相对独立,具有相对完整的与学校的管理总部相配套的管理机构,学校只负责宏观管理、政策和重大事务的决策,并不直接参与校区教学的具体管理。

4.1.3.块结合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指高校保留原机关职能部门、各个学院以及直属单位,在其他校区派出一个综合协调的管理办公室或管理委员会。这种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权力相对集中,有利于按照学校总体规划进行教学、管理和改革;同时各职能部门掌握各个校区状况,信息沟通和反馈效率较高。其劣势在于校区综合协调管理部门缺乏对属地部门人、财、物的直接调控权,延伸部门接受原部门和校区综合协调管理部门双重领导,工作中容易产生分歧,造成责任不清现象。

4.2.学制定并应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体系。应急处置预案是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维护保障高校稳定的重要基础。在制定时应注重突出三点:一是突出系统性,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既要从学校顶层到基层,层层制定应急预案,又要按种类的要求制定专项预案与部门预案。要形成体系,各预案之间要做到互相衔接,逐级细化,越是层级低的预案,操作要求就要越明确、越具体、越量化。二是突出重点性,要统筹推进、逐级负责。针对制定应急处置预案难在基层的情况,必须根据分层、分级、分部门负责的要求,集中精力,抓好应急处置预案的制定、修订工作,特别是要抓好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应急预案。三是突出实效性,要便于操作,科学管用。要按照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制定出符合实际、反映规律、可操作、出实效的应急处置预案。四是突出可操作性。应急预案,一旦制定实施后应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学习、探讨、修订和演练,定期检测各预案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4.3.学制定并运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常态化管理机制。大学生思维活跃,有知识、有理想,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且比较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他们具有较强的正义感、富有同情心,好打抱不平和表达意愿,有激情,有情绪,使校园突发公共事件不仅有突然性、危害性、公共性、延伸性、潜在性等特点,还具备了主体的活跃性、诱因的多样性、扩散的迅捷性等。因而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常态化管理体制机制十分有必要,且应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构建网络管理机制。面对公共突发事件时应先主动出击,及时用准确、公平的信息对事件进行公开,将那些流言止于襁褓中。然后用积极的态度引导公众进行事件的评论,提高官方的评论威信度。最后用媒体积极正面的报道事件处理情况,将影响缩小。二是构建群体管理机制。院校依切身实际,针对事件的处理环境、价值表现、约束情况、决策顺序及影响等因素来构建群体管理机制,做到决策及监管相结合,有力保障事件未来走向。三是构建心理干预机制。事件发生后应积极实施心理干预机制,及时缓解恐慌、焦虑等不安情绪,帮助师生正视事件并恢复身心健康。四是构建科学化管理机制。事件发生后,院校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理清思路并沉着应对。在进行科学化管理时,应针对公共事件进行评估与动态分析,制定解决方案,总结产生原因,为防范公共突发事件提出新的想法及应对措施。

4.4.法创建并实施以“技防”强化“人防”、“物防”的预防机制。“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预防工作机制是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机制。在当今时代应充分利用高新科技强化“技防”。一是在校园内科学、合理、全方位部控电子视频监控。在重点部位和区域安装高清数子电子监控设备、红外系统、电子智能识别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有效对可疑事物及时自动报警。二是在校门口、重要部位和区域的停车场可安装车辆智能门禁系统,对黑车牌、黑名单人员能自动识别并报警,切实将“电子监控室”转变成“指挥中心”。三是建立消防自动控制系统,火灾发生后系统自动报警和及时灭火,有效减少生命财物损害。四是积极开发安保工作管理系统和搭建公共安全信息电子信息管理与公共安全信息电子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安保工作信息化建设。

4.5.极搭建并实施安保工作群防群治联动机制。一是应密切与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沟通,与街道办(村镇)和公安机关建立治安联防共建关系,及时了解掌握校园及周边治安状况,并借力政府和公安部门执法力量,有力管控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和稳妥处置突发事件。二是密切与学生工作部门的工作关系,建立信息畅通无阻、合作亲密无间的校园安保工作平台,借力学生工作系统的人力、物力建立校园安保工作齐抓共管格局。三是因地制宜组建安全信息员、网络信息监控员、义务消防员和膳食管理委员会、学生公寓社区委员会、“院、系、班”三级心理健康工作小组等学生骨干队伍,广泛开展宣教活动和收集安保动态信息,协助解决学生热点难点和处置应急事件。四是建立物业、系部、班级三级安保工作考核机制,强化指导、督查和评比。

4.6.面构建富有特色的安全文化宣教实践活动体系。一是推动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落实学分制。二是主办“安全生产月”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月”专题活动。三是常态开展学期初、学期末安全大检查和“安全教育周”活动。四是利用校刊校报、广播站、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和新兴的主题网页、主题论坛、短信平台、官方微博、微信、QQ等网络媒介,立体式开展宣教活动。五是例行开展校园安全案例收集、剖析、研讨、撰写活动,联合公安机关、兄弟院校举办校园安全工作论坛。六是积极开展消防安全和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演练活动。

4.7.密构建校园涉安涉稳宣传言论、网络舆情管控体系。一是通过校园安全信息员及时收集校园涉安涉稳言论,关切校园热点难点问题。二是强化校园安全巡检,加大对各类学术、文体、沙龙及其他人员聚众活动的监控。三是加强对公布栏、橱窗、宣传栏、宣传海报等公共宣传制品管制。四是实施24小时网络维护监控制度,强化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的安全访问控制,防范病毒侵害和黑客攻击,确保整个网络正常运行和信息数据的安全、完整和保密。五是政治敏感时期加大对敏感话题和涉安涉稳网络信息的收集和筛查,强化信息围堵和过滤,杜绝反动和不良信息传播。对发现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应及时介入,开展谈心并有效疏导;对发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应及时干预,必要时进行应急处置,事后建档和有效跟踪监控。

[1]王佳发.对高校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的认识与思考[J].高校建设,2014年总第304期.

[2]梁润.多校区高校安保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月第24卷第12期.

[3]聂扬.论高校公共突发事件处置中的常态化管理机制构建[J].技术天地,2013年第5期.

[4]刘源.高职院校多校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总第14期2O12年6月.

[5]胡晓轩.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特性、困境和应对机制[J].继续教育研究,2013年第11期.

[6]郭朝明,曾庆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高校校园安全防控能力[J].新时代教育,2014年8月中旬刊.

郭朝明(1980-),男,广东汕头潮阳人,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学历,法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高教研究。

猜你喜欢

校区安保校园
差异化精准监管下的航空公司安保绩效管理
跟踪导练(一)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A Study o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Psycholinguistic Perspectives
TheStudyofGenre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猴”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