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古城的文艺范儿

2015-07-18施凯元

时代报告 2015年4期
关键词:书法

施凯元

繁花点点,春风拂面。走在长葛老城的长街中,似乎能感受到千年前的古风余韵。2014年,长葛市被认定为河南省第七个“千年古县”。它的县治历史自隋朝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开始,到如今已有近1500年。

长葛之名,因其以古代建城邑之始,有葛条附树,故名长葛。又相传为远古帝王葛天氏的故址,后人为永思其泽,使葛天氏文化长存,故名长葛。

实际上,虽然历史悠久,长葛在几个古县之中却是最具文艺范儿的,因为这里汇聚了文艺界的“名人”——“乐舞始祖”葛天氏、“楷书鼻祖”钟繇、诗歌评论家钟嵘,等等。

“乐舞始祖”葛天氏

葛天氏是“三皇”时期的古帝王,年代约在伏羲氏与神农氏之间,与有巢氏、朱襄氏、阴康氏同时,距今约五六千年,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葛天氏部族首领、中华民族重要的人文始祖。

七千多年前生活在长葛一带的葛天氏部落其治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成为自然淳朴之世,是与其歌舞音乐教化分不开的。乐神葛天可以说是文武双全,而在没有文字的原始时期,这“文”自然是指其有音乐之天赋。这位在七千多年前与神农氏、伏羲氏齐名的上古帝王,创造了人类的第一支歌舞——《葛天氏之乐》。

《吕氏春秋·古乐》有记载曰:“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以歌八阙。”“投足”是一种舞姿,手里拿着牛尾,象征着耕作的动作。由此可以看到原始时代的文学艺术活动经常和生产劳动有着密切联系,歌舞和音乐也总是互相结合的。“投足”在春秋之后被统称为“踏歌”。这种歌舞形式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并躯同行,它起源古老,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著名的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上,三人为从、五人为伍、连臂投足,踏地为节的形象也向我们展示了古老踏歌的勃勃生机。

葛天氏之乐共有八阙歌,“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载民”的“载”字当“始”讲。这一阙似乎是歌咏祖先的由来,“玄鸟”当是一种传说。以下接着歌咏草木、五谷的生长。这首古乐总的说来是反映生产劳动和原始宗教信仰。

顺着这首曲子描述的内容,我们似乎可以想象七千年前葛天氏部落歌舞升平的景象。时逢阳春三月,百花盛开,阳光明媚。葛天氏正带领族人在陉山脚下的擂鼓石沟祭祀“天常”。 岗丘和平原里全是树林和葛藤,无边无际的葛林花开得正旺。细碎的紫蓝色小花如团如簇,密密麻麻地在葛藤扭动的身枝上绽放着一个个笑靥。年轻的葛天氏长发如墨,眉目清秀,显出英俊和潇洒。更令人生奇的是,他还有一副好嗓子,一声高喊,高亢嘹亮不说,内里又含着柔和的质感,极悦耳。此时他正在挥棒擂鼓,指挥着族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擂鼓石沟内的场地里站满了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个个面目严肃,全神贯注。男人们头戴山鸡尾和用树皮制作的面罩,手持牛尾或木棒,全都赤膊上阵,擂棒击缶,吼声震天。姑娘们头戴山野花,有红色有黄色有紫色也有白色,用树叶、鹿皮或贝壳做装饰,着葛衣,葛衣上也缀满野花,随着男人的吼声和鼓的撞击声舞之蹈之,口中时而高昂呼喊,时而低声吟唱……在正式的祭祀开始之后,千人齐吼,万人齐喊:“敬天常——” 第一声喊声落音,葛天挥动双臂,用木棒撞击石鼓,他连撞三下,众人开始以手中棍棒为乐器,一齐捣地上的石臼,他们齐敲齐喊,整齐划一,训练有素,巨大的呼喊声汇成一股洪流,穿过树木和葛林,飞过清溟河、梁河、小洪河、暖泉河,朝更远的地方飘荡……

为使部族成员身强体健、延年益寿,葛天氏创作了“葛天氏之乐”,这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最早的舞乐,反映了远古时期农业社会的特征。这首乐曲意蕴丰富,表现了原始先民深重的忧患意识、宗教意识以及天、地、人和谐,尤其是人与人和谐的理念。

“楷书鼻祖”钟繇

在长葛老城的小南门里,有一东西长60米,南北宽30米,水深3~4米的池子,常年不涸。别看池子不大,相貌平平,但它却是相传为“楷书之祖”钟繇练字洗砚的地方。清乾隆十二年《长葛县志》载:“钟繇台在县治前,繇尝学书其上,洗砚于池,池水尽黑。”

钟繇出身东汉长葛的名门望族,祖先数世均以德行著称。父亲早亡,由叔父钟瑜抚养成人。他自幼酷爱书法,矢志勤学,盛暑严寒,练书不辍,写坏的笔头不计其数,其书法各体皆能,尤精于隶楷。对于书法,钟繇到底热爱到哪种程度了呢?羊欣《笔阵图》中有一段相关典故,说是钟繇有天看到韦诞的座位上有一本蔡邕的练笔秘诀,想借过来看看。可是韦诞非常爱惜这本书不同意借给他,气得钟繇“捶胸呕血”。等到韦诞死后,竟不惜去盗韦诞的墓,真的是在用生命练书法!但是韦诞实际上比钟繇晚死了二十年,钟繇身为皇朝重臣,怎肯如此失礼?虽然这一说法是杜撰的,钟繇为此蒙受了“不白之冤”,不过他为书法的提高确实作了许多不懈的努力。

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说: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可见,钟繇是蔡邕书法的第二代传人。其实,钟繇的书法之所以取得巨大艺术成就,并不限于一家之学。宋代陈思《书苑菁华·秦汉魏四朝用笔法》就记述了钟繇的书法成功经过,说他少年时就跟随一个叫刘胜的人学习过三年书法,后来又学习曹喜、刘德升等人的书法。《书苑菁华》记载,钟繇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部书法秘术,而且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诉钟会。他说,自己一生有三十余年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书法,主要从蔡邕的书法技巧中掌握了写字要领。在学习过程中,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空就写,有机会就练。与人坐在一起谈天,就在周围地上练习。晚上休息,就以被子作纸张,以手指做笔写字,结果时间长了被子划了个大窟窿。因此,钟繇与任何有成就的学者一样,都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学习的结果。

董卓之乱后,钟繇与曹操做了一个郑重的约定——自己开创新的字体,统一汉字书写方式,用笔统一天下;曹操则用武力平定天下大乱,用剑统一天下。要知道,在钟繇之前,篆字许多人不认识,隶书难于书写。钟繇首创的楷书不但美观大方,而且易写易认,就像普通话一样,大家都能接受。电影《钟繇》导演如此评价:“钟繇和秦始皇一样,都对统一汉字作出了贡献。”

钟繇的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论成就极高。梁武帝撰写了《观钟繇书法十二意》,称赞钟繇书法“巧趣精细,殆同机神”。庚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说“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张怀瓘更将钟书列为“神品”。此外,明岑宗旦、清刘熙载等都给以极高评价。

作为书法家,钟繇对书法的看法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书论较零碎,散见于后世文集中。刘熙载《艺概·书概》云:“钟繇书法曰:‘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苑菁华》也记载有钟繇大致相同的话说:“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以天地、天人来论述书法艺术,指书法艺术中存在的自然之气,把对自然奥妙的领悟运用于书法创作中,可以达到出神入化、赋造化之灵于笔端的境界。正因这种创造与大自然之钟灵毓秀气脉相通,故谓“非凡庸所知”。实际上,这种看法主要指书体的自然流丽,平淡真淳,多天工而少人为。以自然状书势,在书法艺术中追求自然美,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美学范畴。

公元230年,79岁的钟繇结束了其功勋卓越的一生,死时魏明帝穿孝衣凭吊,并谥之为成候,下诏赞其“功高德茂”。在三国时期,钟繇辅佐曹操建立魏国,并得到曹操的高度认可——“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在后世,他对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影响了诸多书法家,堪称为一代传奇。

第一部论诗专著《诗品》

在钟繇死后两百多年后,他的第九世孙钟嵘出生。与位高权重的钟繇相比,一生只做过参军、记室等官职的钟嵘远不能和自己的先祖相比。然而他却创造了另外一个“第一”——他花尽毕生精力写成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批判专著《诗品》三卷,与刘勰的《文心雕龙》并称于世。

《诗品》和《文心雕龙》相继出现在齐梁时代不是偶然的,它们都是在反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的斗争中的产物。钟嵘在《诗品》中评论了汉魏至萧梁的一百二十二位五言诗作者,分析了每一位诗人的思想艺术特征及其历史渊源,按照他们成就的高低,分为上、中、下三品。在《诗品》中,钟嵘提倡风力,反对玄言;主张音韵自然和谐,反对人为的声病说;主张“直寻”,反对用典,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钟嵘在自己的著作中敢于对抗当时流行的诗歌品味。比如,他强调抒发“怨”情,继承孔子“诗可以怨”、司马迁“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认为气调不凡的诗,大都是以悲为美的产物。作品深挚动人,是因为作者不幸的身世遭际,这种出自作者切身感遇的怨深文绮的诗作是最有风力的、最能打动人的,最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这样做既摆脱了儒家的经学教条的束缚,也避免了如齐梁宫体那样的无病呻吟。对于诗人的评价,他亦能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整个南朝约 300 年时间里,人们对陶渊明的评价都低于谢灵运、 颜延之。钟嵘在《诗品》中却把陶渊明作为重要诗人进行评价,并推之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钟嵘生活在由齐入梁的时代。他自幼聪颖,齐永明三年(485年)秋天,入国子学。这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由于钟嵘好学,明《周易》,得到国子祭酒、卫将军王俭的赏识,荐为本州秀才。天监初年,由於永元之乱,产生军人掌权、卖官鬻爵、制度松弛讹滥的现象,致使市井无赖纷纷穿起官服,大小郎将满街,门第贬值,士庶不分。对这一社会现象,钟嵘深恶痛绝,他上书梁武帝说:“永元肇乱,坐弄天爵。勋非即戎,官以贿就。挥一金而取九列,寄片札以招六校,骑都塞市,郎将填街,服既缨组,尚为臧获之事;职虽黄散,犹躬胥徒之役。”在“名实淆紊,兹焉莫甚”的情况下,他呼吁:“臣愚谓永元诸军官是素族,士人自有清贯,而因斯受爵,一宜削除,以惩浇竞。若吏姓寒人,听极其门品,不当因军遂滥清级。”最终,这一意见被萧衍采纳。

钟氏到了钟嵘这一代,门第已经衰微,在门阀制度的严格控制下,钟嵘想要有大作为,是不能如愿以偿的。心怀大抱负,却“卒于官”,只能郁郁而终。然而,与同时代诸多籍籍无名的参军、记室不同的是,他将自己的才情寄于诗评,开创了中国诗歌评论的先河。

音乐、舞蹈、书法、诗歌……丰富的文艺形式,从中反映出古人的智慧和品味。我们可以想象,千年之前的长葛古城,已无愧于“文艺之城”的美称。而在之后的千年流变中,文艺的种子早已播撒开去,开花、结果又繁殖,这座古城的文化内涵也变得更加博大、深厚。

猜你喜欢

书法
书法篇
书法等
图说书法(158)
图说书法
书法一
书法三
诗书画苑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