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方法探讨
2015-07-17胡鲁平
胡鲁平
摘 要 目前,黄瓜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黑斑病、菌核病、黑星病、灰霉病等。基于此,主要针对病害的危害症状和防治方法进行详细的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436.4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5-0-02
1 黄瓜霜霉病
1.1 主要症状
这是由属于专性寄生菌的黄瓜霜霉病菌造成的,秋季病菌由露地随气流传到保护地黄瓜上从而产生危害,可以再苗期和成株期发病,叶片是主要受害者[1]。真叶发病时,在叶背面或叶缘有水浸状病斑出现,随后会逐渐扩大,由于叶脉限制而多呈黄褐色或淡褐色的多角形,叶面或叶背面在湿度大时会有灰黑色霉层长出;子叶被害初期为褪绿色黄斑,黄斑扩大后转为黄褐色。发病后期,病斑连片引起叶缘干枯卷缩,甚至造成田块枯黄一片[2]。
1.2 防治方法
1.2.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如津研7号、津杂1号等。55 ℃水高温浸种,0 ℃和25 ℃间隔变温催芽,大温差培育无病秧苗。轮作调茬,减少病源。
1.2.2 生态防治。
主要用于棚室生产中。加强通风排湿。天晴中午对大棚或者温室进行密闭,温度升高到45 ℃并持续2 h,便能够在7~10 d内控制病情,温度高于48 ℃会损坏黄瓜,而低于42 ℃时效果不好[3]。
1.2.3 化学及药剂防治
药剂有: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500倍液25%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如果有中心病株出现,用60%氟吗啉锰锌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1 500倍液,或72%的霜脲锰锌600倍液进行防治,病害发生严重用50%烯酰吗啉1 500倍液与甲霜灵锰锌或霜脲锰锌混用防治[5]。
2 黄瓜白粉病
2.1 主要症状
通常发生在春秋气温较高时,是一种高温型病害,危害的主要部位是茎基部、叶柄和叶片。叶片被侵害后,背面与正面会有白色近圆形粉状物小斑产生,病斑扩大连成片之后导致叶面白粉布满,接着叶面发脆枯黄而不脱落[6]。
2.2 防治方法
使用三唑酮或者百菌清烟剂熏治保护地内部,在播种前用27~45 kg/hm2硫磺粉闷熏1 d。发病初期使用30~50倍液高脂膜;15%锈粉宁可湿性粉剂、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0%福星乳油、47%加瑞农、80%山德生可湿性粉剂、80%大生、10%世高水分散性颗粒剂、62%仙生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对产生抗药性的可改用78%科博WP。对瓜类比较敏感的药剂主要有粉锈宁、福星,使用时要慎重[7]。
3 黄瓜炭疽病
3.1 主要症状
瓜类炭疽病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是瓜类作物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受侵害时,危害较严重,会引起幼苗猝倒、成株茎叶枯死及瓜果腐烂。发病叶片有红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正面会生成黑色小点或粉红色粘稠物或,干燥时容易穿孔和破碎。发病的成熟瓜条弯曲变形,病斑凹陷呈黄褐色圆形。
3.2 防治方法
防治药剂:25%咪鲜胺(使百克)EC、25%施保功、60%炭疽灵、75%达克宁、70%霉奇洁、50%福美双、80%炭疽福美、25%阿米西达悬浮剂1 500倍、30%醚菌酯可湿粉2 500~4 000倍等。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2%武夷菌素(BO-10)水剂200倍液喷雾,7~10 d喷雾一次,连续2~3次。
4 黄瓜黑斑病
4.1 主要症状
除心叶之外均可染病,最先发病的是中下部叶片,然后逐步向上延伸,病斑呈黄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发病叶面表面粗糙稍隆起,发病叶背病斑为四周明显的水渍状,而且有褪绿的晕圈出现,病斑在条件适宜时会迅速扩大范围。
4.2 防治方法
通常使用烟雾法(隔7~9 d在傍晚点一次45%百菌清烟剂,用量为667 m2每次200~250 g,根据病情进行交替轮换或连续使用),或者粉尘法(傍晚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用量667 m2每次1 kg)。病发初期,喷洒1 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40%克菌丹或50%大富丹可湿性粉剂,或者6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病情严重时,为减轻危害应该在雨后喷药。
5 黄瓜菌核病
5.1 主要症状
黄瓜菌核病是土传真菌病害,寄主范围十分广泛,可侵染64科383种植物,是保护地瓜果类蔬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病部组织迅速软腐,并密生白色菌丝,有时还伴生有黑色鼠粪状菌核。叶上发病产生大型污斑,并引起花、叶腐烂。
5.2 防治方法
病初可喷1 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者5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隔7 d喷一次,连喷2~3次。发病后可使用药剂:1 000倍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腐霉利)可湿性粉剂、500倍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等。40%施佳乐悬浮剂800倍、65%腐霉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40%嘧霉胺可湿性粉剂600倍。茎蔓发病也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100倍液涂抹患部。
6 黄瓜黑星病
6.1 主要症状
黑星病会严重危害嫩叶、嫩茎、幼果等幼嫩部分,以及茎蔓、叶片、瓜条和卷须。发病的幼苗,心叶枯萎,子叶上有黄白色圆形斑点产生,幼苗停止生长甚至全株枯死。发病的成株,叶片上出现直径1~2 mm的淡黄褐色近圆形病斑,后期病斑扩大且容易星状破裂,叶片受害产生湿润状污点,后呈褐色、淡黑色斑点,最后脱落形成穿孔。茎蔓上发病初为水渍状,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后变褐色,凹陷,后期龟裂,呈疮痂状,大时烂成孔洞;发病瓜条初期的病斑呈直径2~4 mm的暗绿色圆形至椭圆形,中央凹陷且龟裂成疮痂状,病部组织坏死停止生长而导致瓜条畸形和弯曲,病斑在空气湿度大时会长出灰黑色霉层。
6.2 防治方法
病初可选用50%苯来特1 000倍液;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发病后可使用药剂:25%阿米西达悬浮剂1 500倍或30%施美特悬浮剂600~900倍、30%醚菌酯可湿粉2 500~4 000倍、40%福星乳油6 000~8 000倍、10%世高水分散剂3 000倍 40%福星乳油、 50%多菌灵、50%扑海因、70%代森锰锌。
7 黄瓜灰霉病
7.1 主要症状
黄瓜灰霉病的发生很普遍,是保护地生产中重要病害的一种。当叶片受害时,会有近圆形的直径为20~50 mm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形成,同时灰霉会出现在干枯表面。花瓣发病易枯萎脱落。多在花期开始出现病态,通常从雌花侵入病菌而引起花瓣长出灰褐色霉层呈现水渍状霉烂,从而会对叶、茎、和幼瓜进行侵染。幼瓜受害,花蒂部呈水渍状软化,表面密生灰色雾,以后病反呈黄褐色并萎缩。瓜条发病时,其表面会生成密密的灰色霉层,脐部会呈现水渍状,引起瓜条萎缩、变软与腐烂。
7.2 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用80%代森锌8 000-1 000倍液,600~7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7~10 d喷药1次。严重时:前程800倍+烯酰吗啉锰锌800~1000倍;或者50%灰霉灵、50%扑海因、50%速克灵(腐霉利)、25%咪鲜胺(使百克)。
参考文献
[1]王影.浅谈黄瓜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4(13).
[2]赵立业.浅谈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3(9).
[3]潘海艳.黄瓜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2(17).
[4]李兴奎.黄瓜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2(1).
[5]胡海霞.黄瓜苗期主要病虫害的症状及综合防治方法[J].新农村,2014(6).
[6]胡莲琼,汪水林.大棚黄瓜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J].云南农业科技,2012(2).
[7]白飞.崇信县日光温室黄瓜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7).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