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是否需要喝水”的实验验证活动及思考
2015-07-17李莉
李莉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240-02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也由封闭走向了开放,由静态变为动态,这样的转向为幼儿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因此我们结合本地地域优势和幼儿的兴趣点,尝试在饲养活动中给幼儿创设一个生动、自由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有足够的科学探索与发现的机会和时间。那么,如何使幼儿在饲养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体验活动的探索乐趣。以下是我参与观察小兔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关于“小兔是否需要喝水”的问题以及相关实施的策略。
一、我们的问题——通过什么途径让幼儿改变小兔子不喝水的误区?
由于我自己没有饲养过小兔,所以对小兔的生活习性并不太了解,身边饲养过小兔的人都告诉我小兔子是不需要喝水的,一喝水就会拉稀导致死亡。我在晨间、离园时间和家长谈话的过程中,也得到了相同的答案,对此我们对社区的叔叔阿姨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89℅的人认为不需要喝水,11%的人表示不清楚。那么小兔真的就不需要喝水吗?答案和人们的想法是截然相反的,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如何去改变家长给小朋友带来的已经在头脑中根深蒂固的错误的饲养方法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幼儿获得经验的途径是直接的、直观的,所以,我秉着“做中学”的理念,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探索、发现获得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最有效的改变小朋友对于兔子不喝水的误区。
二、我们的实践——组织幼儿亲自实验改变幼儿乃至成人的饲养观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在实践中才易发现问题,也只有实践才易解决问题。那么, 既然兔子可以喝水,我们鼓励幼儿在“做”的 过程中一起来鉴证兔子不喝水的误区。为此,我把活动预设成三个环节,第一:活动前的猜测;第二,活动中的探索;第三:活动后的思考及行动,也就是一个思-行-思-行的过程。在活动前我让小朋友自由讨论“小兔子需要喝水吗?为什么要喝水/不能喝水?”这里我不作回答,接下来组织幼儿自己去实践得出结论。以亲自参与探究的方式得出的结果在孩子脑海中是深刻的,能够很自然的扭转之前家长强加给自己不科学的饲养方法。在孩子转变观念之后,我们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实践结果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从而慢慢地转变家长的观念,让科学的饲养方法普及到家家户户。
策略一:查找资料,提供理论支撑
◆ 水是生命之源(谈话活动:“小兔需要喝水吗?”)
实验的基础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倘若没有理论的支撑,我们的实践就像是无头苍蝇,没有追求的方向,这可能导致给幼儿带来更大的误区。于是我利用网络、书籍等途径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得知:水是兔子的必需品,兔子每天需要补充很多的水,光吃菜叶、萝卜是完全不够的,饮用干净的水并不会致命!例如:冷却的开水、纯水、蒸馏水、矿泉水,但是千万不能给兔子喝自来水,而且要保持水盆和水的干净,最好每天清洗并换水!有了理论支架,使活动变得更加有效、有意义!
教师自己脑海中有了理论知识之后,才有足够的底气去指导幼儿进行活动,在“小兔需要喝水吗?”的讨论中我发现,部分孩子第一反应就是小兔需要喝水,其实他们并没有饲养的经验,也许这是出于自己经验的思考。也有部分幼儿提出反对意见,表示家里也饲养了小兔,但是从来没有看见过妈妈给小兔喝过水。孩子的这种说法让我更加觉得做这个实验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而且必须把这种错误的饲养观念彻底从孩子和家长脑海中根除,于是我立刻组织幼儿进行了以下实验。
策略二:实验验证,让事实说话
◆ 我给小兔送水喝
我们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带孩子走向真实的自然,为孩子提供学习途径,满足幼儿好奇、好想、好问、好动的特点,让幼儿自己去体验、发现、探索、交流和感悟小兔是需要喝水的,而且必须是煮过的水这一事实。于是我组织幼儿进行“给小兔送水喝”的活动。活动前我有意地在幼儿面前从他们喝水的水桶里倒了温开水,片刻谈话之后,我们就兴致勃勃地来到小兔的家,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小兔面前,一段时间的静待后,小白兔首先靠近了水盆,并开始喝起来,一会儿,小灰兔似乎也“闻讯而来”。我们发现小兔喝水的姿势很秀气,不是大口大口地猛喝,是浅浅地、像是在品尝似的。而且兔子的饮水量并不大,待兔子喝完,水槽里还有不少水呢。这时,我提出“刚才小兔喝的是什么水呀?”从而勾起幼儿的记忆,自己发现小兔喝的是冷却的开水。借此契机,我向孩子们讲述了其中缘由,让孩子们了解为什么兔子必须喝冷却的开水、纯水、矿泉水等,而不能喝自来水的原因。
策略三:分享结果,改变传统观念
◆ 爸爸妈妈你知道吗?
在实验过程中,幼儿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小兔是需要喝水的。我想,只有孩子知道了科学饲养小兔的方法明显是不够的,于是我鼓励每个幼儿回家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宣传小兔是需要喝水的事实。但是我们从孩子口中得到的反馈是个别家长仍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以为孩子在说谎,所以,我们通过QQ群向家长提供我们实验拍摄的照片和录像,以事实说话,彻底转变家长在饲养过程中的误区。在这过程中孩子是老师和家长之间良好互动的纽带,建起了我们和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三、我们的思考——捕捉来自幼儿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幼儿大胆质疑的精神。
在孩子们的验证过程接近尾声时,来自于孩子们的新问题往往就会油然而生的。孩子们经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小孩子的嘴,小孩子有问题要允许他问。小孩子只有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发挥他的创造力。”比如在小兔喝水的问题上,孩子们就提出了很多的问题:
1、蔬菜里面也有水分,小兔子一天吃了很多蔬菜还需要喝多少水?
2、水槽里为什么会有小兔子的大便?小兔子是不是不爱讲卫生?
孩子们常常会这样连续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得教师应接不暇。在这种状况下,教师首先应保护他们大胆质疑的勇气和精神,积极的引导,耐心的指点,鼓励支持他们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寻求答案。对于幼儿自发产生的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去寻找答案;对于幼儿提出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顺应幼儿的问题拓展新的科学教育活动;对于幼儿提出的教师一时无法回答或同样感到困惑和模糊的问题,教师应该敢于对孩子说“不知道”,本着支持鼓励的态度,和孩子们一起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求答案。比如针对孩子的疑问“蔬菜里面也有水分,小兔子一天吃了很多蔬菜还需要喝多少水?”其实,这个问题对于我们老师来说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因此,我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在当蔬菜水分供给不足时,兔子才需要喝水。为此,我带着孩子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实践,我们以3天为一个周期,第一个周期给兔子多喂食绿叶蔬菜,同时投放水;第二个周期供给的绿叶蔬菜是第一个周期的一半,同时投放水。通过两个周期的比较,我们发现兔子确实在绿叶蔬菜投放不足的时候才会选择喝水,由此进一步证明,兔子是需要喝水的,但不是一味盲目地喝,而是在当喂食的蔬菜量不足而导致兔子摄入的水分不足时,兔子才会选择喝水。通过孩子一个小小的提问,揭开了一个大大的学问,这让我们的实践结果更加精准。
从问题“小兔需要喝水吗?需要喝怎样的水?”入手,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促使教师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在引导幼儿主动探究验证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探究过程中“审慎而有效”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不断的思索和尝试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精神,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姜颖.浅析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成才之路,2009年22期.
[2]《幼儿教育》2010年第13期,浙江教育报刊社,虞永平
[3]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4]郑蓓.理念指导下的实用主张——《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评介[J].早期教育,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