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中数学自主性学习的基本理论探讨
2015-07-17刘绍安
刘绍安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既要学生掌握好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要学生学会独立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的学习为本”,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学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本文简单探讨了自主学习的内涵和基本理论。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性学习理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63-02
1 自主学习的内涵
1.1 自主学习的概念界定
自主学习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是相对的,它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自主学习指的是在数学过程当中,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通过科学的指导,学生则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来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能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进入学习并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通过自我调节的数学学习活动来完成具体的数学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走出被动学习的状态。
1.2 自主学习的特征
通过定义,下面简单地介绍自主学习的特征:
⑴能动性。自主学习是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来参与学习活动,而不是由外界强加于学生身上的任务,不是被迫地学习,也不受外界条件的约束,是完全靠学生自己发挥其主体能动性来学习。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就是学习的主动性,对应于学习的被动性,指的是学习者的一种积极学习的心理状态。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是要学生能认识到学习的任务及责任,并能有目的地自觉地学习的一种行为。学习者主动进行自主学习可以表现在:学生能明确把握学习的要求,学习的目标,学习者能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在遇到学习困难时,能充分调用各方面的资源,以形成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⑵独立性。学生自主学习,也是学生独立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的一个过程,这体现学生的独立性,这个过程尽可能地不被教师家长及其他人的干涉,让学生自己判断自己的学习行为,独立学习,让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调节。自主学习的模式要求学习者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由自己选择和控制,独立开展学习活动。具体表现为:我能自己学习,其实,每个学生都有潜力去独立学习,此外,每个学习者有独立学习的欲望和要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独立性予以充分尊重,积极创造各种機会并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鼓励学习者独立学习,从而使之逐步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⑶有效性。实施自主学习的目的是协调影响学生学习的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尽量发挥它们最大的作用,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通过多种方法,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挖掘出其学习的潜力。
1.3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特征
高中生由于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他们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正逐渐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能力在逐渐增强。高中生已经能够适应高中数学的大容量、高密度课堂,将头脑中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网络。根据高中数学的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三个明显的特点,结合高中生各项身体、心理、思维的指标,高中生的数学自主学习除具备上述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的特征:
(1)动机。高中生对自我能力能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评价,他们的学习动机逐渐增强,对学习的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学习的目标不会轻易放弃,逐渐趋于稳定。
(2)方法。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高中生能评价自己的学习方法如何,还会灵活地借鉴他人的更好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进行修正,将其完善。
(3)调控。高中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不断地增强,他们对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学习过程等的调控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高中生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但他们还没有学会适合自己的操作措施,数学老师要给予一定的支持与指导。为了培养高中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要考虑运用何种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让学生活跃起来。
2.自主学习的理论概述
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卡尔·罗杰斯是美国著名当代人本主义教育改革家和心理学家,他认为:“发现自我、撩拨自我的学习是唯一能显著地影响行为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强调“人”的因素,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思维,并要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潜力,相信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要获得知识,在情感和需要也能让学生得到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整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作用,不能过多地讲解知识点。
2.2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1915-),它的主要观点是: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积极地形成认知结构的一个过程。该理论还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自己去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习得新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好环境并设置好提问,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索,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主动参与知识形成和获得的过程。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学习所必需的要素是“协作学习”、“学习情境”、“学习会话”和“学习意义建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对外部的信息采取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外部信息,同时内化成自身的知识结构,并时获得意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对知识加以建构的基础上,才能最终获得知识。
参考文献:
[1]李静.新课程标准下的自主学习方式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9,10.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