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

2015-07-17陆文萍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意蕴文本阅读教学

陆文萍

摘 要: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和基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策略:一、课前自读,学会质疑。二、激发兴趣,产生期待。三、品味语言,领会意蕴。四、自主思考,形成见解。

关键词:学生与文本对话;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68-01

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认为“教育必须在对话中进行。”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构成了对话关系。其中,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实现有效交流的前提和基石。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指的是语文课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精神的对话,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问答。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打开了心扉,文本的生命被激活。通过对话,学生可以在文本中“发现”作者,而这样的“发现”也是对自我的“发现”,是对自我潜在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激发,是读者对文本意义的创造性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课前自读,学会质疑

学生应该课前自读课本,独立、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下一步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对话。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自读自悟,以独特的心灵解读文本,自主读书并作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要用符号在书上进行“圈、点、批、划”,随时抄录精彩之处,经常写心得体会及评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提高阅读速度,提高读书效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里要求“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在自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写下来,例如:在自读《鸿门宴》之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质疑:为什么刘邦最终会得天下而项羽却兵败垓下?如果学生细心阅读,并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那么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对话气氛就浓厚,教学效果就明显。

二、激发兴趣,产生期待

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产生阅读期待。期待,在学习中表现为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的欲望和探究的欲望。只有产生与文本的对话期待后,学生才会乐于探索文本,体验文本,与作者、与文中人物进行对话,产生心灵碰撞,从而进入真正的“读书境界”。

激发学生阅读期待的方法是多样的,例如:激情昂扬的导入语,充满教育意义的典故,饱含深情的朗读,观看情境资料等等。

如《雷雨》第二幕中周朴园与梅侍萍相遇,引出30年前两人的恩怨,那么周家为何要赶走侍萍,最后他们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课前,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个短片,学生的阅读期待便产生了。

三、品味语言,领会意蕴

文本的内涵与意蕴主要通过言语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时,应从文本的语言人手。老师要引导学生精读文本,走进语言深处,对句中之意、言外之旨进行“咀嚼”。

例如,在《老王》一文的课堂教学中,一位学生说:“文章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杨绛是一个幸运的人吗?她对老王的愧怍从何而来?”老师可以就此问题让大家讨论,各抒己见。在讨论中,学生可以感悟文章语言简约清淡却意味深长,可以理解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与文本再次交流。学生各展其才,对文章的深刻意蕴和写作特点会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四、自主思考,形成见解

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充分地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其中,读出真实、自由、个性。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探索时间,让学生与权威真理对话、与大师对话、发问、交谈、争辩……在这个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展示自己独特的精神力量,形成个人的独特见解,塑造自己的生命灵性。

常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性格爱好、美学修养的不同,所以对文章的感悟也会不同,学生阅读会带上强烈的主观色彩。正是这些阅读的差异,构成了课堂合唱的“多声部”。因此,教师不要用唯一的标准去判断他们多彩的解读。只要他们的解读于情于理能自圆其说,就要肯定他们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做独立、反思和批判型读者。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文原无声,人读方出情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学生在对文本感知、感悟、探究、积累中得到了升华,构建了新的自我,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声音,获得了思想启迪和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1] 陈顺洁 华卜泉.对话教学:概念与要素[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2)

[2] 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意蕴文本阅读教学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