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

2015-07-17韦昌友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课文文章

韦昌友

摘 要:课堂教学永远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一个对话的过程,其主要形式就是问题探究。而问题的核心还在于教师教学语言的组织。在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充分调动生本对话,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探究模式,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60-01

课堂教学永远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一个对话的过程,其主要形式就是问题探究。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要能启发学生主动地通过生生交流,生本探究,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充分调动生本对话,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探究模式,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得出:教学语文离不开字词句篇的指导训练。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扫出文字障碍,了解文章大概内容;细读品析,感悟文本思想内涵;拓展升华,体会语言表达方式等等几乎成了我教学每一篇课文的基本模式。有效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实施探究式教学,我是这样尝试的。

一、初读探究,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初读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必备环节。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先扫清字词障碍,再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已不再是重点,要求学生自主识字,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生生探究的方式识字,能收到异样的效果。如:在自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用自己的方式求助于同桌或在小组内交流好的识记方式。当老师把识字的任务交给学生自己,课堂上立即涌现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真是各有妙招。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根据提示词语概括主要内容;有结合生活积累(影视资料)归纳文章大意;有抓住中心句描述文本内容等探究方式。一来二去,学生掌握了很多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同时对学习课文有了很大的兴趣。如: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的几篇课文,教学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探究主要内容的,《桥》一课中引导学生探究洪水、村民、老汉三者的关系,进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电影《小兵张嘎》的喜爱探究这一片段写了什么?

教学中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速度,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细读探究,品味语言的魅力

语文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发展其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随着年级的升高,选篇教材的课文不管从学度和难度都有所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也隋之增强。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语言的准确性,对培养学生品析、感悟、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一课中对嘎子和胖墩的动作描写可谓淋漓尽致。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进行品读,探究换一词语行不?也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动词填空的形式进行合作提问,进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中对“花枝”(在屋子里只能看到的脊梁。)和“街道”(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描写极为简单细致而又形象准确。“脊梁”一词写出了养花人爱花的真切情感,而家家户户的花都在极力向外开,又展现出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崇高境界。教学时,引导学生探究德国是怎样养花的,进一步品读“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的脊梁。”“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探究“由此你感受到这些花都在极力地表达什么?直在德国的街道上你仿佛看到什么?闻到什么?感受到什么?最后再进一步探究作者是怎么写得让我们身临其境的?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探究,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语言表达效果的感悟,而且对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语言文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拓展探究,加强语文综合实践

为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往往在教学完一篇文章时,都会设计一些拓展实践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但活动设计一定要有可操作性。教学完《玩出了名堂》一课时,笔者安排学生在课后做一个实验:捉一只蚂蚁,将它放在一张白纸中间,用樟脑球绕着蚂蚁从大到小地画圈,观察蚂蚁是怎样爬行的。第二天,有不少学生告诉我,他们发现蚂蚁最怕樟脑的味。我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有的说:樟脑球放在衣柜里可以防虫。我表扬他们是将来的门捷列夫。这样文章的中心思想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控制问题的学习方式。具体地说,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性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问题的核心还在于教师教学语言的组织。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设计问题的艺术不仅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师对一篇文章的分析讲解,不是展示自己的演说,而是通过自己钻研解读之后,设计出巧妙而有价值的问题来使学生理解、接受和消化。巧妙的提问,能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思考与想象中感受语言艺术魅力的同时也产生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逐渐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素养。所以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而语言的艺术来自教师问题的准确、规范、精练、科学。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课文文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背课文的小偷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语言文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