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积累

2015-07-17唐忠松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知识积累初中

唐忠松

摘 要:《荀子·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累是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必经之路。在学习中也是如此:有效的知识积累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积累,以便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为他们的学习发展打好基础。本文笔者就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学习心得入手,从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基础词汇积累、进行名言警句积累、进行成语典故积累、进行生活内容积累几方面谈一下我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知识;积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49-01

一、引导学生进行基础词汇积累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有效的词汇积累也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汉语文化博大精深,同样的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就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通过不同的口气进行表达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我们要在听讲、阅读时正确了解别人的思想,要在说话、写作时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必须掌握丰富的词汇,才能够更好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好的开展学习生活。教师在教学生读课文时,对课文出现的常用词语的掌握要达到“四会”,即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这“四会”的落脚点在于运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前段时间比较盛行的《汉字英雄》节目,其实就是对于人们词汇知识的一个综合考察,想要获得“英雄”称号,就必须掌握良好的基础词汇知识。

例如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多观察、多积累,遇到不熟悉的词汇就及时的记录下来,通过查字典、请教老师同学进行解决,一步步的消灭知识盲区,切忌不懂装懂、存心应付。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丰富词汇积累途径,通过小组学习、班级学习等形式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比如让组织学生每天在黑板一侧更新一些常见的易错字、易错词,大家每天都学会一点点,久而久之就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定期进行“听写大会”,考察学生对于近期学习词汇的掌握程度,让他们不断进行知识巩固,提升记忆效率。

二、引导学生进行名言警句积累

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或普通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名言警句易于留传,是浓缩的精华。在交谈、写作中,一句精当的名言、警句,往往使谈吐生色,文笔增辉。或画龙点晴,一语中的;或者言简意赅,阐述深刻;或妙语连珠,意趣横生。所以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做好名言警句的知识积累,以便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他们的阅读、写作打好基础。如学习《论语》十则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地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认识到《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许多内涵丰富、言简义丰,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日常生活用语,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小不忍则乱大谋”、“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至今还被人们频繁引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还能够让他们了解到名言的出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认知能力。长期积累既能构建自己的写作素材库,一旦运用起来就会信手拈来,又会陶冶性情,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为人生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运用名人名言指导自己的行动,提升他们的综合品质。

三、引导学生进行成语典故积累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成语典故知识的积累能够拓展学生的词汇范围,丰富他们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在故事中愉悦地学习、轻松的积累知识。

1、从源头入手,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成语。我国的成语大多出自古代典籍,弄清它们的源头及含义,在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中,才不至于张冠李戴。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农村初中生成语积累匮乏的现状,坚持每天给学生讲解一个成语故事,名曰“天天成语”。比如“黄粱美梦”这一成语,很多学生容易写成“黄梁美梦”,如果教师能够将典故讲述一下,就能够让学生认识到“黄粱”是指事物,“粱”字就不会写错了。

从课文入手,丰富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入选初中教材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里面有大量常用的成语。教师要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这一宝贵的语言资源,并适当的拓展延伸,日积月累,学生成语积累量会相当可观。例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就有典故:“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出处:《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是希望得到对方的引荐;又比如李白的《行路难》典故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出处:指姜尚被周文王重用一事,典故二:忽复乘舟梦日边,出处:指伊尹受成汤重用一事,两个典故的含义:表达自己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信心。

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典故,就很难进行诗词的理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通过师生点评形成良性互动。这样,学生学得主动,学有所得。学生既学习了课文,又在迁移阅读中拓宽了视野,产生了朗读经典的强烈愿望,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自然会受益匪浅,有效的进行知识的积累。

四、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现实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天然素材库,蕴含着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继续知识的积累,不断的拓展他们的知识范围。例如一些常说的歇后语“水仙不开花——装蒜”,“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还有一些俗语、谚语,例如“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云往东,一场空;云往南,水成潭;云往西,雨凄凄;云往北,晒干麦”,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提升他们的综合认知能力、生活实践技能也有积极的促进价值。

语文是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想要学好语文知识就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功底,从最基础的字词,到句段、篇章,每一步都需要学生稳扎稳打,做好知识的积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课余的“边角时间”来进行知识积累,充分的利用有效时间,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技能。

猜你喜欢

知识积累初中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