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开放性策略

2015-07-17陈光勇罗琴

读写算·教研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开放应用题小学

陈光勇 罗琴

摘 要:数学知识源于实际生活,同时也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与影响意义。其中应用题是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运用到生活情境中的一个载体,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运用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丰富应用题教学策略,通过应用题条件的开放设计、问题的开放设计、解题方法的开放性设计、结论的开放性设计等策略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感知,让学生能够通过一个题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不断的拓展他们的逻辑思维,为他们的学习发展做好引导、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开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26-01

一、运用条件开放,丰富学生学习感知

已知条件既是应用题的情境内容介绍,也是解答应用题的必备前提,通过丰富多彩的已知条件能够给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数学感知,让他们能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及时的运用到实践中来,提升他们的学习有效性。在传统的应用题设计中,教师往往会局限于限制题目的逻辑性,使得学生在解题的时候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导致学生在看到自己的答案与别人不同的时候往往会考虑是否是自己做错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新时期教师在设计开放题时要冲破原来的设计模式,可以是条件不足,或没有给出条件,需要学生根据部分问题情景,填充合理条件或者让学生自己根据一道题,自己变换已知条件,由一题进行多种训练的方法。例如:学校教师食堂准备预定大米,预计每人每天大约吃大米250克,全校教师有50人,食堂每月要订购多少大米?这里的一个月可以按31天计算,也可以按30天算,还可以按29天、28天计算。运用条件开放,没有具体的条件限制,就能够很好的活跃学生的思维。当然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满足学生怎么填,而且要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这样填,使学生的思维灵活、畅通,同时也要科学、合理。

二、运用问题开放,拓展学生思考范围

问题是应用题教学的核心所在,问题的方向决定着学生的解题思维,影响着学生的解题思路。传统的习题中,问题一般是固定的,学生可以根据问题进行分析,找条件,然后把条件综合起来解决问题,形成了比较单一的思维模式。因此在开放性习题的设计中,可设计一些需先提问题再解决问题。根据同样的条件往往可以提出许多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思考的空间就比较开阔。所以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综合以前学过的知识,使学生产生一系列的联想,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又让不同经验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也充分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例如妈妈带一些钱去买布,买2米布后还剩下1.80元;如果买同样的布4米则差2.40元,问:妈妈带了多少钱?如果买6米布需要带多少钱?通过一个题干来进行不同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在已知条件下进行不同问题的解答,更好的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也让培养他们良好的解题思维习惯与思维技能。

三、运用解法开放,丰富学生解题思维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数学教学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善于进行创新思维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思路的开放,以便能够更好的丰富学生的解题思维,提升他们的应用题解答技能。“一题多解”是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充分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不同的知识、不同的策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探索,这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各部门知识间的纵、横方向的内在联系,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在问题解答出现开放的同时,还能受到一些基本数学思想的熏陶。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挖掘一些行之有效的一题多解例题和习题,使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时,向学生提出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这个问题。然后分小组动手操作学具,把梯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结果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把一个梯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把一个梯形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把一个梯形剪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把一个梯形剪拼成一个三角形。通过一系列的剪拼活动,使学生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通过学生努力探索,求异创新,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培养。一题多解是学生求异、创新思维的最好体现。教师应提倡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运用结论开放,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数学应用题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也使得很多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不善于思考,直搬照抄现象严重。新时期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设计一些不同结论、不同答案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结论的不确定或不唯一,是开放性习题的显著特征之一,正因为如此,使得这样的开放性题目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这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使小学生积极地思考,独立探求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后,设计如下的探索性习题:周长是24厘米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先要学生画出一个周长为24厘米的长方形,结果各人画出不同的长方形,进而要求算出不同长、宽的长方形的面积。这时,教师启发学生:观察这个表,使学生看到:长方形的周长相同,它的长和宽不一定相同,面积大小也不相同;当长方形的长、宽相等时(正方形),面积最大。这样,学生通过主动地学习、研究学得的知识深刻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既用了(发散)思维,又用了求同(集合)思维,思维能力也发展了。再例如:在教学分解因数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60人参加广播操表演,请你设计一下,可怎样排队?这类题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情景,全方位思考问题,确定符合要求的多个答案。这种题目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多训练这种题型,有助于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猜你喜欢

开放应用题小学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