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若干有效防雷接地技术分析
2015-07-17王俊如华北冶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邯郸第一建筑分公司河北邯郸056003
王俊如( 华北冶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邯郸第一建筑分公司,河北 邯郸 056003)
智能建筑若干有效防雷接地技术分析
王俊如
( 华北冶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邯郸第一建筑分公司,河北 邯郸 056003)
摘 要:现在很多地区的智能建筑数量都在不断增多,防雷接地技术体系的建立健全势在必行。智能建筑防雷体系的应用,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更好的应对雷电灾害,一方面健全防御措施,另一方面应积极的实现防雷接地,以此来延长智能建筑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智能建筑;防雷接地;技术
设计严密、完整和良好的智能建筑防雷接地系统,可以很快的将雷电带来的雷电流泄入大地,实现分流,以减弱甚至消除雷电流对通讯信号和电气设备产生的破坏。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智能建筑之所以会被雷电造成严重的伤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设备的脆弱,硬件设备的防雷布置较少,并且技术上的防雷效果较弱,一旦遇到雷电的灾害,势必会导致智能建筑的运营出现极大的问题。在此,本文主要对智能建筑若干有效防雷接地技术展开分析。
1 智能建筑综合防雷技术
对于智能建筑而言,综合防雷技术是今后的应用重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正处于重要阶段,智能建筑是建筑行业日后的重点类型,防雷技术则在客观上决定了智能建筑能否获得理想的运营结果。从客观的角度来看,综合防雷技术,主要是根据智能建筑的运营重点和自身的薄弱环节,制定“一专多能”的综合技术,防止雷电侵害的同时,不断的加强自身的质量和性能,以此为智能建筑的运营提供更多的帮助。在此,本文主要对智能建筑综合防雷技术展开论述。
1.1 外部防雷
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为了能够在客观的防雷工作上取得较大的突破,首先应在外部防雷上努力。当雷电灾害发生后,雷电首先袭击的就是智能建筑的外部设备,包括各种导电设备和磁场。通过建立健全外部防雷技术,以此来实现智能建筑保护体系的健全。本文认为,外部防雷技术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接闪器的应用。防雷接闪器是指能够直接截受雷电的金属导体,在多数情况下,防雷接闪器主要集中在三个形式当中,分别是避雷网、避雷带、避雷针。从现有的工作来看,由于接闪器的应用,很多智能建筑的雷电防护措施,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即便是在雷电天气,智能建筑也能正常的运营。第二,引下线的应用。该种外部防雷措施,主要是从细节出发的一种防雷接地方案。引下线属于避雷装置的中断部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会将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柱主筋作为暗装引下线,以此来完成较好的防雷接地效果。同时,由于目前的很多智能建筑都比较重要,还会利用建筑物本身的一些金属构件作为相应的引下线。由此可见,智能建筑的外部防雷是非常重要的,日后应进一步努力。
1.2 内部防雷
由于目前的天气比较多变,部分地区的环境较为特殊,夏季的雷电天气比较常见。此时,不仅要在外部防雷上努力,还要在内部防雷的工作上持续提升,巩固多方面的防雷接地体系。智能建筑内部防雷系统,是针对建筑物内部的比较容易受过电压或者过电流破坏的弱电设备,尤其是雷电磁脉冲辐射对电子设备带来的影响,所采取的增装过电压保护装置,这样可以提高设备过电压和抗电磁干扰的功能,使电气设备免受损坏。首先,内部防雷需要在屏蔽措施上努力。在雷电天气发生的时候,利用屏蔽能够更好的减少雷电电磁没冲辐射对电子设备的干扰。其次,利用等电位联结进行内部的防雷保护。相对而言,等电位联结与智能建筑的本身息息相关,主要是利用导线或者是过电压保护器,更好的将建筑内的金属物相互联结起来,促使整体的智能建筑形成一个优良的导电体,实现优异的防雷接地效果。第三,电涌保护。该项方法,主要是在智能建筑的内部,应用电涌保护器来完成。现阶段的智能建筑,必须采用电涌保护器,该设备是必要性的设备。第四,均压环的应用。均压环是高层建筑物为防侧击雷而设计的环绕建筑物周边的水平避雷带。在建筑设计中当高度超过滚球半径时(一类30米,二类45米,三类60米),每隔6米设一均压环。在设计上均压环可利用圈梁内两条主筋焊接成闭合圈,此闭合圈必须与所有的引下线连接。要求每隔6米设一均压环,其目的是便于将6米高度内上下两层的金属门、窗与均压环连接,以此来实现较强的防雷效果。
2 解决防雷接地技术问题的措施
从现有的工作来看,防雷接地技术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较大的提升,固有工作的水平不断进步。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智能建筑发展存在差异,技术上的体系也有不同,此时,应照顾到部分地区的防雷接地技术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更好的实现防雷接地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客观条件的差异和主观诉求的改变,防雷接地技术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应具有持续性的特点,仅仅对现阶段的问题进行压制,根本无法得到理想的效果。在此,本文主要对解决防雷接地技术问题的措施展开论述。
2.1 对地位反击问题的措施
防雷接地技术的各项问题,是技术本身的问题,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结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解决地位反击问题。首先,应设计并确保合理的安全距离。智能建筑之所以在现阶段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原因在于其建设精度较高。防雷技术问题的解决,应较好的控制安全距离,否则很难保证各种防雷措施的效果得到较好的落实。
2.2 应对变压器损坏问题采取的措施
变压器是很容易受到雷击的设备,并且对智能建筑造成的影响比较严重。今后的防雷接地技术问题的解决,还要对变压器的损坏问题进行重视,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从而实现防雷接地技术的良性循环。另外,自然接地体也是很重要的,用可有效的解决地电位升高的影响,合格的地网是有效防雷的关键。联合地网通常由建筑物基础(含地桩)、环形接地(体)装置、工作(电力变压器)地网等组成。接地系统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防雷的效果和质量。如果地网不合要求,应改善地网条件,适当扩大地网面积和改善地网结构,使雷电流尽快地泄放,缩短雷电流引起的高过电压的保持时间,以达到防雷要求。综上所述,智能建筑,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雷接地技术,在各个方面完成较强的防护工作。
3 总结
本文对智能建筑若干有效防雷接地技术展开分析,从现有的工作来看,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技术,基本上能够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并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主观上的诉求。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趋向于智能化,防雷技术的提升是建筑的重点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满生.论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J].门窗,2014(0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