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与教育策略研究

2015-07-17徐露凝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管理

徐露凝

沈阳工学院

民办高校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与教育策略研究

徐露凝

沈阳工学院

我国民办高校教育体系与管理体制的构建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在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开展民办高校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策略研究分析,对于全面发展和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个体素质和提升民办高校办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民办高校;时间管理;现状;教育策略

一、时间管理概述

时间管理,就是人们有目的性的对时间进行管理,以便更高效、合理的运用时间。在管理学中,时间管理就是为了提高时间利用率和有效性,对时间进行合理的计划和控制、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近现代管理学以及组织行为学对时间管理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时间心理学研究中,Britton和Glynn在信息加工的层面提出自己的理论模型,将时间管理划归为心理管理中,将人的时间管理过程与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进行对比。在此后的研究中,时间知觉领域得到了很大程度扩展,人们在对时间认知研究同时,开始对时间表征、记忆、推理以及概念的扩展、隐喻、洞察力等领域进行研究。我国对时间心理学的探索与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黄希庭等人开始致力于时间管理与教育领域的一系列的研究。黄希庭(2001)分析国外与时间管理方面相关的研究,从个体人格特质对时间的支配以及对时间利用的角度为基础,提出了时间管理的概念,即个体以充满活力的个性特征对待自己的时间功能以及时间价值的倾向,同时强调个体运用时间的方式可以表现出其心理以及行为特征。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与成因

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时间管理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一是时间知觉和时间价值意识缺乏。许多同学没有认识到时间管理的意义,日常生活没有紧张感与紧迫感,迟到、早退、逃课现象严重,不珍惜学习时间,只有到期末考试才临时抱佛脚。二是缺乏时间管理规划。大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缺乏有关时间管理策略和方法知识,不知道如何规划时间,作息没有规律,常常处于空虚迷茫和焦虑紧绷的两级状态。三是时间控制能力较低。相当一部分同学做事情容易受到干扰,注意力不集中,如上课时玩手机、睡觉、聊天、看闲书等现象时有发生,课余时间常以网络、手机、睡懒觉、逛街、聊天、聚会等娱乐形式度过。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在整个社会、学校和大众媒体对时间管理的意义和重要性宣传不足的情况下,大学生在潜意识中没有足够的时间管理意识与紧迫感;其次,由于未在中小学阶段接受过科学、有效的时间管理训练,民办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时间管理理念和自我约束意识;再次,民办高校大学生时间管理方式还只是停留于说教,教育效果和影响力远远不够。由于民办高校大学学生本身就缺乏必要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使得时间管理能力呈现较低水平。同时,民办高校在大学生时间管理上缺乏科学的教育和引导,有时甚至是忽视,使学生的时间利用与管理不够科学,浪费很多有意义的时间。

三、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教育策略

1.利用媒体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时间管理意识。民办高校大学生通常利用网络媒体与电视媒体来获取课内外知识,并且深受其影响。但是目前社会两大媒体在时间管理方面的宣传较少。因此,笔者认为,一是校内媒体要有意识的对学生减少某些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悲观主义生活方式的宣传,尤其是减少那些以奢侈浪费和时间消耗为主题的活动,避免学生一方面喊着“时间管理”的口号,另一方面却在不知不觉地进行浪费时间的行为;二是民办高校校内媒体有必要定期通过网络媒体和广播、视频媒体来全面普及和传播时间管理方面的知识。

2.利用课堂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在现有民办高校教育中,除了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能够将时间管理教育作为教学内容的课程很少。我们认为,充分利用大学课堂来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一是高校可适当把时间管理类课程单列为通史教育类必修课程,规定学分、备师资力量,像思想政治课程那样在学校中普及开来,让“时间管理教育进课堂”落到实处;二是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有必要形成合力,把时间管理类课程与日常学生管理相结合,不仅课程进入教育计划,还要制定相关的时间管理措施与办法,增加投入,加强监督反馈;三是教师要首先充分认识到时间管理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实际中,善于发现和结合,把时间管理教育有意识的渗透到各类教育教学中。总之,时间管理教育进课堂,可作为民办高校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最主要的途径。

3.利用管理养成民办高校大学生时间管理习惯。民办高校要重视学生时间管理习惯的养成,按照行为主义观点,习惯是人们固定化的活动模式和行为倾向,一旦形成很难改变。民办高校应从管理制度上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时间管理方面的指导,要制定科学、完善、系统的时间管理习惯养成规划,明确规定大学生时间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时间管理教育方案,细化管理内容、方式与评价方法。同时,利用专业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开展教育、监督与管理工作,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和生涯发展目标,同时结合专业特色和学生个性特点开展时间管理指导。最终,在各种有效时间管理方式方法的保障下,达到时间管理习惯养成的目标。

[1]张倩,罗再玲.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4):134-135,137.

[2]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24(5):516-518.

[3]陈晓腾.浅析高校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J].现代交际,2013,11:205

徐露凝(1982-),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心理教师,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与评价方向。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大学生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