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效的唱歌教学走进音乐课堂
——谈中小学歌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5-07-17宋婷婷
宋婷婷
浙江省瑞安市玉海实验中学
让有效的唱歌教学走进音乐课堂
——谈中小学歌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宋婷婷
浙江省瑞安市玉海实验中学
新课程改革后的唱歌教学,以全新的面貌出现,教学更灵活,方法更多样。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忽视唱歌习惯的养成与唱歌技能的训练;忽视音乐作品本身的音乐无素和音乐性,更多地以文学、舞蹈、绘画等方式来解读音乐、等等,使歌唱教学出现民与新课标理念不相符的偏差,很多音乐课程缺乏音乐性,孩子们的歌声“虚、白、喊、压”,失去了歌唱的美感。
何为有效教学?“有效”指的是管用,能起作用,“教学”指的是教与学的活动,有效教学指的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的教学。关于如何界定有效教学,学术界至今尚未形成公认的定义。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过研讨。我国学者姚利民认为:“有效教学是放学过程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的教学,是有效果的教学,是有效益的教学。”而高慎英、刘良华宁愿在更宽泛意义上使用“有效教学”,他们认为:“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有效教学’。”
那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实施有效的唱歌教学?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的范唱是实施有效唱歌教学的前提条件
音乐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歌唱技术技巧、艺术、文化修养的深广程度。有效的唱歌课堂教学不能缺少教师的精彩示范,范唱是唱歌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在唱歌教学中要靠音乐打动学生,要让学生一听就学的歌曲好听,就觉得喜欢,想学,让学生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比,范唱必须是能感人的高水平的歌唱。在范唱中,教师富于表情的演唱,甜美圆润的声音,悠扬婉转的行腔,亲切清晰的发音吐字、生动细腻的感情处理,完美的艺术表现,都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样板”,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借鉴。
另外教师要有娴熟的乐器伴奏技巧。演奏乐器是教师基本功之一,伴奏是为了烘托歌曲的艺术魅力,切忌喧宾夺主、故弄玄虚。有伴奏的歌唱适宜一般课堂教学,缺少伴奏的歌唱教学质量难以想象。
二、真正落实每堂唱歌教学课是实施有效唱歌教学的有效实现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情境,如身临其境的环境展现、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直观形象的图片展示、亲切自然的表演体验、刺激感官的多媒体渲染等,都可以激活学生大脑,使学生内心感到愉悦,从而主动地去了解学习内容。有效情境能使抽象的知识与技能更加直观、具体,有助于学生从形象的感行达到对抽象知识的慎悟和理解。多媒体渲染情境是唱歌教学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外界刺激将学生的视觉、听觉、运动知觉等多种感官联动起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求知欲,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例如,我在教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时课程导入我以歌曲音乐为背景让学生欣赏,带有新疆歌、舞、乐器、民俗风情为内容的视频,让学生置身于富有新疆地域特色和音乐风格的特有情境中,激起兴趣。
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除了采用客体的教学辅助手段之外,教师自身主体所营造的语言情境如同一把开启学生音乐感觉的钥匙,在教学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教学语言是一门既有艺术性又有技术性的教学艺术,除了描述、讲解、指令等有声语言外,还有表情、手势、体势等无声语言。尤其在教授歌曲尤为重要,教学中教师变化的音量、起伏的音调、骤变的语气、适当的语速、悦耳的音色等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制约着课堂唱歌教学的效果。
(二)打好基础训练,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唱歌的基本技能。
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持之不断的唱歌的基础训练并循序渐进,才能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感受、鉴赏和表现能力。
正确的唱歌姿势:站立演唱时,两脚前后略为分开,一脚在前,一脚在后,身体的重心放在前脚上,演唱时始终要保持全身心自然放松,积极向上的唱歌状态。头部的正确位置,应保持在眼睛平视的姿势上;下巴不要前伸,而是松驰地向后向下略为回收一点。开口演唱时,嘴巴先做打哈欠表示打开喉咙,然后口形要根据语言的不同母音,适当加大开口度,唱a(啊)母音时,垂直张嘴,感觉嘴角拉成直线,仿佛面带微笑状,笑肌上抬,上唇提起露出门齿。张嘴时打开牙关节,特别是唱高音,必须打开槽牙之间的距离,下巴好像“掉了下来”;唱i(衣)母音时,门齿之间一定要留有间隙,音越高,间隙的距离越大,几乎与a的口形相似。
正确的唱歌呼吸:正确在运用呼吸是正确发声的前提。当代声乐教育家沈湘先生提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声的动力”;帕瓦罗蒂对于呼吸也强调说:“掌握不好呼吸,就没法唱出好听的声音,甚至会毁坏嗓子。”最初的训练,教师应通过生动的比喻,准确的示范,让学生听辩、模仿、感受,直到理解掌握并在以后的不断学习中加强气息的力量。有了更深的气息的支持,学生的音域才能拓宽,声音才能更加响亮。平常练习时要求学生将气吸得多,吸得深。可以说:“将气吸到小腹”这里。所以发声之前做一做呼吸练习是必要的。
人声的共鸣腔体主要包括:胸腔、喉腔、咽腔、腹腔和“窦”等。怎样才能获得共鸣?可让学生做以下几点:1、唱发声时,可用“哼呜”练习来逐渐体会头腔共鸣的感受,也可以发一个i(衣)母音,从低到高i(衣)。样可以感受到声音从喉口一直滑到头腔部位。
三、声音技巧与情感表现
歌唱中“声”与“情”是相辅相成的。在歌唱教学中“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歌唱,是新课程追求的学科育德目标。教师不能片面理解为把声音搞好了再谈音乐表现。而应在声音训练开始时就要求学生注意音乐表现。使学生的声音技巧与情感表现力得到同步的提高与发展。教学指导时应注意:第一,充分利用音乐“以情动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发展成为热爱。平时让学生多观摩音乐会、歌唱比赛,多听优秀歌曲唱片,以提高学生音乐审美情趣。第二,多为学生参与歌唱表演实践活动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和表现能力。通过欣赏感受不同题材、不同体材与风格的声乐作品,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和体验不同的节奏速度,不同力度,不同音色对于表现歌曲的不现作用,了解歌曲情感表达与歌曲中的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表现手法的关系,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歌曲、歌词内容、歌曲结构、音乐特征和歌曲意境,比较为准确地把握、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
以上是笔者在实践中总结的歌唱教学的一些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普及、推广歌唱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1]《音乐课程标准》
[2]《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年10期、201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