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5-07-17邱秀蓉
邱秀蓉
【内容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重知识性,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语文教学陷入低效的泥沼。教师要通过诵读教学、师生对话、生生合作、培养兴趣等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实践能力
语言文字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是承载信息、沟通情感的重要载体,其应用范围极为广阔,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囿于知识,教学僵化死板,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健全学生人格等视而不见。课堂互动于形式,大多采用师问生答的方式,学生刻意揣摩教师的“标准答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分析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一、以诵读教学提升感悟能力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有效的诵读训练可以促进良好语感的形成,在感受、品味、领悟、习得中积淀语感。通过诵读,可以融入文本,对所叙之事、所绘之景、所抒之情、所述之理有深切的感受,能领会文本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接受熏陶,也使文本变得富有生命。如在《三峡》一课学习中,通过诵读课文,想象三峡壮丽的景色,把握景物的特征,感受文章布局的巧妙。从“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感受江面狭窄,山势险峻。
诵读要做到声音响亮、缓急有致,富有节奏感,能读出文本的神韵。针对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诵读法。在文言文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握诵读节奏,学会品味言语韵律之美。如“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在诵读写景散文时,要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融情于景,能与文本表达的思想产生共鸣。如在学习《春》一文中,从“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中感受花之多,从“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中感受花之艳,从“花里带着甜味儿”感受花之甜,学生阅读春花图,仿佛走进了花的海洋,感受到春花繁密、香味浓郁的春的世界。
二、以师生对话提高互动能力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放不下教师的权威,学生被动接受所学知识,没有话语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讲、学生听”的格局注定要被打破,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重难点、易错点、困惑点内容设置问题,启开学生动脑思考,达到习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在《端午日》教学中,教者多媒体呈现赛龙舟的场景,让学生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渲染节日赛龙舟的气氛?从哪几方面来写“河上赛龙舟”场面的?获胜的队有何奖励?为何有那么多人来参加此项活动?学生讨论气氛热烈,有同学认为从正面写浆手们拼命划桨,锣鼓震天的景象,也有同学认为通过万人空巷、呐喊助威的景象侧面描写了赛龙舟的热闹。有学生提出,为何要三个“莫不”?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不难发现,这是为了展现人人参与、一个不漏,也为下文竞渡设置悬念。师生互动不是咄咄逼人的提问,而是师生之间信息的沟通、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达到视界的融合,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三、以生生合作强化表达能力
“独学而无友,则孤陃而寡闻。”语文教学中,由于师生之间的社会阅历、知识储备存在很大的差异,它们之间的对话一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教师要倡导小组合作的方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彼此分享,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如在《我的叔叔于勒》教学中,教者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热切的盼望于勒归来?”学生结合文章背景,知道是因为家庭十分拮据,样样都要节省,而于勒叔叔在美洲发了财,早日归来能过上幸福的生活。教者让学生读躲避的细节,接着追问,“当真的遇到时,他们反而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是什么原因?”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尝试回答问题,有学生认为是于勒自己的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品德较好,菲利普夫妇定不会如此;有学生认为是女婿的原因,如果女婿知道实情,定对婚事不利;有学生认为是经济不富裕造成的,如果菲利普有钱,定会认下于勒;还有学生认为是于勒贫穷造成的,菲利普夫妇虚荣心造成的,菲利普夫妇的思想意识造成的……教师让学生通过讨论、质疑,引导学生分析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妇只认钱不认人,而根本原因是由于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所造成的。
四、以兴趣培养激发探究热情
课堂教学不可能将面面俱到地将读写能力全部传授于学生,而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走进文本,唤醒他们对生活情趣的体悟。如在“皇帝的新装”教学中,教者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给文章加个副标题:一个_____的皇帝。学生顿时来了兴趣,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别填上愚蠢、虚伪、昏庸、爱美、无知、不可救药、不称职等词。为了解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教者让学生再读第一自然段,学生从“为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每个钟头都要换一套衣服”等处了解皇帝的心思全在漂亮衣服上,有穿漂亮衣服的癖好,奢靡无度,荒废朝政。
总之,实践能力的内涵之丰富、培养方式之多样,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挖掘、广泛借鉴、反复实践,不断提高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古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