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电影《阿甘正传》看“任性”的美国人

2015-07-17郝泽军中国医科大学沈阳110001

名作欣赏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尉阿甘正传阿甘

⊙郝泽军[中国医科大学,沈阳110001]

⊙黄金子[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沈阳110032]

从电影《阿甘正传》看“任性”的美国人

⊙郝泽军[中国医科大学,沈阳110001]

⊙黄金子[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沈阳110032]

“任性”一词是当下颇为流行的时尚词语,意指一个人做事情随心所欲,不受过多的条条框框束缚。在如今这个推崇“说走就走的旅行”的时代,每个人或许都在寻找自己身上的“任性”之处。美国作为世界上最“任性”的国家之一,其“任性”程度从它在内政外交等方面的做法就可见一斑,甚至在其电影作品当中,也充满了各种“任性”的痕迹,电影《阿甘正传》就是此类作品的一个鲜明代表。

《阿甘正传》美国梦任性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Forrest Gump)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Winston Groom)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智障者传奇的成长经历。作为当今“反智电影”的代表作,故事发生的背景被设定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早期的美国。在美国历史中,这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却发生了诸如民权运动、越南战争、中美乒乓外交、水门事件等等对于这个国家造成深远影响的历史和文化事件。将主人公阿甘设定在这一时间段内,并从他的视角记录和经历了很多美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方面体现了小说作者的匠心独具;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任性”的美国人对于这段历史的深刻反思。电影《阿甘正传》在上映之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横扫当年的奥斯卡6项大奖,同时在民众当中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被评为一部老人和孩子都能够接受并且喜欢的电影。电影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阿甘、珍妮和丹中尉,每个人物的身上都彰显了美国人的“任性”特质,我们也可以从这些人物出发一探“任性”的美国人。

一、“任性”的阿甘——美国梦的新代表

“美国梦”是美国国家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实质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即相信只要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无论一个人的背景如何都能最终获得成功。在美国的发展过程中有许许多多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有着不同身份地位的移民漂洋过海来到这里追逐各自的梦想,而他们选择美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于美国梦的追逐。阿甘虽为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但在许多普通人的眼中这个智商只有75分的智障少年,未来成长之路的艰辛与坎坷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不是阿甘母亲的妥协和牺牲,可能对于阿甘来讲接受普通人的教育都会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少年时的阿甘走路需要借助辅助器械,这也使他成为同学眼中的取笑对象,没人愿意和他说话、做朋友,甚至都不愿意在校车上和他同坐一个座位。但也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却在好友珍妮的鼓励下,靠着一股坚定的信念一路“任性”地奔跑下去,最终他不但摆脱了身体上的缺陷,更是为自己的未来跑出了一片天空。电影中“Go Forrest,go”这句台词配上阿甘奔跑的画面显得让人十分动容。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坚持,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任性”的美国人对于美国梦的诠释。阿甘的任性在于其对于奔跑的执着,奔跑的阿甘一路“任性”地跑下去,他奔跑进大学,在大学橄榄球联赛的赛场上,坚守教练的要求,不知疲倦地向对方营垒冲去。他又跑到了越南战争的战场,在枪林弹雨中不畏艰险一个又一个地将战友救出困境,但最后却不得不目睹好友布巴的牺牲。他奔跑回国内,在看到钟爱的珍妮赤裸地弹奏着吉他却被别人骚扰时,他奋不顾身地冲上去保护爱人。他的脚步还留在了中美“乒乓外交”的球台旁,鉴证了历史上这一伟大事件的经过。为了实现在战场上牺牲的好友布巴的梦想,他又跑到了海上,“任性”地带上了在战争中失去双腿归国后又自暴自弃的丹中尉,从起初在茫茫大海上的颗粒无收到后来经历暴风雨的洗礼却依然“任性”坚守而最终获得的巨大成功,他的“任性”不但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同时拯救了堕落的丹中尉。影片中阿甘最后奔跑在爱的路上,他依然不知疲倦地“任性”奔跑,直到最后抱得美人归。别人问他为什么在奔跑,而他的回答依旧“任性”:“我只是喜欢跑步。”与其说阿甘在“任性”地奔跑,倒不如说他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任性”地抗争,他的这种“任性”不但体现了美国这个民族乐观、不服输的性格,也激励了很多人对于实现美国梦的不懈追求。可以说,阿甘的“任性”是美国梦的一次完美体现。

二、“任性”的珍妮——叛逆之后对于传统的回归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正处于一段特殊的社会转型期。受到战后经济等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思想也在悄然地发生着转变。毒品蔓延、性解放冲击传统观念、嬉皮士到处流浪、越战的失力使这个国家经济凋敝、满目疮痍,人们似乎也都失去了理想,浑浑噩噩度日。人们用“垮掉的一代”来形容这一时期的年轻人,而珍妮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珍妮有一段不幸的童年,生活在父亲的虐打之下。她梦想着未来自己通过努力可以成为一名成功的歌手,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的“任性”体现在对于梦想的偏执追求。阿甘深爱着她,但她却一次又一次地离开阿甘,拒绝回到现实生活当中。她选择同嬉皮士们一起流浪,吸毒堕落,追逐她那看似美好,但却虚无缥缈的梦想。最终,在历经挫折之后,站在阳台之上的珍妮终究没有结束自己生命的勇气,她在痛哭中选择了妥协,选择接受现实。珍妮最终回到了阿甘身边,结婚并生下两个人的孩子,开始了一段普通人的生活。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恰恰是珍妮身上的这股“任性”最终决定了她苦难的经历。她选择“任性”地坚持梦想,但却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她选择“任性”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最终伤痕累累的回到原点。她的一生让人唏嘘不已,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她的回归也体现了当时很多人对于传统的向往以及回归传统的潮流。美国是一个推崇多元化的社会,移民文化是造成其多元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珍妮的形象就代表了一部分对于现实生活不满、选择叛逆与现实抗争的“任性”的美国年轻人,美国文化的多元性也宽容了这一部分人的存在,并在他们被现实生活狠狠“教训”一顿之后,仍然可以接受他们的回归。电影中,对于珍妮经历的刻画也体现了包括作者在内的很多人对于美国这段特殊历史时期的深刻反思。

三、“任性”的丹中尉——与上帝的妥协

丹中尉是阿甘在越战中的长官。他出身于军人世家,性格刚正不阿。他的梦想是如同他的祖辈一样投身战场,随时随地为自己的祖国奉献生命。然而世事弄人,丹中尉在一次战斗中并没有实现为国捐躯的梦想,而是在阿甘的努力之下幸运地活了下来,但他却永远失去了双腿。回到国内的丹中尉,并没有受到英雄般的欢迎,而是成了一名靠政府的补贴救济而勉强生活的残废老兵。他的生活颓废,每天靠酗酒度日,他没有信仰,失去了对生活的向往。丹中尉的“任性”在于他最初“任性”地为自己规划了一条不成功便成仁的戎马之路,在于他失意之后不肯接受现实,“任性”地放弃自己、抱怨一切的生活态度。从某种角度来说丹中尉的“任性”也决定了他的遭遇。他质问阿甘:“你找到你的上帝了么?我找到上帝了么?他在哪,他在哪?人们说上帝在倾听每个人,这都是狗屁。”是啊,对于一个失去了信仰的人,他又怎么会相信有上帝呢?又怎么会对生活还抱有希望呢?最后,在同比他更加“任性”的阿甘一起经历暴风雨并满载而归之后,他终于感受到了上帝的眷顾,学会了感恩,用阿甘的话讲,“看起来,他终于和上帝讲和了”。此时的丹中尉放弃了自己的“任性”,回归理性。事实上,丹中尉只是当时参加过越战的众多老兵们的一个缩影。在经历战争的洗礼之后,这些在战场上卫国尽忠的英雄回到国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因而,他们开始憎恨战争,迷失自己,找不到说服自己继续认真生活下去的理由。这也是对当时整个社会面貌的真实写照。在阿甘的帮助下,“任性”的丹中尉终于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影片的最后,丹中尉穿着假肢参加阿甘的婚礼,他的生活终于有了平衡的支点,更加令人欣慰的是,他的身边陪伴着一位亚洲面孔的妻子,这也象征着丹中尉最后摆脱了战争对于他的灰色影响,选择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与其说一部《阿甘正传》成功地刻画了几个“任性”的美国人以及他们各自的传奇故事,倒不如说它将那个时代的美国众生相描绘得淋漓尽致。美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其历史发展的特殊过程就决定了它具备独特的民族属性。个人英雄主义、乐观向上以及传统的家庭观念等等这些都构成了美国文化的核心内涵,而美国人的“任性”与其说是其做事无所顾忌,倒不如说是他们在行事过程中对于美国文化内涵的追求和捍卫。“《阿甘正传》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小品,是一个颇具煽动性的励志传奇,是一条穿越时空重温历史的隧道,更是一个有着丰富的意识形态腹语的文本。”从这部电影当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看到一点点自己的影子。“Life is like a big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gonna get!”生活或许本身就是一盒颜色各异的巧克力,而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怀着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一颗颗打开它,怀揣感恩之心,只有这样你才能品尝到其中的甜美。

[1]刘座雄.阿甘正传:美国梦的呼唤与理性回归[J].电影文学,2009(1).

[2]毕磊菁.影视评论学初探[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3]吴迎盈.世界影视博览[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5.

作者:郝泽军,硕士,中国医科大学英一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对外文化教学;黄金子,硕士,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

编辑:魏思思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中尉阿甘正传阿甘
先有美丽心灵,才有美丽人生
《阿甘正传》读后感
英文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
友谊是一种责任
那些唯美动人的画面
藏在心底的自责
真人版阿甘
这很值得
温斯顿·格卢姆《阿甘正传》赏析
《阿甘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