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初遗民诗人屈大均的《杜鹃花》
2015-07-17张炫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6
⊙张炫[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6]
论清初遗民诗人屈大均的《杜鹃花》
⊙张炫[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6]
“国家不幸诗家幸”是我国文学史上自古以来的普遍认知,然而这些“万幸”的诗人却因所处的特殊环境对生活有着不同的态度和认知。屈大均作为明末清初重要的遗民诗人,他通过《杜鹃花》一诗便表现了自己处于易代之际的特殊遗民心态。
《杜鹃花》遗民悼念
(一)
栈阁连云百道斜,猿声处处接三巴。
无多望帝春魂在,半做啼鹃半作花。
(二)
春魂多少在蚕丛,化作山花踯躅红。
朵朵知含亡国恨,无情亦与子鹃同。
(三)
豹汝多情又作花,枝枝古血似残霞。
春归乱向鱼凫落,绝似飘零帝子家。
(四)
开处千山万壑香,一花一叶是君王。
心伤野死重瞳似,再拜春丛涕泪长。
这一组诗是明末清初的遗民诗人屈大均所作,在《屈大均诗词编年笺校》中,陈永正先生将这组诗列入不编年诗中,称之为“《杜鹃花》四首”,同时陈永正先生只是对《杜鹃花》做了校点并未做任何注释,目前也无人对这组诗做注释。①甚至专门研究屈大均的学位论文也只是提及这首诗的一两句,并没有深入的解析和评价。②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文人笔下的“杜鹃”多作为杜鹃鸟的形象出现,而屈大均这组《杜鹃花》却是为数不多的直接歌咏“杜鹃花”的一篇,并在诗中借杜鹃花来悼念故主,这对于我们了解屈大均的遗民心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屈大均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诗人,与陈恭伊、梁佩兰并称为“岭南三大家”,诗名远播江南,有“未出梅关名已香”之誉。③在中国文学史上称屈大均是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相比肩的遗民诗人,尤其他表现民族立场和抗清意志的诗歌,可以与顾炎武相比。④明亡时,屈大均才十五岁,但却坚持不屈服于清朝,并严格遵守父亲“以田为书,日事耦耕”的劝诫,始终不与清朝廷合作。在屈大均看来,清朝以非正当的手段夺去了明王朝,所以在他的一生中写下诸多诗篇来痛责清朝、追惜旧朝,本文所提的《杜鹃花》就是屈大均悼念故国君王的重要一篇。
这组诗表面是在写杜鹃花,实则是在写杜宇,而诗人又是借杜宇写崇祯帝,字字句句表现了诗人对于崇祯帝命运的哀叹、无奈以及悲痛悼念。
诗人在第一首诗中陈述了蜀国望帝杜宇的悲剧命运。“栈阁”和“三巴”代指的即是蜀地,“望帝”和“春魂”指的就是杜宇,“半做啼鹃半作花”则讲述了杜宇化鹃的神话。在《禽经》中引用李膺的《蜀志》有详细的讲述:
望帝称王于蜀,时荆州有一人化从井中出,名曰鳖灵。于楚身死,尸返溯流上,至汶山之阳,忽复生,乃见望帝,立以为相。其后巫山龙斗,壅江不流,蜀民垫溺。鳖灵乃凿巫山,开三峡,降丘宅,土民得陆居。蜀人住江南,羌住城北,始立木,周三十里。令鳖灵为刺史,号曰西州。后数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号曰开明氏。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归鸟。⑤
杜宇化为杜鹃鸟之后,每年春天的月夜便会彻夜啼鸣,异常悲凉,蜀人听到之后便会说道:“我望帝魂也”。材料中介绍了杜宇化鹃的神话故事,诗人对杜宇化鹃悲惨命运的哀叹实则是在为明崇祯皇帝鸣不平,上文中也已经提及屈大均对于清朝取代明朝正统的不认同,并且,“无多”二字也在暗示并不是只有望帝一人的春魂令人心伤而难以忘怀,所以在这里杜宇暗指的就是崇祯皇帝,蜀地暗指的就是明朝。
屈大均在暗喻崇祯帝有着“杜宇化鹃”有国不能回的悲惨命运之后,便开始了对崇祯皇帝失国的哀悼,第二首诗便表达了诗人悼念已故帝王的哀伤。在“春魂”指崇祯皇帝,“蚕丛”指明朝的理解下,“化作山花踯躅红”句有着深刻的意蕴,“踯躅”是杜鹃花的别称,又名映山红。表面上看来是诗人在叙述杜宇失去国家后化作红遍山头的杜鹃花,实则是暗示崇祯皇帝自缢之事。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见大势已去,就来到内苑的景山,写下诏书,在景山的槐树上自缢。所以,在诗人的眼中这漫山的“踯躅”正是崇祯皇帝的鲜血染红的呀,其中的悲痛恐怕也只有化作杜鹃花的杜宇最能体会吧!“无情亦与子鹃同”句凝聚着诗人的真挚情感,子鹃鸟“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既是杜宇失去国家后的哀鸣,又是崇祯皇帝失国后的凄凉,看似“无情”实则“多情”的崇祯皇帝又怎会忘记那一叶一花孕育的亡国之恨?所以,是崇祯皇帝难以忘记的亡国之恨,也是屈大均一直铭记的仇恨,更是屈大均对于崇祯皇帝失国的沉痛悼念。
诗人将失国后悲伤的情感升华为亡国恨之后,内心便氤氲着恢复故国的志向,通过第三首诗便可以看出诗人复国的理想。第三首诗前两句写了明王朝被清朝所取代后,国家破败的现状,“豹汝多情又作花”句中“豹”指的是谢豹——子规鸟,“花”指的是杜鹃花,其典出自唐代神话志怪小说《树萱录》,在女子的眼中,谢豹的多情啼叫使自己失去了一位好夫婿,而在诗人屈大均的眼中,清朝皇帝无情的夺位迫使明朝倾覆,诗人提出清朝皇帝取代明崇祯帝的“名不正”,再次表达了诗人对于崇祯皇帝的沉痛哀悼,同时也对应了上首诗中的“无情”二字。而“枝枝古血似残霞”句则是将这种哀伤程度加深,“枝枝古血”道出了这种哀伤的历时之广和范围之广,这是从古蜀望帝的悲伤一直到明崇祯帝的哀痛,亦是漫山遍野每支杜鹃花所蕴含的情愫,“残霞”一词写出了惨烈之感,“残”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破败和遗憾之情。“春归乱向鱼凫落,绝似飘零帝子家”句直接表达了诗人渴望恢复故国的愿望。“鱼凫”指的是蜀地,春回大地之时杜鹃花的花瓣落向蜀地,是杜宇对于故乡的思念及渴望归乡的期盼,自然也是崇祯皇帝渴望回到故乡、恢复故国的期盼,所以才有了诗人“飘零帝子家”的感慨。屈大均授业于抗清英雄陈邦彦门下,曾经参加陈邦彦主持的反清斗争,失败后为避祸患削发为僧,后来又多次接触魏耕、郑成功等人,共同商量反清复明诸多事宜,他的一生都在为恢复明王朝而奔走。所以,屈大均内心氤氲着的复国期盼自然是不难体会。
在第四首诗中,诗人的思国之恨达到了情感的巅峰,同时也照应了第一首通过追忆杜宇生平来悼念已故君主崇祯帝。前两句依旧接续前几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借千山万壑的杜鹃花追忆崇祯皇帝。“千山万壑香”中“香”字在这里有反衬的作用,诗人内心的感情正如这充斥在千山万壑的花香,只不过少了香的沁人心脾与甜蜜,而是被悲伤所占据,只因看到了一花一叶的杜鹃花,就想起了已故的崇祯皇帝。“心伤野死重瞳似”一句,诗人借用舜的故事来为故主鸣不平。“重瞳”指的是目中有两个瞳仁,旧时认为是一种异相、贵相,提及“野死重瞳”则是借舜(传说舜有重瞳)野死之事,一来暗喻崇祯皇帝有着像舜帝的贵相与尊荣,二是暗示崇祯皇帝自缢于景山的现实,在诗人看来这是崇祯皇帝的冤屈与不平,所以用“心伤”来回忆这一残忍事实。“再拜春丛涕泪长”中的“春丛”指的是杜鹃花丛,也是暗喻崇祯皇帝,诗人有着满腔的复国热忱,然时不我与,只能通过再次祭拜崇祯皇帝来寄托内心的悲痛,也唯有涕泪满面才是内心真正情思的明证。
这四首构诗成了一种递进与对应的关系,第一首诗中诗人通过讲述杜宇“半做啼鹃半作花”的生平来借指崇祯皇帝;第二首诗中诗人借满山的“踯躅红”和子鹃鸟的啼叫来悲悼崇祯皇帝失国之痛;第三首诗通过对于杜鹃花“春归鱼凫落”来讲述崇祯皇帝“飘零帝子家”,进而表现诗人渴望恢复故国的强烈期盼;第四首诗诗人又通过对于舜帝野死的心伤来再次悼念崇祯皇帝。诗人的情感随着诗歌字句的逐现而越来越深厚,悼念之情也越来越沉痛,所以整组诗歌便是诗人对于已故崇祯皇帝沉痛悼念的诗篇,诗人也是借杜鹃花来表达自己面对故国破败、君主已逝的哀婉、遗憾和沉痛悼念的心境。
王朝易代实属社会向前推进的正常规律,然而处于这一时期的诗人却有着不同于一般文人的心境和态度。宋元之际的文天祥借“杜鹃鸟”的意象来表现自己的忠君之心,誓死也要回到自己的故乡;南宋遗老真山民则通过“杜鹃啼血”之典来表现物是人非的苍凉之感以及自己对于故国的思念。在明清易代之际,屈大均作为最具代表性的遗民诗人之一,在他的内心充满着对于明王朝的思念和明崇祯帝的哀悼之情,这组《杜鹃花》便是屈大均借“杜鹃花”这一意象来表现自己对明崇祯皇帝的沉痛哀悼,也形象地展现了明末清初遗民诗人的共同心态,所以对于《杜鹃花》这组诗的解析认知就显得至关重要。
①参见屈大均著、陈永正编:《屈大均诗词编年笺校》(下),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02页。
②参见董晓强:《杜鹃意象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毕业论文》,卜安庆:《屈大均研究》,《扬州大学2010年博士毕业论文》。
③参见张炯、邓绍基等主编:《中国文学通史》,石昌渝主编:《第六卷清代文学》,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19页。
④参见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二版),黄霖等主编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13页。
⑤(周)师旷撰,(晋)张华注,《禽经》,《四库全书》(第84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684页。
作者:张炫,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小说。
编辑: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